老齡化時代,提高勞動效率成當務之急

對於社會整體而言,老齡化的經濟對策看上去顯而易見。要在勞動力人口減少的情況下保持產出、乃至實現增長,就必須把勞動效率提上來。而提高勞動效率有3點途徑:技術進步、減少損耗、優化結構。雖然認真寫起來可以長篇累牘,但全部都是廢話,因為不管有沒有老齡化問題,從社會整體角度講,勞動效率總是越高越好,能用的辦法早就全都用上了。務實的日本人知道這個道理,所以沒有老齡化對策部,只有少子化對策部,主要任務是想辦法讓人多生孩子。另一個解決辦法是讓人晚退休,延遲勞動力人口退出勞動的時間。但是延遲退休政策在國內放出風聲的時候引起罵聲一片,因為大家看出來政府根本不關心人是不是退休,只是想晚發、少發點退休金。

老齡化時代,提高勞動效率成當務之急

從個體層面,對普通人來說,如果不多生幾個孩子,就只能儲蓄了。而老齡化越嚴重,需要儲蓄越多。大多數人已經意識到儲蓄貨幣事倍功半,事實也是如此。從社會整體看,貨幣是無用的東西,不能吃不能用不能生產,如果全中國所有人的儲蓄多添一個0,無非就是讓物價再多添一個0。而勞動力不足的時候,即使沒有央行印錢,物價也會上升,何況根本沒有什麼能阻止央行開印鈔機,或者喪心病狂地開印鈔機。

為了抵禦貨幣的貶值,人們把目光投向房地產,寄望於通過持有房產削減通貨膨脹帶來的影響。總體上看,這是一種天真的想法。雖然印錢速度很快,造房子的速度也不慢,中國房地產投資總額、房地產開竣工面積在大多數年份裡都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所以一邊是人口減少,一邊是房子越來越多,很難想象未來能通過富裕的房產換取稀缺的勞動力。按照2012年房地產市場分化論,三四線城市房子早就過剩了,然而棚改、PSL一來,國開行數以萬億計地向房地產市場撒錢,房子早就過剩的三四線城市房價6年後又漲了好幾倍。

老齡化時代,提高勞動效率成當務之急

開發商和原房主是以10萬一平還是以1萬一平賣給購房人,這個交易本身對社會整體來說並不重要,只不過是一種財富的再分配,只不過是房產證換了名字,房款換了主人。房價越高,購房人付出的代價越大,賣房人得到的利益越高。經常有人提房地產存在價值提升,其實價值是不可量化的,上海靜安寺的一套物業,拿來住就是居住價值、拿來商用就是生產價值,居住價值就是住起來舒服商業繁華交通便利,這些跟價格沒有什麼關係,不可能因為單價從5000元漲到了50萬,住起來就能成“仙”。樓盤周圍通了地鐵、開設了商圈,那麼即使價格腰斬,居住價值也是提升的。

所以當人們提到房地價值提升的時候,其實只是在說價格提升,然而地還是那塊地、房還是那間房,社會總體財富不會因為價格上漲有任何提高。有一個諷刺笑話說,賣掉半個上海把整個臺灣買下來,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就能突飛猛進了,而如果上海房價接著翻一番,賣掉四分之一個就足夠了。

雖然單筆房地產交易的價格高低無關社會整體財富,但是對於購房者來說,用5萬/平還是用10萬/平買了房子,卻可能關乎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消費水平、關乎婚育計劃。買房子變成了件太過重大的事情,以至於在勞動力日漸短缺的時候,人們花在討論、研究房子上的精力卻越來越多。

老齡化時代,提高勞動效率成當務之急

房地產市場長期傳達出上漲信號,跟體制有關、跟經濟發展階段有關、跟人口年齡結構有關、跟分稅制造成的土地財政有關、跟貧富差距過大有關、跟房地產資源分配不均衡有關、跟金融體系風險系統化從而央行被綁架有關。這一長期上漲,讓所謂炒房團體賺的盆滿缽滿。然而,炒房的邏輯從一開始就是不成立的。如果認為階級已經固化,有錢人已經有更多更好的房子,那麼炒的房子是指望賣給更窮的階層,然而指望更窮的階層用更高的價格買房,只有更窮的階級獲得了更高的收入增長,而這要普遍出現的話,只能通過更高的通貨膨脹。

在節節攀升的房價和金融運作機制面前,個體們陷入了囚徒困境,他們擔心不參與到購房、囤房、炒房的大軍,被房地產綁架的金融體系會終將逼迫央行放水,通貨膨脹終將居高不下,讓他們的貨幣和存款縮水。應當說,這種擔心並不是多餘的。於是越來越多人參與進去,把房價越炒越高,把金融體系的風險也越推越高,這又逼迫央行放更多水助推房價,形成惡性循環。

商品的價格決定了最終的分配,分配的結果又引導人們的經濟行為,高企的房地產價格引導更多的勞動力投向了房地產和相關的金融行業,茫茫人群的工作其實是圍繞房地產展開。如果把視角開大一點,把個人的行為彙集為整體,就會明白整個中國實際上正在試圖通過儲蓄房子來應對老齡化,當房子已經夠用時,這種儲蓄必然是毫無意義的,對於應對整體社會層面的勞動力短缺沒有什麼益處。

老齡化時代,提高勞動效率成當務之急

在經濟比較和回顧大多數文章中,對於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蕭條往往從1985年的廣場協議敘起,以日本央行連續升息刺破房地產、股市泡沫為高潮,顯得日本的蕭條好像是美國在搞鬼,又好像是日本央行一意孤行,畫外音是如果央行不那麼操作,日本就能避免蕭條。這構成央行操作的反面教材,全世界央行今天都很少會去主動挑破經濟泡沫了。然而鮮有文章提及,日本央行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敢承擔這麼大罪責。其實,在日本央行動手之前,有一個日本未來何去何從的大討論,當時的日本人看到了他們的商社在倒騰房地產、車企在倒騰房地產、化工廠在倒騰房地產、東大京大的學生一畢業就倒騰房地產,全民投機搞房地產。很著名的說法是當時日本的房地產可以買下整個美國。日本人說這樣不行,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只有房子大家都要喝西北風,要製造業立國、科技立國。

老齡化時代,提高勞動效率成當務之急

所以日本人是在明白了光儲蓄房子不行,會毀了日本社會的未來之後,刺破了房地產泡沫。那麼難道說中國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嗎?肯定不是。然而畢竟,央行不是那個央行,政府不是那個政府,自求多福的人們動了動腦筋想了想,還是決定再買套房。

與房地產交易價格高低僅僅是一種財富再分配一樣,股票的價格高低跟社會財富也沒有任何關係。二級市場上富士康的股價無論是10塊還是100塊,富士康始終就是那個富士康,該組裝多少iphone組裝多少iphone。而靠股票養老比房地產養老更不靠譜。事實上,無論是貨幣、房地產、保險還是其他任何金融產品,從社會整體層面講都是零和遊戲,如果沒有帶來資源結構的優化,便純粹只是消耗結構,但是當前的政治經濟環境下,這些消耗結構卻蓬勃發展越來越大,讓應對老齡化的形勢愈發嚴峻。

老齡化時代,提高勞動效率成當務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