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走进学校,发挥教育合力


博物馆走进学校,发挥教育合力

12月26日,由教研部门、博物馆和教学单位五方合作,共同举办了一场“北京-内蒙古”学科+博物馆课程远程互动教学暨联合教研活动。

活动通过互联网络在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和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民族中学同时进行。

当天,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三所中学的同学坐在教室,便能领略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的全貌,学习到了大葆台西汉墓中出土文物的知识,并现场与各位老师进行问答与手工互动。

博物馆走进学校,发挥教育合力

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的尉威老师、东铁匠营二中的刘耕、李莉老师、以及丰台分院课程发展中心的王志强老师,梳理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资源,通过远程信息技术共同为内蒙古林西县的师生带来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汉风华彩,文脉相传》。

<strong>走进遗址,讲解互动


博物馆走进学校,发挥教育合力

尉威老师用视频讲解的方式带领林西县师生走进大葆台西汉墓遗址,从全景到近景,从概况到细节,让这座黄肠题凑墓葬遗址远程展现在师生面前。

认识文物,分析思考


博物馆走进学校,发挥教育合力

刘耕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描述馆藏八件文物殉葬车马、黄肠题凑、鎏金兽面铺首、玉舞人、渔阳铁斧、绛紫绢地刺绣、六博棋子、鎏金嵌玉铜龙头,进一步了解文物特征、分析文物类别,并通过问答和小组参与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探究西汉时期的社会面貌,引发对文物历史价值的思考。

<strong>互动制作,体验历史


博物馆走进学校,发挥教育合力


博物馆走进学校,发挥教育合力


李莉老师从馆藏文物玉舞人的服饰、姿态讲解汉服的美,再到同林西县师生一起动手制作汉服书签,共同发现文物的艺术价值,让历史文物在体验、实践中与现实生活相融合。

<strong>文理融合,继承发展


博物馆走进学校,发挥教育合力

文物可以用多重角度去解读。王志强老师则以文物的科学价值为切入点,通过为“朱斑轮青盖车”代言的形式,介绍车轮构造,感受其背后的科技智慧,科学思维与价值观,体会中国古代科技不断产生发明创造的力量源泉。

<strong>情景演绎 重温历史


博物馆走进学校,发挥教育合力

现场,东铁匠营二中学生为大家带来了由他们自编、自导、自演、自拍摄、自剪辑的历史情景剧《苏武牧羊》。用艺术的形式讲好历史故事、传播历史智慧。

这次活动是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对口帮扶,实现教育教研资源共享、深入推进课程研究和学科教研的有益探索,也是让文物活起来,依托文物资源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惠及更多地区师生的积极实践。

2015年起,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和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合作,在共同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扩大学校教学空间,促进博物馆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相互结合与共同发展方面,进行了全新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