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什麼”不如“5個為什麼”?網友:我的天哪!

每個人從小都熟讀《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呢?

“十萬個為什麼”不如“5個為什麼”?網友:我的天哪!

5Why

因為“十萬個為什麼”不如“5個為什麼”,知識廣度不如思考深度!

《十萬個為什麼》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百科全書,是一種是自問自答,教科書式的說教,它直接告訴我們答案,並沒有引發我們的思考。

5個為什麼,又叫5Why,是由豐田佐吉提出的對一個問題點連續問5個“為什麼”, 透過現象看本質,以挖掘其根本原因的一種分析方法。

5個為什麼是下至產生流出原因、上至系統原因的分析方法,可你問我答,也可自問自答,是經過深入思考的。

雖叫5個為什麼,但使用時不限定只做“5次為什麼”的探討, 有時可能只要3次,有時也許要10次。原則是必須找到根本原因為止,正所謂:打破砂鍋問到底。

5Why經典案例:

有一次,大野耐一先生見到生產線上的機器總是停轉,雖然修過多次但仍不見好轉,便上前詢問現場的工作人員。

(1-Why)問:“為什麼機器停了?”答:“因為超過了負荷,保險絲就斷了。”

(2-Why)問:“為什麼超負荷呢?”答:“因為軸承的潤滑不夠。”

(3-Why)問:“為什麼潤滑不夠?”答:“因為潤滑泵吸不上油來。”

(4-Why)問:“為什麼吸不上油來?”答:“因為油泵軸磨損、鬆動了。”

(5-Why)問:“為什麼磨損了呢?”答:“因為沒有安裝過濾器,混進了鐵屑等雜質。”

經過連續五次不停地問“為什麼”,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潤滑油裡面混進了雜質)和真正的解決方案(在油泵軸上安裝過濾器)。

5Why生活案例:

女兒看到床頭牆上父母的婚紗照和爸爸一段對話:

(1-Why)女兒:“爸爸,為什麼照片裡沒有我?”

爸爸:“那時你還沒出生呢,當然沒有你了。”

(2-Why)女兒:“爸爸,為什麼我還沒有出生?”

爸爸:“你還在媽媽的肚子裡啊!”

(3-Why)女兒:“為什麼還在媽媽的肚子裡不出來?”

爸爸:“因為你只有一個月大,還不適應外面的環境。”

(4-Why)女兒:“為什麼我只有一個月大?”

爸爸:“因為我和你媽剛結婚不久。‘’

(5-Why)女兒:“為什麼你們剛結婚不久?”

爸爸:“去問你姥姥去,為什麼沒房不讓結婚?‘’(不耐煩)

5Why哲學案例:(每層級雖沒有邏輯,但是很有哲理)

“十萬個為什麼”不如“5個為什麼”?網友:我的天哪!

小蝸牛和媽媽的對話:

小蝸牛:“為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要揹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毛蟲姐姐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姐姐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沒骨頭,也爬不快,更不會變成蝴蝶,他為什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多問5個為什麼的小蝸牛,是不是成長的更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