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牛顿变得如此疯狂——说说历史上的“泡沫”事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倒啤酒的经验,当我们往杯中倒啤酒时,倒得越快,产生的泡沫就越多。这些泡沫很快会溢出杯外,而杯中的啤酒则会因泡沫的溢出迅速减少,甚至只留下不到一半。我们称之为<strong>啤酒泡沫

是什么让牛顿变得如此疯狂——说说历史上的“泡沫”事件

经济泡沫与之非常相似:当资金大量快速向同一渠道涌入时,泡沫的产生和破灭就开始了。从郁金香狂热、密西西比泡沫,再到南海泡沫,以及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概莫能外。

<strong>“疯狂”的秘密——“大众的集体疯狂引发的丑闻”

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 —— 牛顿


是什么让牛顿变得如此疯狂——说说历史上的“泡沫”事件



1714年,英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获胜,西班牙政府同意开放四个贸易口岸给英国,加上当时“西班牙领地的美洲发现了金矿”,“发现黄金虎”等流言蜚语四处飞散,一个美丽的故事开始被南海公司编造出来:当我们的南海公司把工业品运到南美洲海岸,当地的土著就用地下无尽宝藏的秘密和价值百倍的金锭银锭和我们交换,南海公司的船队将凯旋而归……

这个故事实在太诱人了,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都卷入了这疯狂投资的漩涡。


是什么让牛顿变得如此疯狂——说说历史上的“泡沫”事件

1720年 南海金融泡沫

“政治家忘记了政治,律师忘记了法庭,贸易商放弃了买卖,医生丢弃了病人,店主关闭了铺子,教父离开了圣坛,甚至连高贵的夫人们也忘了舒雅和虚荣。”连国王乔治一世本人也经不住诱惑买了10万英镑的南海公司股票。

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牛顿也投入其中,1720年4月20号,牛顿卖出了所持的英国南海公司股票,获利7000英镑,不过他之后又买回南海股票。随着泡沫的破灭,牛顿毕生积蓄的2万英镑也打了水漂。

事实上,1720年9月南海泡沫的破灭使整个英国都几乎因此破产,当时情景被英国的报纸形容为“破产的人比黑死病的死者还多”。

1841年苏格兰历史学家查尔斯.麦凯在《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体性癫狂》一书中,谈到了南海泡沫,南海泡沫同期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更早的郁金香泡沫,将其描述为“<strong>大众的集体疯狂引发的丑闻”。

是什么让牛顿这样的智者也变得如此疯狂?

第一,<strong>钱多路窄。每一次泡沫之前,差不多都有一个长时间的经济增长期,使得私人资本不断集聚,民间储蓄不断膨胀,但相应的投资机会严重不足,投资渠道也极其狭隘,大量暂时闲置资金等待寻找出路。

第二,<strong>羊群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人类似乎并没有比羊好到哪里去,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从众与盲从心理是普遍的。这个结论在投资领域一望便知:单个的投资者总是跟着其它投资者买入卖出,追涨杀跌——经济学家形象的称之为“羊群效应”。


是什么让牛顿变得如此疯狂——说说历史上的“泡沫”事件

第三,<strong>博傻思维。凯恩斯的“博傻理论”更是一针见血:人们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而愿意花高价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那儿把它买走——人人都觉得还会有接盘侠。至此,投资已经成为投机,成为单纯的零和博弈,而非价值投资。

这个秘密对我们今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经验,从多年前的“君子兰”、“蒜你狠”等事件,到如今的P2P、房地产和区块链,ETM君提醒你:<strong>不要因为投资渠道的狭窄而慌不择路,更不要盲从与博傻。

<strong>“价值”的秘密——泡沫的存在并不代表泡沫的对象毫无价值

是什么让牛顿变得如此疯狂——说说历史上的“泡沫”事件

郁金香狂热

郁金香狂热事件,一度使荷兰整个国家陷入疯狂,以至于人们不想再见到郁金香。而花农们因为此前泡沫的刺激,不断改进郁金香的种植技术,开发新品种,价格也逐渐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美丽的郁金香最终回到百花园,成为荷兰的国花。

