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孙乾能力如何?还有简雍、糜竺,他们属于什么谋士?刘备为什么认可这三人?

气质牌香烟


其实他们三人并不属于谋士一类,刘备手下的第一位谋士是那位喜欢吃鱼的广陵太守陈登。

孙乾、简雍、糜兰三人,后面陈寿加上一个伊藉,他们的真正定位应该是外交官(俗称说客)。


糜兰劝徐州、孙乾进冀州、简雍定益州

刘备在前期积攒家业的时候,能有“所到之处,人皆迎之”,甚至还有袁绍出城三十里迎接、陶谦拱手让徐州的待遇,这就很让人感到奇怪了!按理说刘备当时无兵无将,又是一个偏远的宗室而已,何德何能,会受到如此多人的礼待呢?所以原因就在于这三人身上。

糜兰是徐州时期的老臣子,同时还是徐州第一豪族,他对刘备的资助以万计,可以说是倾家荡产地支持刘备,不止把妹妹糜氏嫁给了刘备,双方结了姻亲,而且还和陈登一起力劝陶谦让刘备接任徐州牧。糜兰对刘备的忠心和他个人的魅力,连曹操提起都赞不绝口。最后刘备称王,封糜兰为安汉将军,为众臣之首,比诸葛亮和法正都要高。

孙乾自徐州时就跟随着刘备,作为使者多次游说各方势力,让他们了解到了刘备这个人才。公元200年,刘备被曹操赶出徐州,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派孙乾出使冀州,会见袁绍。也多亏了孙乾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袁绍,刘备才有了喘息之地,不至于腹背受敌。另外孙乾也极被刘表看重,刘表经常和刘备、孙乾一起谈论北方事务。在刘备称王后,封孙乾为秉忠将军,仅在糜兰之下,和简雍平等。



相比上面两人,简雍则是刘备发小,从小一起长大的两人注定了关系非比寻常。和孙乾一样,简雍也作为使者经常游说各方势力,而他最大的功劳就是单骑入成都,劝说刘璋投降,才使得刘备可以更快地拿下益州。刘备称王后封简雍为昭德将军,名次和孙乾相同,仅次于糜兰。

可以说这三人,加上后面的伊藉、马良等人,组建起了刘备时期的外交部。也是因为这些人,刘备才能在群雄割据的乱世中打响自己的旗号,为自己建立蜀汉政权打下了舆论的基础。



狐史首丘


可将孙乾、简雍、糜竺归为一类,都属于早起跟随刘备漂泊之人,在刘备身边多做谋划、游说之事。



此三人中,糜竺是名望最高的,早期在陶谦处担任别驾从事,陶谦去世后便奉命跟随刘备,在吕布掳走刘备妻子时,将其妹嫁给刘备,也就是糜夫人。因世家从商,资产颇丰,在刘备创业初期,给予刘备不少财富以充军资。在曹操上表为糜竺和其弟糜芳请封时,果断拒绝了受封,选择跟随刘备继续颠沛流离。



刘备也念糜竺对其早年的支持和帮助,在入主益州以后,便拜糜竺为安汉将军,地位仅次于许靖,高于诸葛亮、法正等人。后糜芳叛变害死关羽,刘备也并未迁怒于糜竺。总体看来,糜竺算是刘备集团的天使投资人,并在董事会里工作,献计献策,还献出了亲妹妹,其为人被评价为“雍容敦雅”,俨然一身君子气,因此在蜀汉集团也倍受尊敬。


孙乾也是刘备在徐州时所征辟,一路跟随刘备漂泊四方,并因口才出色,在刘备前期经常行出使游说之事,诸如游说袁绍偷袭曹操后方,南下请求刘表收留等。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拜其为秉忠将军。

简雍则是跟随刘备比较早,二人本就年少相识,刘备客居荆州之时,简雍为从事郎中,跟糜竺、孙乾的职务一样,尝尝一同在刘备身边讨论政事。刘备入川支援刘璋时,刘璋对简雍很是喜爱,到了刘备攻打成都时,还是简雍入城劝说了刘璋投降,之后被刘备拜为昭德将军。


简雍为人“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且不怎么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用现在的话来说有点随意,在刘备和诸葛亮面前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但说话做事比较风趣幽默,也很招人喜欢,经常给刘备开一些玩笑,甚至讲一些荤段子。这种人当然会受到人们的喜欢。

