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出租車將要運營了,無人駕駛還有多遠?

11月1日,國內首輛自動駕駛出租車正式問世,據該出租車公司負責人介紹,先期共投入三輛自動駕駛汽車,隨後將有更多的車型及車輛加入到自動駕駛出租車的大家庭中。那麼,自動駕駛時代真的到來了嗎?還是說這只是一個噱頭?

自動駕駛出租車將要運營了,無人駕駛還有多遠?

<strong>首次運營情況如何?

本次首試的地點選在了具有書香氣息的廣州大學城,這裡屬於閉環島嶼,雖然有不少橋樑在這裡經過,但對於廣州來說,這裡的車流和人流量並不算多。運營的車輛主要以自主品牌為主,它在外觀上與普通汽車有所區別,在車輛的頂部及引擎蓋上增加了常見的自動駕駛三元件: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

自動駕駛出租車將要運營了,無人駕駛還有多遠?

該車所搭載的自動駕駛系統並非由汽車廠商直接提供,而是採用了第三方(國內公司)的技術支持。這些出租車的自動駕駛級別已經達到了“L4”水平,那為何不一步到位直接實現“L5”級別?其實,這一系列的試行、試運都是為了收集更多的數據,一步到位難免有些操之過急。

自動駕駛出租車將要運營了,無人駕駛還有多遠?

從細節也不難發現,首批自動駕駛出租車只在14:00-16:00的時間內運營,並且車內配備了一名司機,這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安全。該出租車公司也表示,將以大學城為起點,並向全市逐步推行自動駕駛出租車。

自動駕駛出租車將要運營了,無人駕駛還有多遠?

<strong>自動駕駛是天堂還是地獄?

其實早在2010年,第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就已經問世,在這8年的時間裡,世界各地湧現出瞭如谷歌、蘋果、百度、Uber、通用、豐田、寶馬、沃爾沃、特斯拉等品牌的自動駕駛汽車,不過絕大多數都還處於研發及測試階段。汽車之所以能夠實現自動駕駛,主要還是藉助了“三大硬件”(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來採集道路信息,並運用“一大軟件”(智庫)來實現數據的分析與處理,最後通過電氣系統對車輛進行自動控制。

自動駕駛出租車將要運營了,無人駕駛還有多遠?

雖說有些自動駕駛汽車在技術層面上已達到了L5級的水平,但是並未達到成熟階段,近兩年與自動駕駛相關的事故就多達數10起,造成的原因多為系統設計缺陷、目標對象難識別、駕駛員操作失誤等,所以自動駕駛技術還有很多難題需要攻克。

自動駕駛出租車將要運營了,無人駕駛還有多遠?

<strong>國內現狀:自主品牌想“彎道超車”?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沙等9座城市已經出臺了自動駕駛汽車的相關法規,併為試驗車輛提供專用的路試牌照,以鼓勵各地開展自動駕駛技術的測試與數據採集。在此基礎上,一些自主品牌已經推出了符合L3、L4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研發的積極性不亞於新能源汽車。不過自主品牌的相關專利還比較少,畢竟自動駕駛技術是一項高精密、高難度的工程,在技術上還與國際水平有較大差距。

自動駕駛出租車將要運營了,無人駕駛還有多遠?

自動駕駛出租車將要運營了,無人駕駛還有多遠?

<strong>自動駕駛離我們還有多遠?

雖然自動駕駛汽車的商業化還未全面到來,但是像ICC智能領航、AEB城市碰撞預警、LDW主動車道偏離預警、ACC自適應巡航、BSD盲區監測、SLIF交通限速識別等輔助駕駛技術已經逐漸融入到了最新的車型中,而這也正是自動駕駛的過渡階段,至於何時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相信不到10年就可以大範圍實現。

自動駕駛出租車將要運營了,無人駕駛還有多遠?

<strong>寫在最後

自動駕駛技術已經成為各大車企對“未來汽車”的全新定義,至於誰能夠站上風口,目前還不足以定論。未來,自動駕駛真的就能完全取代傳統的人工駕駛?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對於一些執迷於駕駛樂趣的用戶,自動駕駛技術並沒有給他們帶來些什麼,反而在道路行駛會變得更加“恐慌”。在成本方面,擁有自動駕駛技術的車輛將會增加額外的費用,而這些需要消費者自行填補,那麼您會認可這項技術,或者說擁有一臺自動駕駛汽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