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电话亭何去何从,上海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曾几何时,公用电话亭是一个时髦的存在。当年手机还不流行,所以很多人只能借别人家的电话打,后来就有小卖部做这种借打电话的生意,不但贵而且小卖部到点了就关门,有时有紧急事情要打电话,又借不到电话,那种煎熬的滋味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无法体会。后来城市和校园里率先用上了公用电话亭,当时电话亭里比较常见的是插卡式电话,只要购买各种电话卡,插卡即可打电话,不但通话费用比小卖部里低了很多,而且不管是在什么时间点都可以打电话,非常的方便。也因为这样,所以为了便民,那时许多城市都大量建造了公用电话亭,越是大城市建造的越多。

公用电话亭何去何从,上海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当年各式各样的电话卡


公用电话亭何去何从,上海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公用电话亭

然而现在这些电话亭却成了尴尬的存在,现在的人谁还会为了打一通电话,大老远的去找电话亭?手机就在身边,何必舍近求远。所以电话亭的使用率越来越低,大多数都几乎废置了,却占用地方,还要花费人力财力去维护,造成浪费。小乡镇电话亭数量不多,还好办,一拆了事。可是大城市里的电话亭数量就相当可观了,而且这些电话亭很多都还可以使用,拆除它们不但要一笔巨大的费用,而且也是社会财富的浪费。再则,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人在用着这些公用电话亭的电话。并且城市里也确实需要留有电话亭,万一有紧急的火警匪警等,而手机不在身边或者没电时,市民可以拨打公用电话报警。所以如何处置城市里的大量的电话亭,就成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拆字就可以解决。

对于上海这样的超级大城市来说,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据上海电信数据:在前期拆除了大量布局不合理的公用电话亭后,上海市现存仍然有7000多座公用电话亭,其中有三成多已经长时间处于零使用状态,剩下的也只是偶尔有人使用,而每年的维护费用却将近千万,投入和产出比严重失衡。为此,上海市的做法是,在保留原来的打电话功能的基础上,在公用电话亭里装置WiFi,放置书籍,将电话亭变成可临时上网、可借阅书籍的“阅读亭”。

公用电话亭何去何从,上海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公用电话亭变身阅读亭

目前已经由上海徐汇区域先期试行这一“阅读亭”计划,徐汇区域范围内共有637座电话亭,其实施的“悦读亭”计划,按照各个电话亭所处的不同位置和大小,分别设定为:借书亭、阅读亭、漂流亭、点子亭、一本亭及名人亭。

“借书亭”由两间电话亭构成,中间连接处是一个圆筒形的存书箱,可容纳60本书籍;“名人亭”则计划定期重点介绍某位名人的生平、事迹与作品等;“电子亭”不出现实体书,依托网络实现听书、朗读,以及网络留言互动等功能;“一本亭”则与出版社合作,每期围绕一本好书供来往人群阅读;“漂流亭”构想于图书漂流,重点在于图书分享。

公用电话亭何去何从,上海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借书亭

经过这样的改造,公用电话亭成了市民们平时阅读和临时上网的好地方,书籍出版社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推销书籍,所以也乐于提供维护所需的费用,这样就使得公用电话亭重新焕发了青春,也再一次成为了时髦的所在。现在中国所有的城市的电话亭,加起来肯定是一个巨大的数量,上海的方案,其他城市是不是也可以借鉴一下呢。看了上海的做法后,发现其实这脑洞还可以挖的更大,有些人觉得还可以加入充电设备,投币或者刷码就可以给电动车和手机充电,你们觉得呢?只要进行合理的改造,相信有一天,原本冷清的公用电话亭将会越来越热闹起来。

公用电话亭何去何从,上海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