此三人均为刘备早期谋士,虽然功绩不是很大,但陪着刘备颠沛流离,也算苦劳颇深。在蜀汉强大之后,自然也就获得了高官厚禄。


棍哥观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记得游戏三国志英杰传里面,简雍是个弓兵,糜竺是军乐队,孙乾是什么忘记了。

这些人都是普通的官吏,能力平平,谈不上是谋士。他们只能处理一些行政或者外交的事情,不具备诸葛亮这种军政头脑,承担不了今天总参谋长这样的职务。

刘备有个比关张还亲密的好兄弟:皇叔的铁哥们简雍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三国小人物志0023:刘备身边的铁杆兄弟——简雍

说起刘备身边的铁杆兄弟,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关羽张飞。想当年桃园结义,三人意气相投,言行相依,结为异性兄弟,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其实,桃园结义的故事是虚构的,是罗贯中为了构建人物关系和凸显剧情,而杜撰出来的。在真实的历史上,能够和刘备称得上铁杆死党的,只有一个人,就是本文的主角——简雍。

一说起简雍,很多人首先想到是《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司马徽的那段评价:“孙乾、糜竺、简雍之辈,乃白面书生,寻章摘句小儒,非经纶济世之士,岂成霸业之人邪?”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简雍,孙乾,糜竺这几个人,都是循规蹈矩,华而不实的文人,搞点文字宣传工作还可以,其实没有什么才干,也无法帮助刘备成就大业……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司马徽这段话在史书上也毫无记载,完全是小说中的内容。罗贯中在这里虚构出这个段子,目的只是为了凸显诸葛亮的神通广大,故在一定程度上贬低了刘备身边的其他文官,其中自然也包括简雍。

那么,简雍究竟有没有才能?他在刘备集团中,担任了什么样的职务?又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关于这些疑问,我们还是翻开史料记载,去好好解读一下,历史上真实的简雍形象。

《三国志》中倒是有简雍的单独传记,位列《三国志-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中。试想陈寿是如何惜墨如金之人?能够在他的笔下,得到“独立立传”这样的待遇,说明简雍至少还算得上是有一定分量的人物。

不过,《简雍传》篇幅很短,全文仅有272字,其中既没有简雍统兵出战,率军攻城略地的事迹,也没有简雍出谋划策,在关键时刻献计的记录……看起来,简雍的才能确实有限,闪光点也不多,所以陈寿从他身上,也找不出太多可写的东西来。

那么,《简雍传》这两百多字里面,究竟记录了些什么内容呢?我们来窥探一下:

首先,传记中记载了简雍和刘备的渊源,不仅是同乡,而且是一起从小玩到大的伙伴(简雍字宪和,涿郡人也。少与先主有旧)。看得出,简雍确实是加入刘备集团最早的人,算是真正的创业伙伴,资历比关羽张飞都还老上不少。

而且,传记中还写道,简雍性格简单直接,在刘备面前相当随便,也毫不讲究君臣之间的礼节(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即便是到了后来刘备拿下益州,自封汉中王的时候,简雍也依然不拘小节,在人人正襟危坐的公众宴会上,都是衣冠不整,半躺着大口喝酒……由此可见,简雍和刘备的关系绝不一般,可谓是真正的铁杆死党,完全知根知底的兄弟,不然他不可能在刘备面前如此随意放纵。

既然是铁杆兄弟,那么简雍在刘备麾下从事的,又是什么工作呢?

按照传记中的记录,简雍“随从周旋,常为谈客,往来使命”。意思是说,简雍不仅在刘备身边处理大小各项事务,忙里忙外,还经常帮刘备东奔西走,出使各地,作为说客……这说明,简雍在刘备集团中,干的是跟班助手内政打杂之类的工作,此外还兼任一部分外交官的职务。

简雍的最高光时刻,是在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大军围困成都的时候。那时候简雍作为刘备的特使,冒着有去无回的危险,单枪匹马入城。最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刘璋投降,为刘备兵不血刃拿下成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无疑是简雍工作履历上,所表现出来的最好成绩,也是他在史书上的最大闪光点。由此可以看得出,简雍肯定是个口齿伶俐,思维活跃,而且机敏善辩的人。在外交官这个职务上,简雍干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此外,《简雍传》中还记载了一个故事,大概说的是刘备入蜀以后,有一年天气大旱,于是全国上下禁止酿酒,以节约粮食。而负责执行禁酒令的官吏,从一户老百姓家中搜出了酿酒的工具,觉得他们有酿酒的意图,便准备治罪。