互联网是更为典型的例子。

1995年之后的5年时间里,网络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

美国素有科技创新立国的传统,当时,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公司,格外受到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青睐,并延揽了众多网络公司在此上市。在此期间,凡与网络有所关联的企业,其股票市值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成百上千倍地暴涨。

然而,就在投资人狂热的乐观中,2000年4月,形势突然逆转,此后,网络股指数一路下滑,到年底的时候,几乎已经没有人提及互联网了。

但如我们所见,互联网并没有因此垮掉,它在今天已成为整个科技经济的命脉,成为新千年普通消费者和企业用户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但ETM君认为,我们应该感激当时的泡沫。

是什么让牛顿变得如此疯狂——说说历史上的“泡沫”事件

因为恰恰是大量廉价资本的涌入,为当时新兴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注入了资金,推动了光纤电缆的面世,3G网络的研发,以及巨型服务器农场的扩建。泡沫破裂之后,那些最为重要的互联网创新成果——比如基于算法的搜索、社交媒体、移动计算、云服务、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等,正是在这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对比南海泡沫,我们能发现,纯粹画饼形成的泡沫终究会烟消云散,但那些围绕核心价值过快堆聚的泡沫,假以时日,还是能参与创造价值,并成为价值的一部分。<strong>价值不是取决于有没有更傻的人来接盘,而是取决于其本身是否具有发展前景。

以如今的区块链来说,近年来数量众多的的区块链项目蜂拥而入,别说项目落地,有些项目连白皮书都是抄袭的,错别字连篇,更有收智商税的诸如foolcoin(傻币)、狗币等,许多人完全不关心价值,只知道盲从,不割你割谁?

但这并不代表区块链没有价值,作为第二代互联网的区块链,将会是人类未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过,ETM君还是要建议相关投资者在做出选择之前,至少先看看相关项目的白皮书(有的项目连白皮书都没有),了解清楚其人员背景、技术核心、竞争优势等关键信息很有必要。

<strong>“监管”的秘密——你可以抵触、质疑,但不能否认它的积极意义

市场不能解决道德问题,更不能限制贪婪。自由市场滋生的问题,凯恩斯早就给出了对策,即<strong>采取政府监管

每一次的泡沫中及泡沫后,都有政府监管的身影,而这些监管措施,最终都从泡沫领域延伸开来,对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积极影响。

南海泡沫对英国经济、审计、法律等方面的变革影响深远,并直接促进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就有政治体制,并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条件,掀起了世界早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幕。

互联网泡沫后,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联储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降低利率,刺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进而带动了整个美国经济实现复苏。

区块链诞生之后,很长时间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也给各种犯罪交易以可乘之机。2013年臭名昭著的“丝绸之路”网站被查缴后,区块链在监管问题上就一直备受质疑。

但诚如《区块链革命》所说:

那些对来自政府的干预有所抵触的声音也承认政府参与到治理问题的辩论当中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产业内硕果丰富的风投家亚当·德雷珀不情愿地承认,“政府的支持带来了机构的支持,这是有价值的。”全球范围内的央行正采取不同的步骤试图了解这项技术。曾任纽约州金融服务局主任的本杰明·罗斯基称强而有力的监管是通往产业成长的第一步。

这些发生在区块链领域的监管并不是坏事。监管是承认的开始,也是区块链步入正轨,步入健康成长的开始。

ETM君认为,监管必将带来相关法律框架关于数字身份、智能资产、新科技等一系列内容的调整与变革,相关立法与国际协商条约等事项也将列入日程,而区块链想要成为未来的中坚力量,必须要携手监管共同面对各种考验。


1.汪大海.世界14次重大金融危机透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2.[加]唐塔普斯科特,[加]亚力克斯·塔普斯科特.区块链革命.中信出版社.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