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吴雅蓉:品读人生,品味经典,品酌文字

名师点评|吴雅蓉:品读人生,品味经典,品酌文字


名师点评|吴雅蓉:品读人生,品味经典,品酌文字

本期名师:吴雅蓉

吴雅蓉,晋江市第一中学一级教师,晋江市教学能手,晋江市骨干教师。曾获泉州市教育系统初中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岗位练兵竞赛二等奖,晋江市首届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晋江市初中语文教师现场“说题”比赛一等奖等。


乘物以游心

——读《庄子选注》有感

邱丹绮

捧着《庄子选注》,可以发现庄子的哲学世界都围绕着名与利的纠葛去诠释世界。

平凡人一辈子都被名和利所束缚,无法逃脱,终身拖着那疲惫的身子。而庄子却对名与利丝毫不眷恋,他那充满智慧的眼看破世间一切的名利。庄子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庄子是一位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以天下精神往来的人。

五店市是我忘却尘世喧嚣,觅一刻宁静的最佳去处。斑驳的墙体,石阶缝隙中长出的顽强野草,喜庆的对联、灯笼,时光就这样在静谧中流逝。儿时的记忆里,总有一幢幢古厝记忆,斑驳的红砖瓦片和外婆的歌谣交错在一起,端雅沉稳的红让我温暖无比。但现在的五店市里由于越来越多的商家入驻,变得商业化,曾经的心灵净土,正在逐渐消逝……

尘世里芸芸众生,对待庄子这种无为逍遥的处世精神,大多不能接受,也无法接受。人们在这世界上互相争斗,面对四处的勾心斗角与背叛亲离,为的仅是金钱与虚空的名誉。庄子曰:“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富贵。”他认为贪婪于仁义、名声都残生伤性、危害了人的原始本性。庄子实际上是在为人类寻根,寻找我们失去了的“旧国旧都”。在出生之初的那最纯净的心灵,逐渐被“利”蒙上了一层厚实沉重的灰尘,被生活与岁月磨去了棱角而变得圆滑。我望着书上的字眼,心中的灰似乎被拂下了些。

“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丈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致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说的是各种不同事业的人有着不同的目的,但都是危害人之本性,以身体殉物,没有区别。庄子这种反异化思想,表现出他的十足个性,若这些全是庸人自扰,那么我觉得这样的人生倒显消极。于是也有人说庄子是阿Q精神的阐述者,但他也教会了中国人心胸博大平和。

人们在生活中承担各种不同的角色,角色间的转换,以及生活给予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我们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之间日复一日的重复单调生活,难免让人常常有点浮躁。也许我们也可以试试“乘物以游心”,给自己的心灵安上一双翅膀,遨游无疆,看看平川万里,不也是人生的一种感悟、一种境界吗?

活在烦恼,也活在智慧。“万水千山总关情”,看山看水、工作学习,都关乎心境,不论何时,自己感觉水在山、鸟在林,将冥漠大化万里江山放在心中,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生活也便是美妙的了。

(作者系晋江一中2018届初三年学生、现高一年学生,石鼓文学社社员。)

名师点评

本文是2018年晋江市“寒假读一本好书”征文比赛一等奖作品。作者用简练的文笔阐述了自己对《庄子》“乘物以游心”的深刻思考,从感慨商家入驻五店市后的喧嚣,到智慧看待日常生活的单调重复,作者始终站在现实世界中关照庄子思想的哲学意义。文学的本质是对人类的关怀,作者对庄子思想的体悟正是浮躁的灵魂在纯净的阅读欣赏中得到抚慰的最佳注脚。


玉兰香,晋江情

雷忠玥

我漫步在五店市的林荫小道上,阳春三月,微风里,玉兰花已含苞待放,丝丝清香沁入鼻腔,一阵神清气爽。

几年前,晋江举行市树市花的评选活动,看到有玉兰花这一项时,我想起了阿太(阿太,闽南语曾祖母的意思),这是阿太最喜欢的花。于是,我就在“玉兰花”选项前郑重地打了一个勾,自信地以为它一定能被选上。果不其然,玉兰花众望所归,成了市花,大街小巷都有了玉兰树的身影。每到玉兰花开的季节,人们总喜欢驻足玉兰树下,赏一朵花,品一缕香。

我随手折摘了一朵戴在头上。心,却早已不在散步上了。

阿太出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那个时候,村子里有很多玉兰树,郁郁青青,甚是好看。小时候,每次到乡下老家去,我总能看到阿太坐在藤椅上,两只眼睛盯着院子里的玉兰树出神。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落在我和阿太脸上,也落在一朵朵优雅宁静的玉兰花上。年幼的我总是不理解,心想:玉兰树哪有电视好看呢?这时,阿太总会用地道的闽南乡音说:“去帮阿太摘些玉兰花吧。”我忙摘下几朵递给她,阿太孩童般满足地笑了,将旧的花朵从头上取下,小心地插上一朵新的。

2012年,因台风肆虐,阿太家的玉兰树被连根拔起。那几天,阿太就像丢了魂似的,常拄着拐杖倚在门边,抬头看看那空荡荡的院子,呆呆地望着玉兰树曾经盛开的所在,也不哭,也不说话,一站就是半天。这之后,我再也没见她笑过。

2015年夏天,怎么也不愿意进城的阿太听说城里新种了许多玉兰树,终于答应我进城走走了。当时我搀着她在五店市的这条小巷里缓缓地散着步。看着沿路盛开的白玉兰,阿太踮起脚尖摘下一朵,插在头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我惊喜不已,阿太的脸上已经许久未出现这样的笑容了!

2016年,阿太安详地逝去了,享年93岁,入棺时头上还戴着一朵玉兰花。

葬礼结束后我终于知道,那缕玉兰香之于阿太的意义:阿太念念不忘的门前的那棵玉兰树原是阿太的父母亲手栽种的,是高祖父远离家乡下南洋前和高祖母一起栽种的。下南洋后,高祖父再也没回过家乡。那玉兰树下摇曳的是高祖母和阿太长年累月的想念和情思啊!

如今,城市整改,广植玉兰,浓绿的身影装点了整个城市。高雅莹洁的玉兰花,朵朵向上,花瓣洁白而温润。花香浓郁却不失清新,飘散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信手拈来花几许,自此暗香闺中留。”纯洁的玉兰花呦,你究竟寄托着多少晋江人的绵绵情思?淡淡的玉兰香啊,你又飘进了多少人的心灵故乡?

(作者系晋江一中2018届初三年学生、现高一年学生,石鼓文学社社员。)

名师点评

“一叶一花总关情”,淡淡的玉兰香牵扯出的是一段段温馨的回忆以及一缕缕悠悠的桑梓情思。小作者以朴实清新的文笔叙述了老一代晋江人对玉兰树的独特情结,恰如那淡淡的玉兰花香,散发着浓郁的闽南气息,含蓄赞颂了城市绿化所体现的人文关怀。

名师点评|吴雅蓉:品读人生,品味经典,品酌文字


名师指津

热爱生活,品读人生;真情诵读,品味经典;快乐写作,品酌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