有一天,简雍与刘备一同走在路上,看见一对男女走过,简雍就对刘备说:“他们就要行淫,为何不将他们抓起来治罪?”刘备觉得奇怪,便问他:“你怎么知道?”简雍故作正经地回答道:“他们都有行淫的工具,与在民家搜得酿酒器具一样,所以也该治罪啊。”刘备听后一怔,随即哈哈大笑,然后就下令,释放了私藏酿酒器的老百姓……

毫无疑问,这也是简雍在历史上留下的亮点之一。用幽默的语言,和恰到好处的调侃,来给君王提出意见和建议,既调节了气氛,又起到了劝诫君王的作用。看得出,简雍的语言能力和说话的艺术水平,都可谓非常高明。这种幽默而又含蓄的进谏方式,无疑是君王所最容易接受的。

最后,在《简雍传》的收尾处,还记载了“雍之滑稽,皆此类也”。意思是说,像这类幽默滑稽之事,简雍还有很多……

就此,我们应该可以给简雍这个人物,打上一个简单的总结。

他的才能确实有限,比不了诸葛亮,郭嘉,沮授,周瑜这些能够指点江山的大才。他文不能治国安天下,武不能上马定乾坤,在历史上比较低调,闪光点也不多。但是,他也绝不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借司马徽之口所说的那样,是个华而不实的“白面书生”。

应该说,简雍还是有一定的才能,无论是后勤行政工作,还是外交出使事务,他都能完成得比较出色。更重要的是,简雍作为刘备的幕僚,尤其是作为一名与刘备关系亲近,深得信任,又能说得起话的幕僚,也是相当称职的。

他不仅十分了解刘备的性格,还非常会把握说话的时机和方式。面对刘备所施行的各项政策,他从不直接争辩,论其好坏,而是通过诙谐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去给刘备提出建议。这种幽默的语言艺术,既达到了劝诫的目的,又避免了君臣冲突;既将决策的主动权巧妙交还给刘备,又能有效顾全刘备的面子,保证了君臣关系的和谐……

综合而论,简雍是个比较豁达,而且在政治上比较低调,也没有什么野心的人。他外表放荡不羁,内心却很正派,性格幽默坦荡,为人诙谐厚道。他也许真的只是个小人物,亮点不多,才能也一般,但是谁都不能否认,他在刘备身边的重要性。

他不仅是跟随刘备最早的人,更是在刘备身边效力时间最长的人。自始至终,他都像个小跟班一样,一直跟在刘备身边,发挥着自己有限的才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上,尽可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他全程见证了刘备集团的发展,从草头创业,到四处漂流奔波,再到后来打下江山,成为一方诸侯,可谓是蜀汉帝国的一尊活化石。

在刘备平定益州之后,进位汉中王之后,简雍被封为“昭德将军”,地位与孙乾相同,仅次于麋竺。这对于才能有限,而且家境贫寒,毫无后台的简雍来说,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不枉他这一路辛苦,跟随刘备奔波操劳了大半辈子。

而今,简雍的塑像依然矗立于成都南郊武侯祠里,位列文臣廊排行第二,仅次于庞统,足以证明他在蜀汉的地位……

PS:简雍不像孔融,自以为口齿伶俐,聪明善辩,就到处与人抬杠,随时随地不分场合,架起自己的嘴炮,四处乱轰。

简雍也不像郭图,利用主公对自己的信任,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和目的,出言打击同僚,给自己揽权。

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治国安邦的本事,故为人低调,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尽可能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就像是《西游记》中的沙僧一样,虽然没有太大的本领,但是却很踏实。一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而且贵在坚持,最终,都修成了正果!

或许,在这个浮躁的现实社会中,像简雍这种豁达敬业,勤劳坚持的精神,是真正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萨沙


  

  有一句话叫做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孙乾、简雍、糜竺三人属于三流谋士,就是那种你翻遍史书,一生没有提出一条精彩谋略的所谓谋士。

  孙乾最大的本领就是知书达理,长的还行,用来投递书简,不至于失礼。

  简雍最大的本领是会讲些小幽默,有此人陪伴在刘备身边,刘备不至于太寂寞。

  糜竺最大的本领是做生意,此人精通商业,家财亿万,当年刘备在徐州时迎娶了糜竺的妹妹,结果糜竺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加上一年的粮草充当陪嫁。刘备当时乐坏了!

  刘备为何很看重这三人?

