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汪永江,1966年4月出生,原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198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韩·中书艺家协会中方理事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委员会主任、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名家谈国展创作

——汪永江


1、创作要首先想到的是形式感,确定创作概念,先设计创作方案(随机发挥是第二步)。

2、展览启示是给你提供要求和信息,如尺寸等。大作品分远-中-近景;远景的大作品是强调大感觉、大笔头,是概括的、简约的;尺寸大了,空间可能推远了。

3、展览是西方引进的概念,展览馆基本尺度都是3.5米以上。

4、2000年以后一度进入小品时段(小品是佛教术语)。

5、当前进入到中景时代:其特点:既有近距离,又有远距离的,这需要布局与整体的结合,中等大小的字再配上小字。

6、书法进入展厅时代,必须要面对展厅进行创作。

7、尺寸意味着在审美上已经调整了视角。

8、在有限的尺寸里,对比非常重要。要能在小尺寸里展现大空间,小中见大。(我认为汉碑、魏碑的原大很适合现在的展览)

9、小中见大是目前的主流。

10、上手就写的其实是没有经验的鲁莽行为。

11、章法的构建时代,把自己有把握的夸张出来,其余部分虚幻,突出主体。(如怀素苦笋贴、三帖中的刘公帖)。有经验的作者都知道简比繁难,虚比实难。极繁极简的如黄山谷的“诸上座”帖。 12、很多人对边角容易忽略,没有概念;边角要重视,它是陪衬的最佳部分。如签条、题跋、书纸尾等。

13、章法就是空间关系;打印章是有学问的。

14、章法规律:

(1)印章制度性的规范:姓-名-字-号(有时候斋号放在前);存在奇数与偶数的搭配。

(2)印章的使用要集中打,成行打,一般在开头或结尾。首尾一定是一多一少;从收藏文化讲是自下而上打印章,右下角是最谦虚的位置。第一行一般打1/2处即不再打印,帝王打在最上面。

(3)打印章要有聚有散,不要呆板;一般2聚1散。

(4)现在的展览会要擅长用小字,1/4—1/5局部穿插精彩小字。

(5)行书的章法:音乐性和节奏感,也就是书写速度的变化和力度的变化,是动静的对比。

(6)作品要学会编织剧情,按照剧情将评委吸引进来。

(7)一般开头楷法(比较低调、温和,行气较笔直),行草书家听音乐是专业课。从南宋以后音乐开始脱离、弱化;书法是时空的艺术,能反映出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司马迁乐记、孔子记:师志之始,乱声,三月不知肉味。文人的音乐有古琴、萧等。用古琴的节奏来指导音乐。

(8)行草书后半程与前半程的对比:如前、中、后的对比变化。

(9)平就是没有节奏的变化,没有节奏,这是行草书创作的大忌。

(10)结尾可以加题跋:可以是历代书家对主体的文学性或书法性的评价,或自我对主体文本的评价。

(11)各种书体杂合的“破体书”完全可以,在长卷及横卷中被经常运用,其实二王尺牍中就是多种书体的混杂。

(12)在唐、汉碑中,格子是统一的,但内在是有变化的。

(13)草书写顿经,楷书写见经。道家的写经强调虚实,阴符经、灵飞经是道家经。在美术系的书法训练中有一个环节:分解训练(把一个笔画分解成很多笔)。

(14)诗放豪,一半行书一半草;草书的诞生跟诗人的情绪是有关联的(美院训练经常同时读两首诗)。书法的风格应与内容相吻合,懂诗、有诗性很重要。诗性能把笔墨振动起来了。

(15)对联的书写不能对称,对联书写要“分节”,如7言联可以分成5节:第一节2个字,-------。对联横向对比,斜角呼应。落款强化,主体弱化。行草书的对联正文一定要有小笔触。

(16)如何在有限的宽度里写出变化来?如何在一定的宽度丰富起来?

(17)写条幅要窄,写手卷要矮。

(18)展览会要有特殊的立意、规格、尺寸。

(19)自己染纸,颜色的质感不同。书风跟纸张要配合起来。颜色要雅,主流颜色是淡雅;纸张的厚薄、生熟与书写风格都有关联。


书法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书法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书法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书法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书法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书法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书法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书法名家谈国展创作——汪永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