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下的“红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最近,一段“女乘客在G334次列车上遇座霸”视频在网络上热传,疯狂播放累计达数千万次,这个座霸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全民“网红”。

网络暴力下的“红人”

从第二天开始,该“网红”男子的各类身份信息陆续曝光在网上,从微博到朋友圈,写有该男子信息的各类文章在网络上疯狂转发,从社交账号到身份信息,再到后来,该男子到工作生活的一系列事迹均被网友深度挖掘后,粘贴在网络上,千万网民对其群起而攻。至此,座霸已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济南市铁路局并无实际作为的情况下,网络舆论对这个人进行了立体、饱和式的打击,

网络暴力下的“红人”

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战果,该座霸屈于舆论压力公开道歉,真是大快人心。

01

笔者作为一名吃瓜群众,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也是痛心疾首,发自内心的厌恶这个座霸的所作所为,我毫不犹豫转发了该男子的新闻,痛斥了他的行为。但是网络上的后续发展,各类型自媒体无穷无尽的宣传,评论中漫天的人身谩骂,波及其家人的人肉搜索,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让我开始深深的忧虑,虽然座霸不值得同情,结果是他咎由自取,但这样做的过程是不是有点过头,我们是不是也沦为网络暴力的帮凶?

答案显而易见,当我们在不断浏览、分享转发各式各样写这个事件的各类型文章时,我们已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网络暴力的帮凶。在一篇阅读量近百万的公众号文章中:

网络暴力下的“红人”

网络暴力下的“红人”

作者这样写道,“就这样的人,居然是中国社会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培养出来的,可见中国社科院这类垃圾一定不会少,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鱼找鱼,虾找虾,乌龟专找大王八。”在这里我们自问一下,在尚不清楚这个座霸是否所属于该机构的时候,该作者以偏概全,用错误的逻辑连带攻击了其他人员,这种做法可取么?这不是激化矛盾么?这不是网络暴力这又是什么?

02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舆论逐渐形成规模。从宏观层面来说,它对目前的社会舆情来说起到了极大的补充作用,一方面为社会体系完善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起到很多法律所做不到的作用;一方面促进了公民道德标准的进步,约束了人们的道德,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同时也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作了实际铺垫。因为在现在,公开做一件可恶的事情代价是高昂的。

但事物的发展从来都是多面的,网络舆论的发展同时带来了网络暴力这个副作用,人肉搜索更是网络暴力中最让人胆战心惊的一项。

固然今日,我们为网络上严惩了这个座霸而弹冠相庆。但是试想,当有一天,你遭受网络暴力的时候,你的全部信息被人莫名其妙的挂在网上,一天数百数千个骚扰电话,你的微信博客上被人留下数不尽的谩骂,我们还高兴的起来么?

当然也许你会说“我行得正坐得端,身正不怕影子歪,这些事不可能发生在我的身上"。但我的观点是,被黑无需理由,就跟莫须有一样,民族英雄都会蒙受不白之冤,更何况是普罗大众。

被黑的理由可能是因为利益,更有可能是的毫无动机,可能因为在公共场合的一个误会或在游戏中的一句玩笑,你就被人挂在网上恶意抹黑,然后以讹传讹,被无数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随手扩散转发,紧接着你的信息被人逐条挖出,被人晾晒在网络上,自己、家人甚至朋友,蒙受不白之冤,整日生活在网络暴力阴影下。

也许有些人会说我是杞人忧天,这些事是不可能的,但我的观点是,网络暴力就在我们身边。有些事可能因为一个小误会,或者仅因为你的名字比较特别,

网络暴力下的“红人”

你的信息就被一些人放到网上,近些年出现的众多人肉搜索事件就是活生生的明证。网络暴力对被害人心理、身体造成巨大摧残的案例屡见不鲜,而这些网络施暴者是否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网络暴力下的“红人”

(网络暴力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更是影响着祖国的花朵们的未来)

网络暴力下的“红人”

03

网络暴力就像一颗不定时的炸弹,你不知道它会在何时何地因何原因爆发。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无时无刻无理由。为什么网络暴力现在如此猖獗,我认为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一是网络暴力施暴的成本极其低廉,键盘侠们隐藏在网络的面具下,可以堂而皇之的发泄自己的情绪,

网络暴力下的“红人”

他们根据其自我的社会认知,妄断别人是怎么想的,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别人身上。网络成为了他们的保护色,把对社会的不满,随意宣泄在网络的任何一个角落,而这个角落可能就在你我身边。

二是网络舆情极易被煽动,群众“非理性”判断易被人利用,网络上曾经出现过多次舆论倒来倒去的现象,有个榆林产妇事件曾出现多达九次的舆情反转。

网络暴力下的“红人”

一些别有用心的机构组织受利益驱使,隐藏信息,颠倒黑白,用不对称的信息误导大众引导舆情。先入为主的信息、投射自身经历的共情效应,都很容易影响到人们的判断,当思考被情绪裹挟,一个简单粗暴的推断就能收获一帮人的跟风。理性丧失了阵地,取而代之的是来势汹涌的暴戾浪潮。

三是网络信息泄漏严重,公民的私人信息毫无秘密可言。笔者今年喜得一子,令我惊讶的是,从有了孩子的数天开始,微信上各种母婴用品广告好友请求纷至沓来,各类型骚扰推广电话至今不断,究竟是谁泄漏了我们的信息?网络信息泄漏的严重,也为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提供了便捷途径,这些施暴者可以轻易的查到我们的信息,从而在暗处发起攻击。

在这里,我们呼吁有关部门要切实制止网络暴力现象,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现行法律的行为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同时,还需要健全法制,进一步完善保护公民隐私信息的法律法规。

04

写在最后:

网络暴力对于每个受害者而言,都可能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今天,你不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所以你事不关己,但当有一天你成为受害者时,也不会有一个人为你发声。

我们每个人能做的可能有限,如果我们不能为此发声,也请不要人云亦云,因为谣言止于智者。多一份理性,少一份暴力,或许能少伤害一个可爱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