这三个无谋的谋士最大的优势,就是很早就跟随刘备,属于刘备集团元老中的元老。

  蜀汉阵营中主要有三大势力:晚期益州本土势力、中期荆州集团实力、早期徐州集团势力。

  益州势力以法正、吴懿(吴皇后的哥哥)为代表,荆州以诸葛亮、庞统为代表,早期势力以糜竺为代表。

因此在刘备称帝之后,这三人虽然没啥贡献,却都身居高位,诸葛亮在他们面前也十分客气。没法子,这三人都是正牌的开国元老,在刘备最落魄的时候都没有背叛刘备,等刘备称帝了,自然也有资格享福!

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说得就是这三位!


叶之秋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一个政权的文臣集团里,不能光有孔明,庞统,费祎法正等这样的大牛,也需要一堆才能不显,但是可以安心做事,最主要的还是忠心耿耿的人。

而孙乾,简雍,糜竺等人就是这样的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都是比较早就投奔刘备,算得上是刘备集团的元老,俗话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刘备发达了以后,当然要好好犒赏这三个跟着自己走南闯北那么多年的兄弟了。况且在刘备集团没有顶级谋士的时候,他们仨也赶鸭子上架干了不少事。


简雍是刘备的铁杆兄弟,从小就和刘备混在一块,二人是知根知底,所以简雍对刘备也不像其它臣子那样小心翼翼,所以他往往能在刘备犯糊涂的时候说一些其它人不能说的话。

糜竺就不简单了,糜竺是徐州大富豪,刘备去了徐州,糜竺就把全部家当给了刘备,还把自己妹妹嫁给他。糜竺不光是刘备的大股东,还是刘备的大舅子。当年刘备弱小的时候糜竺能这么对他,以后就算天天躺着刘备也应该贡着他。可惜后来糜芳反叛,刘备虽然没有追究糜竺,但是糜竺仍然内心惭愧,不久去世。


孙乾可以说是老哥仨里最靠实力的,首先他曾经被东汉有名的大儒郑玄推荐过。在刘备手底下没有顶级谋士的时候,刘备干什么事也基本上是和孙乾商量着来,在刘备投袁绍之前,派往当说客的是孙乾,投刘表之前,派往当说客的还是孙乾。刘备在前期非常倚重孙乾,即使刘备发达之后,对孙乾也是恩遇有加。


守仁读仁


泻药~揣测一下题主的意思,应该是想问这个三个人的谋略能力算什么水准,刘备为什么要用他们,那么就此姑且做一下回复。

孙乾是刘备接收陶谦的徐州后去北海请来的(具体记得不是很清楚),糜竺则是徐州当地土豪,也是陶谦的幕僚,而简雍,一开始是在袁绍那边的,刘备投靠袁绍时结识的,后来也被刘备给拐跑了。

就三个人的能力来看,他们大多都是帮刘备搞搞对外的交流,在内帮刘备管理一下郡县,按现代的标准,更多属于内勤。同时,按水镜先生所云,三人都是白面书生,多少有点文化,能帮刘备在疑惑不解时出出主意,但是也只是出出主意。

相比后来的诸葛亮、庞统、法正和徐庶,曹魏的荀彧、荀攸、郭嘉和程昱,孙吴的周瑜、鲁肃、陆逊等而言,他们缺乏系统的军事理论和对韬略兵机的了解,同时限于自身的能力,所以他们最多可以成为是文臣客卿,而不能列入谋主的行列,如果一定要给他们三个人按谋士的标准定位,上述从诸葛到陆逊属于主谋的话,如果按照谋天下-谋国-谋兵-谋人-谋己来计,他们最多算谋人。

至于刘备为何认可这三人,一者,刘备刚起家时不知道谋士的重要,只顾招人,而这三个人在早期对刘备确实多有帮助,为刘备早期事业做了贡献;二者,跟随刘备较早,相当于现在马云的十八罗汉,除了自己创业走的,哪个不是拿原始股,掌大权的;三者,与其说刘备是早期认可他们而言,后期他们其实代表的是刘备的北方势力集团,代表集团元老,这样的人都是要供起来的,给后面加入的人看,你做的事情都是有助于你以后的地位和利益的;四者,因为跟刘备出生入死,确实有着比较牢固的友谊和感情,这一点也是一个因素。

综上,大致如此,认识不周,欢迎交流指教,谢谢~


众推君


孙乾(?—约215年),字公祐。北海郡(治今山东昌乐西)人。刘备发展初期身边重要的谋士和实干家,帮助刘备得到徐州,帮助刘备外交联合其他势力,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跟随刘备多年,一直任劳任怨,忠心耿耿。

