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2018年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依賴度創新高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24日電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1月24日發佈《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報告》(下稱《報告》)。《報告》指出,2018年,

房地產“五稅”總收入1796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以“五稅”加土地出讓金的口徑來計算,2018年,土地財政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的51.0%,較2017年上升3.3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高,貢獻了超過一半的地方財政總收入。

房地產稅收對地方財政收入的貢獻

《報告》介紹,目前我國的房地產稅收體系中有專門針對不動產而設置的稅種,即房地產“五稅”,分別為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契稅、耕地佔用稅、土地增值稅。這五個稅種涵蓋了房地產開發交易的所有環節,是房地產稅收體系中的主體稅種。另外,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中也兼顧房地產類稅收,因此與房地產相關的共有“七稅”。

根據《報告》,2018年,我國房地產“五稅”總收入17968億元,較2017年增長9.3%,自2015年增幅近15年以來首次轉負後,連續三年保持正增長,與2017年同比增幅大致持平。2018年房地產“五稅”收入創造了歷史新高。

《報告》指出,2018年,地方本級財政收入同比增長7.0%,增幅小於房地產“五稅”收入增幅。在房地產“五稅”收入增幅自2009年明確開始下降之後,地方本級財政收入增幅仍保持震盪上行至2011年,隨後便與房地產“五稅”收入一起進入下行通道,逐步回落且趨於平穩,預計未來將震盪前行。

《報告》提到,在“五稅”中,2018年,房產稅所佔比重16.1%,較2017年上升0.3個百分點,達到了近九年來的新高。契稅和土地增值稅的佔比均有所上升,它們分別達到31.9%和31.4%,是佔比最多的兩種稅種。耕地佔用稅佔比下降至7.3%,城鎮土地使用稅佔比則較為穩定。

關於房地產稅收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報告》指出,2018年,五類房地產稅收總和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為18.4%,比2017年上升0.4個百分點,比重創造了歷史新高。雖然房地產稅收收入從2015年以來有所反彈,但其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已經趨於平穩,隨著經濟轉型和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地方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度將降低,預計2019年房地產稅收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將略有下降。

土地出讓金對地方財政收入的貢獻

《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為6.5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25.0%。2002年以來,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在大多數年份都保持正增長,僅出現4次負增長,《報告》認為,這4次負增長主要是受到我國宏觀經濟及房地產市場階段性調整的影響。總體上來看,2002年以來,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增速呈現震盪下行的趨勢,2018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保持正增長,但增幅較2017年明顯回落。

《報告》指出,2018年土地出讓金佔地方財政總收入的39.9%,比2017年上升3.6個百分點,僅比2010年最高增幅減少0.1個百分點。以“五稅”加土地出讓金的口徑來計算,2018年,土地財政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的51.0%,較2017年上升3.3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高,貢獻了超過一半的地方財政總收入。如果以“七稅”口徑計算,這一比值還會更高,說明土地財政收入仍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報告》認為,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會有更多的新興產業對地方財政做出貢獻,並且“房住不炒”的指導方針下地市會迴歸理性。預計2019年在樓市與土地市場降溫的趨勢下,該比重將出現回落。

《報告》還指出,土地財政對於中國經濟長期平穩健康運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土地財政是一把雙刃劍,它在對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做出很大貢獻的同時,也對房價的不斷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報告》認為,一方面,弱化土地財政,將使中國經濟和地方財政的結構得到優化;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發展週期決定了未來房地產市場難以像過去一樣為地方財政帶來源源不斷且保持增長的收入,房地產市場將逐漸由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土地財政不是長久之計。

《報告》表示,地方政府在房地產政策調控上鬆綁需求迫切,本輪調控政策已見底。樓市不景氣影響土地市場,地方政府渴望樓市鬆綁。2018年12月,菏澤、廣州、珠海等地調控政策鬆綁。2019年1月,北京孫河預出讓宅地取消限價。在地方政府財政壓力較大的背景下,預計2019年會有更多的城市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出現政策鬆動和微調。(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