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今天先来做一个小测试。下面这组图片,你看到的是什么?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有人会看作一个酒杯,也有人会看成两个四目相对的人。有趣的是,这组图并没有标准答案,两种都对。

如果你是一个从学生时期就很喜欢玩各种测试的朋友,这种心理测试你一定不会陌生。但你知道这种原理叫什么吗?

是“格式塔效应”。

作为心理学的七大流派之一,这个理论可以简单理解为,某件事物即使不完整,你依然可以从其中一部分中辨识出来(虽然不同人可能存在辨识偏差)。

再来看一张图。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虽然被漆黑的背景和门窗挡住,但我想大家都可以一眼看出,这是霍格沃兹三人组(如果对这一幕足够熟悉,你还会脑补出他们正在监视马尔福一家)。

这也是典型“格式塔效应”。

如今,“格式塔效应”更多地被用在美学设计上,通过提取特征点、记忆点来识别图像。

与功能性强调“形像”不同,美学往往强调“神像”。

比如马自达“魂动”设计从猎豹的身姿提取灵感,除前脸与猎豹相似外,侧身腰线也模拟猎豹奔跑时,头轻轻压低后臀翘起的特征。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又或者奔驰SLS AMG,设计师把海鸥翅膀元素注入前脸与腰身线条后,不知道治好了多少人的颈椎病。

宾尼法利纳公司首席设计师路易·法莫什克曾说:“汽车设计不仅仅强调车灯、前脸、尾部等局部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讲究整体美感。”

前脸、腰线、尾部线条,如果各自为政,从美学角度上并不具备高级感。

就像伊走进整形医院,给医生开了一张ab眼睛,林志玲鼻子,钟丽缇嘴巴和范冰冰脸型的list,最后只能出来一张充满塑胶味的网红脸,而不是一张“名品脸”。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所以,在汽车设计界,视觉的整体感肯定是汽车造型首要追求的方向。

但是国内很多品牌的汽车造型,元素之间其实是相互割裂的,有些头好看,有些脚好看,充其量只能算个6分美女。

为啥今天所长要在这里bb这些?

上周五,所长参加了一场汽车造型美学沙龙——“设计向上,品牌向上”全新传祺GS5蝶变之美设计沙龙,主办方请来了不同设计领域的专家,就像看了一集《奇葩大会》,他们都分享了关于设计的许多有意思的话题。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广汽研究院概念与造型设计中心外造型设计部负责人但卡先生,就给大家分享了全新广汽传祺GS5背后的设计故事。

感觉这几年传祺不仅频繁生产明星车型,背后的明星设计师团队也开始走出幕后。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但卡在汽车行业工作多年,2012年到广汽研究院之后,作为广汽传祺B/C平台的外造型技术负责人领导团队完成多款战略量产车型和概念车型的外造型设计开发,传祺三“8”项目,还有2015年在北美车展上大放异彩的i-lounge概念车,都是出自他之手。

不得不说,凌云翼3.0、光影雕塑3.0加持下的全新GS5,是真的好看。

这种好看,就是一种“格式塔效应”的好看,从传祺凌云翼2.0时代开始,GS4、GA8、GS8、GM8就已经逐渐有了较为统一的审美,而这种高辨识度的设计语言从这一代GS5得到了最高体现。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GS5的外造型设计来慢慢掰扯。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高级脸源于视觉上的整体感

在人类固有的审美思维里,动物是“力量、速度、爆发力”的象形符号,我们也有将汽车比作动物的习惯。

这一代GS5的整个前脸,格栅加车灯,是以振翅雄鹰的特征为设计的“点题”元素,设计师团队将这种一振飞天的气势直接通过DRL到大灯,形成一个大的格局;

而两边梯形的雾灯,设计灵感则源于飞行器、航空器,同时又非常有咬合感,加上通过日夜间的光变化,能形成一个更大的前脸格局,有一种不怒自威,非常强的气势。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但卡说,第一代凌云翼产品,前脸横向与竖向的关系只停留二维的层次,到了凌云翼3.0阶段,我们把日行灯与整个格栅形成一个更强的集合,这样我们就不会单独把整个车灯和格栅分离来设计,所以整个凌云翼的气势也就更大更舒展,形成更加清晰美丽的视觉符号。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侧身设计注重线条和明暗面

如此好用的手法自然不会仅停留在前脸上,毕竟侧身还有大片区域等着设计师去雕刻和勾勒。

据但卡介绍,当时第一代的GS5,它的C柱是非常溜背的,现在市场上稍微溜一点的车型就会被称为Crossover的特征,但GS56年前就已经这么做了。这个溜背从车轮廓、比例、姿态来说,都是整台车最典型的一个特点,大老远就能看出那是一台GS5,当年来说还是很具辨识度的。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虽然可以说是1.0的光影雕塑,但其实那个时候传祺的设计还只停留在腰身线条上,没有太多“光影”元素。