而孙乾、简雍、糜竺是刘备早期所依仗的智囊团。虽然比不上诸葛亮等人,但在关键时刻也为刘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简雍,善于辩论、议事。性格简单直接,不拘小节。在刘备早期生涯中,常常作为一名说客,去游说对方。

糜竺,雍容大方、敦厚文雅。刘备一直带他以上宾之礼,但从未让他统御军队。因糜竺把妹妹嫁给了刘备,又以钱财资助,也成为了刘备的谋士。

在刘备早期,可以说孙乾、简雍、糜竺对刘备帮助很大,是刘备早期的重要人才。功劳苦劳都不少。


法尘凉笙


刘备马跃檀溪之后去往水镜山庄,曾对水镜先生司马徽提到过这三人,称“备虽不才,然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之流。”司马徽说孙乾糜竺简雍这三人皆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由此可见此三人水平一般,但是他们三个又都是早期跟随刘备的元老级人物,孙乾后来干的最大事应该就是刘备娶孙尚香时做了刘备方的媒人,糜竺是一个富豪,刘备娶了糜竺的妹妹糜竺给了刘备不少资助,这也算是皇亲国戚了,简雍也是从刘备在徐州发展壮大就存在的人物。这些刘备集团的元老级人物,随着刘备事业的做大,地位也就水涨船高了起来。


上善若岚


方圆论坛观点!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如孙乾,简雍,糜竺之辈只能算是三流谋士。刘备之所以信任这三人是有原因的。

我们先说孙乾。孙乾此人是东汉大儒郑玄推荐给刘备的。在刘备刚有点势力的时候就跟随刘备了。初期还可以为刘备出谋划策,但时候就因为才能有限,主要以替刘备出使各个诸侯跑跑腿送信这一类的工作。刘备之所以信任他,一是因为一开始孙乾就跟随着刘备,一起经历过很多磨难,又对刘备非常忠诚,所以刘备很信任他。其次就是因为他是郑玄推荐给刘备的人。孙乾可以算是郑玄的学生。而郑玄也曾经教过刘备。早年刘备在涿郡的时候,刘备曾经跟随郑玄学习过一段时间,后来刘备当了徐州牧也经常向郑玄请教问题。对郑玄十分尊重。所以,刘备和孙乾还可以算是同门。



然后简雍。刘备之所以信任简雍那是因为他和简雍是老乡。而且在少年的时候他们两人就是朋友。简雍这个人算不上一个谋士,简雍比较擅长沟通谈判以及游说他们。所以虽然能力有限,但是因为和刘备是老乡,又是从小玩大的兄弟,所以刘备也比较器重他,关键就是看重了他的衷心。简雍在刘备帐下也多是以出使各诸侯,当说客的。最大的成就就是刘备兵围成都的时候,简雍说服益州牧刘璋投降。官位和孙乾同级。


最后糜竺。糜竺所在的糜家是徐州大富商。刘备得到徐州之后看上了糜家的家产,因为发展势力打仗都是需要钱的。正好糜竺也想攀上刘备这个高枝,双方一拍即合,糜家把妹妹嫁给了刘备,并且还拿出全部的财产支持刘备争霸。不得不说糜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和当年的吕不韦投资秦异人是一个道理。糜竺在刘备手下受重用程度不下于诸葛亮。整个刘备的钱财供给全靠糜竺调配,而且据记载糜竺此人能文能武,有担当。所以深受刘备重用。

以上可以看出,这三人里除了糜竺,另外两人本事一般。靠的都是忠心和熬资历。但糜竺是靠真本事,而且刘备之所以能成事。糜竺贡献很大。再加上糜竺又是刘备的大舅子。这个关系就更近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孙乾、简雍、糜竺等人都很早就跟随刘备,按照水镜先生的说法,孙乾等人是“白面书生”,明显说他们能力不足,是凑个数的。当然水镜先生这么说是有参照对象的,他参照的对象是诸葛亮。与诸葛亮相比,他们的能力远远不如。但是平定益州后,刘备封赏部下,孙乾等人地位在诸葛亮之上。足以说明刘备并没有把他们编入末流,是认可他们的,也说明了他们还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起的最大作用其实就是在刘备最落魄的时候,对刘备不离不弃,这在文官里面是非常难得的,糜竺甚至在刘备最困难得时候把家中的财富全部捐给了刘备,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且孙乾、简雍、糜竺等人以风仪见长,他们在外交方面还是有一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