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還未感受到她的存在,便已愛的無法自拔。

這就是橫斷山的魅力。

從峨眉、瓦屋,到南迦巴瓦;

從九寨、黃龍,到大理、麗江;

從色達的紅色佛國,到雨崩的天堂神瀑;

從雪山腳下的香格里拉,到雨林深處的西雙版納;

從情人放歌的瀘沽湖,到安妮寶貝筆下封塵的墨脫;

……

斷斷續續幾年時光,多少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總覺得自己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

驀然回首,才發現,竟然——

一 直 在 同 一 個 地 方 轉 悠

這個不思議的地方,就是

<strong>橫 斷 山

放大這張圖感受一下橫斷山的氣質 ↓↓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橫斷山脈的地理範圍學術界歷來爭論不斷,以普遍認同的<strong>“山川並列、近南北走向、地勢起伏劇烈”這一組合地貌特徵來界定,圖中黃色線條所圍出的區域為較為精確的橫斷山脈(參考:李炳元,1987,橫斷山脈範圍探討,山地研究,5(2) )。文章為全方位展現這片巨型褶皺帶的獨特魅力,將<strong>橫斷山周邊區域納入討論範圍。

從成都到拉薩,一條水平走向的公路,由東而西,穿越橫斷山脈,這便是被譽為“中國景觀大道”的<strong>川藏南線。

在這條路的上空拉一條直線,長度是1240公里,而在地面上,它卻足足蜿蜒曲折了2154公里!

山川並行、劇烈起伏的地貌風采在這條代號為“318國道”的公路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strong>川藏南線路書

(請橫屏觀看)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畫出這張地圖用了整整一天時間。根據我自己的經驗,這樣一張圖對於走318國道的人而言是極其有用的。

1. 橫斷山脈,並非孤“山”作戰

約2億至6000萬年前,印度洋板塊向北移動,擠壓歐亞板塊。

在這個海陸遷移的過程裡,隆起了祁連山、崑崙山、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等一座座東西走向的山脈。它們糾纏在青藏高原西部,像被紮好的口袋一端,被稱為<strong>“帕米爾山結”。

在青藏高原東南,塔里木、中朝、揚子板塊對撞過來的印度洋板塊頑強抵抗,地質物質被擠到皺成一束,迫不得已南北擰縮,形成了地球表面最年輕、最皺巴巴、擠壓的最窄的巨型複合造山地帶——呈<strong>束狀分佈的橫斷山山脈。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如果把青藏高原看作一個橢圓的氣球,那麼橫斷山“山束”就是吹氣球的細管——印度洋暖溼氣流進入青藏高原的通道,也是青藏高原水系的“出水口”。

因為皺,橫斷山脈呈現出獨特的一座山,一道河,一座山,一道河的縱向排列。

<strong>無論如何定義橫斷山

<strong>這一溜的排陣是跑不脫的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最經典的區域在雲南德欽一帶,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從青藏高原歡騰而下,在高山深谷中平行奔流而不交匯,形成了<strong>“三江並流”的地理奇觀。

<strong>沿北緯28°左右鳥瞰

從左至右分別為怒江、瀾滄江、金沙江

三江最近處距離不過70公里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在這裡,三條江還像好姐妹一般,肩並肩、興高采烈地往南走。

怒江將南下進入緬甸,注入印度洋;

瀾滄江則將穿過東南亞,流入太平洋。

所以怒山,很不可思議地成為<strong>兩大洋的分水嶺。

那麼金沙江呢?

過了玉龍縣石鼓鎮,金沙江突然來了個由南轉向東北的急轉彎,就好像忽然想起了什麼似的——

“麻蛋,不能這樣玩下去”。

由於猛然記起了還要擔當長江上游的重任,金沙江一步三回頭地跟瀾滄江、怒江告別,最後浩浩蕩蕩地召集雅礱江、岷江往東去了。

這個大徹大悟的彎,就是漂亮的

<strong>長江第一灣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話說金沙江性格確實粗暴直接,過了長江第一灣,金沙江又忽然掉頭北上,從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之間的夾縫中硬擠了過去,形成了一座壯觀的大峽谷。

峽谷中最窄的地方就是著名的

<strong>虎跳峽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橫斷山脈中落差巨大、驚心動魄的峽谷比比皆是。

