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起跑线:我们国内父母的焦虑,竟被一部印度电影拍的如此形象

提起印度电影,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那贯穿始终的"民族歌舞"了,乍一看可能会觉得有着不可思议,这边正在安静的看着电影呢,那边居然唱着歌跳起舞来了。

影评起跑线:我们国内父母的焦虑,竟被一部印度电影拍的如此形象

不过不容置疑的是这的确是印度电影的一大特色,但可能是因为这方面做的太突出了,所以也会让人忽略电影本身的思考深度。

影评起跑线:我们国内父母的焦虑,竟被一部印度电影拍的如此形象

近些年来好的印度电影层出不穷,如阿米尔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等,带给人好的观影体验的同时也将社会现实深刻地反映出来,发人深省。

影评起跑线:我们国内父母的焦虑,竟被一部印度电影拍的如此形象

最近印度又上映了一部新的电影——《起跑线》,豆瓣评分高达8.0分。

影评起跑线:我们国内父母的焦虑,竟被一部印度电影拍的如此形象

男主拉吉的扮演者伊尔凡.可汗想必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他就是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男主派,凭借着出色的演技夺得了多项大奖,是印度有名的实力派演员。

影片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夫妇为了让孩子能够从幼儿园开始就获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巅峰而绞尽脑汁择校的经历。

影评起跑线:我们国内父母的焦虑,竟被一部印度电影拍的如此形象

电影一开始梦幻浪漫的爱情故事与后来结婚生子后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将事情的起因清晰具体的摆在观众的面前,任其自由思考。

影评起跑线:我们国内父母的焦虑,竟被一部印度电影拍的如此形象

拉吉原本只是一个是小裁缝店老板的儿子,凭着辛勤的劳动和如簧的巧舌,把小店发展成了具有很大规模的时装工作室。

妻子米塔美貌绝伦,能干体贴,他们育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皮娅,平常生活中就把她当做是小公主一般宠着爱着,生怕她受一点伤害。

女儿渐渐长大了,要面对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首当其冲的就是女儿的教育问题。

影评起跑线:我们国内父母的焦虑,竟被一部印度电影拍的如此形象

在米塔看来自己和丈夫之所以不能挤入上流社会,是因他们没得到好的教育,所以一定不能让女儿重蹈他们的覆辙,一心要把女儿送入最顶尖的私立学校,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

在与丈夫商议之后,他们搬离了旧商业区,开始了城里的生活。他们一心想要融入上流社会,但却苦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阶级地位的缘故,被真正处于上流社会里的人们所鄙视,所嘲笑。

影评起跑线:我们国内父母的焦虑,竟被一部印度电影拍的如此形象

这更加激起了米塔的"斗志"——一定要把女儿送入私立学校。他们尝试了各种方法,用尽了各种手段,最终女儿还是没能被那些学校所录取。

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只剩下了一种,那就是伪装成穷人,争取贫困名额来换取他们女儿的入学机会。

影评起跑线:我们国内父母的焦虑,竟被一部印度电影拍的如此形象

电影到这里开始进入高潮部分。他们搬进了贫民区,结识了善良的希亚姆一家,在生活的各方面都细心地照顾着他们,在学校视察的时候帮助他们打掩护,为了帮助他们攒钱也用尽了各种方法,甚至是在最后知道了拉吉的真正身份后,也没有将他隐瞒的事实公开。

影评起跑线:我们国内父母的焦虑,竟被一部印度电影拍的如此形象

一直以来的社会现实都是富人被捧至天上,而穷人却被踩在脚下。但在这部影片之中却扳正了这种情况,穷人也可被赞誉,富人也可被鄙视。

影评起跑线:我们国内父母的焦虑,竟被一部印度电影拍的如此形象

影片中的校长就是典型的富人代表,在镜头之前说着冠冕堂皇的假话,实际上却做着肮脏不堪的交易。她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赤裸裸的利益,而教育只不过是她的一种手段,一个虚假的幌子罢了。

影评起跑线:我们国内父母的焦虑,竟被一部印度电影拍的如此形象

在这样一种鲜明的对比之下,希亚姆的做法则让他的人格魅力又上升了一个高度。虽然他们是穷人,但是却穷的有尊严,有骨气,他们不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将别人置于无可奈何的境地。

他们经历过那些富人无法想象的苦痛与挫折,但却仍然在坚强努力地好好生活着。正是因为对那些痛苦的体验过深,所以他们才不想让别人也经受和他们一样的痛苦,我想这就是他们的人格魅力所在了。

影评起跑线:我们国内父母的焦虑,竟被一部印度电影拍的如此形象

影片的最后拉吉和米塔的转变实际上是在预料之内的,用自己的积蓄资助公立学校的所有学生,也将皮娅送到了这所学校之中。

在这里他们的思想开始发生了转变,从"认为只有读了私立学校孩子才能有美好的未来"到"即便是读公立学校孩子也能有美满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慢慢地成为了促成这一社会风气转变的一份子。

影评起跑线:我们国内父母的焦虑,竟被一部印度电影拍的如此形象

影片最后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所谓的精英教育到底是为了培养孩子,还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在社会的大环境下人们重视的只是孩子的能力,而非他们的人品;重视自己的想法是不是被满足,而非孩子是不是真正的快乐。

影评起跑线:我们国内父母的焦虑,竟被一部印度电影拍的如此形象

教育慢慢地失去了它的本质,渐渐沦为了一种手段,一个工具,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

家长有的时候也该换位思考一下,不要一味的逼迫孩子。"起跑线"不应该仅仅依照他们的想法来划定,也应该要考虑到孩子的心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