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过硬有助“记忆”

时常听到上了年纪的亲朋或同事抱怨记忆力差,丢三落四,颠三倒四,手里拿着钥匙找钥匙,兜里揣着钱包找钱包。听起来,似乎是一种带规律性的不可抗拒的生理现象在困扰着人们,但细想起来,这种现象也是因人而异的,并非圭臬不可违反、鸿沟不可逾越。

记得我们在高考“攻坚”的时候,老师鼓励我们公式化的经典式的东西要死记硬背。譬如计量换算、公式定律、名言警句等,说是人年少的时候是瞬间记忆、感性记忆最强的时候,这个年龄段记下的东西往往成为终身记忆。实践证明也的确如此,那些念过私塾的人,那些研究典籍的人,年少时博闻强记的东西年迈时还能如数家珍。央视开办的中华诗词大会、百家讲坛,我们都能见到记忆力惊人的高手,如李敬教授背诵《离骚》等,让受众惊叹喝彩。而人到壮年时的记忆,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的记忆,自然是理解性的记忆占上风。如同我们当下强化思想武装一样,不但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而且要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我为什么说,作风过硬有助于“记忆”呢?一方面,体现在每个人对手中事业的忠诚度和对岗位责任的专注度。“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钱学森生前曾对他的儿子钱永刚说:“我每个星期给你出道题,你就能考上国内最好的大学。”但他分身无术,有时几个月还见不上儿子一面。另一方面,体现在一个人是否经得起名和利、公与私的考验。有的人见利就上了心,而且煞费苦心,遇上危难险急的活儿就不见踪影或找借口开溜;有的人干公家的事马虎应付、漏洞百出,干自家的事精益求精、不辞劳苦。而且“记忆力”也出现分水岭,干私活记忆力出奇的好,干公事记忆力出奇的差。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记忆的强弱与心态的优劣密不可分,年长之人尤其如此。为什么有的老人进老年大学,参加公益活动,甚至著书立传,所乐所为一点不比年轻人差,秘笈也就在于他们是健康快乐的一个群体。相反的就是前面提到的爱唠叨爱抱怨也爱丢“东西”的那种类型的人。

大道至简、务实为要。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必须做到作风过硬,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做到作风过硬,必须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把践行‘三严三实’贯穿于全部工作生活中,养成一种习惯、化为一种境界。”钱永刚讲到他的祖传家训是“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他的人生感悟是:一个家庭应当有对国家民族的历史担当才有意义。湘潭大学的才俊们听了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报告团的报告后深有感触地说,他们的美就在于不忘初心,不丢本色,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我想,不论是党员干部还是职场中人,不论是烈士暮年,还是书生意气,只要像习总书记所期待的那样,以良好作风凝心聚力,以奋斗姿态干事创业,你就会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样,耄耋之年还像候鸟一样破解“稻语”慰苍生,就会像毕生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的郑德荣一样,口述修改论文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因为这就是过硬作风赐予我们每个奋斗者、跋涉者、成功者的超常记忆。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