<strong>金沙江奔子欄大灣

在雲南德欽奔子欄鎮和四川得榮子庚鄉交界處

驕傲的金沙江遇到一座堅硬的錐形山丘

被迫繞出一個Ω狀的大灣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瀾滄江梅里大峽谷

德欽縣境內,江面海拔2006米

左岸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

右岸的白馬雪山扎拉雀尼峰海拔5460米

(攝影©孤城)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怒江大峽谷

丙中洛怒江第一灣

傳說中人神共居的地方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南迦巴瓦峰下

地球上最深的峽谷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2. 香格里拉何處尋

整個橫斷山脈,從它第一次被世界認識時,就被籠罩在了一片遙不可及又令人無比嚮往的神秘中。

1922年,一位叫<strong>約瑟夫·洛克的農業考察員,受美國農業部派遣,來中國雲南採集植物標本。當他一腳踏入麗江以後,就從一名植物學家,自發變成了到處探險的地理愛好者。

但他在地理方面的專業表現似乎並不夠格。

1930年洛克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聲稱,位於青海的阿尼瑪卿山比珠穆朗瑪峰還高……沒多久他又給《國家地理》發電報,稱貢嘎山為世界最高峰。

以至於雜誌社都不敢相信洛克後來那些“偉大的地理發現”。

<strong>探險途中的洛克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雖有不足,洛克一系列關於橫斷山圖文並茂的詳實遊記,卻實實在在點燃了全世界的激情。

其中記載了一個叫<strong>木裡的地方,講述了木裡的喇嘛寺、人文風情、和木裡王的接觸以及理塘河蘊藏金子的事兒……

洛克的遊記給一位英國作家帶來了厚實的素材與靈感,可以說是現搬現改,並於1933年出版了小說<strong>《消失的地平線》。

這本成功的書又將<strong>“香格里拉”這個名字傳遍全球,所到之處,無不引發人們對世外桃源、理想國的狂熱追捧。

香格里拉到底在橫斷山脈的哪個角落,成為了人們長盛不衰的話題。

畢竟,當人們漸漸揭開橫斷山的面紗,一個個猶如“香格里拉”的仙境,接踵呈現。

<strong>雨崩村

<strong>陽光照亮的地方為村落所在

(攝影©孤城)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村子盡頭的神廟

背後為梅里雪山神女峰和五冠峰

(攝影©孤城)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扎尕那

藏語意為“石匣子”

位於甘肅迭部縣益哇鄉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石山合圍,雲霧繚繞

宛若一座天然的石構宮殿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丹巴美人谷

嘉絨藏族的居所

有“中國最美古村落”的美譽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從高處俯瞰

一個個藏寨散落在大渡河峽谷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置身其中時

卻感覺一座座房子懸在半空

(攝影©孤城)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屹立千年的碉樓

世代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寧靜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年保玉則

<strong>青海久治縣境內

遠離塵囂的洪荒世界

三果洛藏族的發祥地

(攝影©厚汝軒)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人間仙境的最好代言

山峰如削,直刺天空

海子如玉,星羅棋佈

(攝影©厚汝軒)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佛國色達

色達喇榮寺五明佛學院

位於海拔4000米之上的一個山谷中

密密麻麻的紅房子是她的名片

(攝影©孤城)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1980年,晉美彭措法王到來之前

這裡只是色達縣境內一座無名山谷

長相大概如此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短短30年

無數紅色的小木屋如同天外飛來

鋪滿整個山坡

這裡也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佛學院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成就這個奇蹟的

是全國各地3萬多潛心修習佛法的學生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筆者曾經坐將近16個小時的班車前往色達,一路崎嶇顛簸,每行車三四個小時,司機都會停車讓乘客下車活動。在我前排坐著一個20多歲的姑娘,全程未下車一次,別人都在揉腰捶背,她卻兀自平靜地喝茶。快到站時,我同她聊天,她告訴我,她來自烏魯木齊,是佛學院的覺姆(女尊者),在此修習快3年了,她說路上的這些辛苦與修行比起來根本不值得一提。

紅房子視覺效果一流,但住起來並不舒服,而且火災隱患巨大。政府已經在拆除這些房子,並將加蓋新的宿舍樓,不管是好是壞,謎一樣神奇的色達或將成為歷史。


3. 冰與火之歌

2001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迪慶州中甸縣更名為<strong>香格里拉,這個更名不如理解是為了方便搞旅遊。