到了2.0的时候,设计团队在整个C柱区域做了比较大的改动,除了提升动感以外,还希望给用户提供更大的内部空间,当时的车型是速博。

但是来到光影雕塑3.0时代,市场消费习惯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传祺的设计团队开始在侧面线条和明暗面上找线索,以求创新。这个创新可以在2015年发布i-lounge概念车时看出来,i-lounge的侧面主题,有线条、有曲面、有高光、有阴影,整体变化是非常微妙的。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受此启发,全新GS5在车身侧面的光影呈现上并不是那种横平竖直,让你一目了然的,而是在车转动的时候,包括人转动时,可以看到它的变化是丰富且有趣的。

腰线也是,从后端到前端非常利落的从后贯穿到车头,加上每个切面的明暗角度都不一样,一直从这一个趋势延申到前部,然后在前后轮处作一个非常强的穿插,可以看到GS5在三维上的表达是非常强烈、生动的。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所以在审美一辆汽车的侧身时,“格式塔能量”仍在发挥作用,线性和曲面的充分融合是非常迷人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喜欢奔驰的原因,奔驰在一线豪华车领域有着大量优质设计产品,它的侧身线条和明暗面处理是最为老道的。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对此,当天参与讨论的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设计学院交通工具设计专业主任王选政老师分享的观点也佐证了这一点。

他说平时在教学汽车设计时是很注重整车姿态以及比例的,这对一款汽车的美感非常重要,“这一代GS5细节处理得更细腻,整体线条与造型也比之前的更加流畅,包括那道腰线的处理,它跟整车是联系起来了,这个是我比较感动的地方。”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另外,王选政老师还有一句话说的挺对,设计也许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肯定是品牌向上的一个作用。

现在几乎所有中国品牌都在向上转型,设计、品质是绕不开的话题。

丰田之所以在全球常青,靠的就是日复一日的品质口碑积累,它的产品不一定是快热的,因为产品都有一个爬坡的演变进化过程。

设计也一样,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颜值即正义,有趣的灵魂还得好看的皮囊衬托着,谁也没办法一天就整成高级脸。所长还是很高兴看到全新GS5能有这么生动的进化。

或许,这就是设计的力量。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当下,汽车正从“用具”向“道具”转变,买一辆车要兼具实用性、身份感、高级感和科技感,就像大家觉得去星巴克喝咖啡是高端,去喜茶买奶茶是时尚,车辆已经成了人们社会外在特征之一,具备“第三场景语言”。

从凌云翼3.0到光影雕塑3.0,这几年传祺车自己的设计风格越来越明显且具有辨识度,所长身边很多买了传祺车的朋友都发自内心觉得,买国产车不再是出于性价比的考虑,而是自主设计、创新、有品味的一种态度。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谈到设计,当天还有一个很有意思和讨论价值的话题,近年来中国汽车设计整体水平都在爬升,不少中国品牌都喜欢邀请一些国际大牌设计师加入,甚至形成了一股趋势,虽然确实可以看到一些比较好的作品出现,但这种方式其实不能解决汽车设计的所有痛点。

你请一个高人来了,但他过两天走了,你怎么办?这种事频繁地发生,有些自主品牌就面临这样的问题,其实这种模式是不具备可持续性的,反而有时候依靠自己本土的设计师做出来的车型会更好,中国的设计师也应该更加自信一点。

有嘉宾也分享,如果中国品牌想持续地向上,还是要立足于培养自己的设计队伍、设计力量,设计也是衡量一个车企体系力的重要指标。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据但卡介绍,现在广汽已经建立了一套设计体系,即使是招聘外籍设计师,广汽能够在内部建立好的土壤,让外来的设计师能在岗位发挥最大能量。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所长有话说

你可能不曾听过“格式塔效应”,是因为它属于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并不需要我们去学习。但对设计师来说,最好的作品就是能令人记住的产品,所以一款具有“格式塔效应”的产品才会显得高级。

最后,别怪我上点价值。千说万说中国品牌的设计,如果仅仅只有设计,没有内在品质,肯定是不行的。但反过来讲,连设计都没有,那就更不行。设计向上是中国本土品牌向上的前提和基础,而不仅是手段。

对于传祺全新GS5来说,它现在已经穿上了一件华丽的战衣了。

传说中汽车的“高级脸”是怎么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