實際上,整個橫斷山脈,如果有一處能被稱作香格里拉,那麼無處不是香格里拉。

從緯度上看,橫斷山脈由北向南,從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到熱帶,跨過了四個“偏熱”的氣候帶。

而以昌都、芒康為界,橫斷山南部山嶺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北部山嶺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

“冰與火”的交鋒,必然碰撞出超凡的美麗,你想要的詩與遠方、湖泊與山川,這裡都有。

<strong>瀘沽湖

<strong>雲南省境內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

(攝影©孤城)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姊妹海

318國道旁,海子山腳下

兩塊翡翠,遺落人間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然烏湖

帕隆大峽谷的源頭

整個318國道中最舒服愜意的地方

(攝影©孤城)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密佈的峰巒和超高的海拔,也讓這裡成為中國永久雪山景觀最集中的區域。

<strong>南迦巴瓦峰

橫斷山、喜馬拉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交匯處

海拔7782米

被譽為中國最美雪山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梅里雪山

主峰卡瓦格博,是雲南省境內的最高峰

被奉為藏區八大神山之首

在德欽縣飛來寺,可以看見太子十三峰全景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牛背山

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嶺,山頂海拔3660米

四面環山、中間突起的地理環境

使它獲得“中國最大的雪山觀景平臺”的稱號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距離成都僅四個小時車程的牛背山,也成為徒步愛好者和雪山迷們最理想、最方便的去處。

<strong>徒步牛背山

(攝影©孤城)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蜀山之王:貢嘎山

橫斷山脈的主峰,海拔7556米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蜀山之後:四姑娘山么妹峰

四座毗臨的山峰,身份排序恰好與海拔高度相反

主峰么妹峰,海拔6250米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稻城三神山

公元八世紀

<strong>蓮花生大師為三座雪峰命名加持

從此三怙主神山蜚聲藏區

相傳,這裡是聖地香巴拉的不二入口

<strong>北峰仙乃日

意為觀世音菩薩,海拔6032米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南峰央邁勇

意為文殊菩薩,海拔5958米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東峰夏諾多吉

意為金剛手菩薩,海拔5958米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4. 雲端天路險

橫斷山這名兒,聽起來並不像一座正經山的名字,倒像是隨手寫下的便籤指示。

據說,清朝末年,江西貢生黃懋材,受四川總督的派遣,從四川經雲南到印度考察"黑水"源流,看到這一帶山脈由北向南並行排列,而且險峻異常,山高谷深,橫阻道路,繼而給這一帶山脈取了個“橫斷山”的名稱。

今天人們已經能較為方便地翻越橫斷山,不過其道路的艱難,從意外勾勒出的“公路簡筆畫”可以深切感知。

<strong>怒江72拐

川藏線上最具辨識度的一段公路

從海拔4658米的業拉山口到谷底的怒江之畔

垂直距離高達兩千米之多

(攝影©孤城)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從空中俯瞰

318國道如一條巨蟒,緊緊鎖住暴躁的怒山

這72道拐是川藏線上殺傷力最大的天險

驅車盤旋而下

能看到立在路邊的數個警示牌

寫著“此處死亡xx人”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肖像公路”

甘孜州瀘定縣境內,大渡河兩岸

沿絕壁蜿蜒向上的公路

從空中看,像一個個人物肖像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綢帶公路”

在岷山的山谷裡,藏著這樣一條路

一端連著九寨溝,一端連著神仙池

好似揮舞的綢帶飄落在山上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5. 消散的傳說

橫斷山的“橫斷”,是來自中原人的視角。

對於少數民族,難以攀越的橫斷山卻成為了逃亡、遷移的終結庇護之地。

峽谷之間掩藏著無數大大小小的村落,很多村落只能步行抵達,路途長遠且崎嶇。

<strong>峽谷中的村落

(攝影©孤城)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這裡也成為了民族演化的走廊:<strong>藏彝走廊

不是單獨指藏族和彝族,而是指:

北部偏高海拔地區的藏語支系民族,比如康巴藏族;

南部偏低海拔地區的彝語支系民族,比如羌族、彝族、納西族、普米、景頗等。

“民族”這個事情很難講。

自古以來,往往多個民族很難在同一片地區相安無事,不是你趕走我,就是我統治你。

而橫斷山脈是世界上罕見的多民族、多語言、多宗教信仰、多風俗習慣聚集的地區。

這裡不僅有約二十餘個少數民族,甚至還有在察隅縣只能稱之為部落的僜巴人。

雖然民族眾多,且很多隻有語言,沒有文字,但大都保留有祖先<strong>自北向南遷徙的歷史記憶。

那麼,為什麼南下的少數民族都聚集在了橫斷山呢?

在少數民族南遷的過程中,總是在<strong>400毫米等降水線遭遇到中原農耕民族的頑強抵抗。

也就是說,當北方少數民族想要南下,基本上不可能從中原穿過去。

而當他們在橫斷山脈中定居時,中原人也很難逾越天險找到他們,所以,千百年來相安無事。

<strong>怒江上的吊橋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穿越橫斷山

<strong>▼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在沒有公路之前,這山有好難翻?舉一個近代的例子。

1934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在長征途中,擺脫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也是在巧渡金沙江進入橫斷山以後。

<strong>橫斷山,路難行。

<strong>天如火,水似銀。

當時,橫斷山脈裡的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隔閡很深,存在著根深蒂固的猜疑敵對情緒,這給紅軍通過彝族區帶來很大困難。

紅軍將領劉伯承在長征路上與彝族首領小葉丹拜把子,留下“彝海結盟”的民族禮讚,才讓紅軍順利抵達大渡河。

<strong>歷史上,橫斷山以大山大河的天險橫斷民族間的紐帶,也橫斷了民族文化的同化影響。

進一步說,橫斷山脈就像一個個大貝殼般,將各個少數民族蘊含遮蓋了起來,用與世隔絕的環境,讓各族的文化傳統原滋原味地傳承了下來。

如今,橫斷山脈不僅是一個少數民族博物館,也是一個語言化石庫、宗教收藏館。

如果不是外界環境的巨大動盪,這裡的少數民族文化傳遞基本不會出現斷層。

2008年5.12地震後,羌族原住民地區遭到了嚴重破壞,房屋倒塌,道路損毀。

大多數人遷移到政府於邛崍、南寶山等地新建的房屋。

在紀錄片《神性的天空》裡,一位叫楊水生的老人,為了傳承羌族特有的<strong>釋比文化,而獨自搬回了世代居住的山中。

註解:羌族祭祀活動中,能任祭祀主持,編演神祇、先祖等故事的人,即所謂釋比。

樸素的兩句臺詞,道出了無盡的滄桑。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祖根都沒有了”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你當什麼釋比”

山高路險的阻隔,不少深山裡的人們仍然過著貧困閉塞的生活。

除了地震帶來的變遷,經濟發展的需要,也讓人們面臨改變與保留的兩難。

少數民族的文化搶救保護,值得我們每個人關注和努力。

6. 高峽藏古道

在以前,外界難以溝通,沿著河流卻有著南北自然通道,藏彝走廊裡的<strong>茶馬古道、鹽馬古道,也猶如河西走廊、唐蕃古道,在山脈裡形成上下通路。

<strong>穿行在橫斷山裡的茶馬古道

一側是激流,一側是絕壁

道路只能在懸崖上硬鑿出來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strong>如果沒有吊橋,馬兒是這麼過江的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民族間的交流雖然頻繁,但很少出現互相征戰的情形,主要是因為藏彝走廊自北而南是一個遊牧向農耕過渡的地帶,生產方式基本相同,沒有單一的遊牧擴張,也沒有農耕區的保衛戰。

所以,這裡才會有著一山不同族,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天,十里不同俗的寬厚與燦爛。

這裡有與人相安無事的獼猴生靈,也有“一屁股下去坐三棵藥”的豐富植被。

這裡有人崇拜太陽,有人信奉基督,有人會唱四部曲,有人會跳霸王鞭舞,這裡有紋面的老人,也有努力走出大山的孩子。

<strong>老姆登基督教堂

法國傳教士曾在怒江兩岸建了許多教堂

至今仍在被村民們用來做禮拜

中國的極致風光原來都藏在這一座山裡

整個橫斷山脈,皺巴巴的地形,就像外婆額頭上撫不平的皺紋,寫盡了細水流年,也寫滿了慈愛。

很多人說,今天的地圖沒有秘密。

而我們還是希望,橫斷山依然偷偷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境,這裡將永遠地留存人們共同的渴望:不問魏晉,歲月靜好。

—END—

<strong>開篇詩句選自劍鋒《橫斷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