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从小说话口吃,聪明妈妈都是这样做的

父母对孩子的一点一滴的成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可是有些宝宝说话时,第一个音发不出来,某个字或词重复多遍,发音中断,用力停顿等等,父母的心情又是何等的焦虑和担心。其实这是口吃的表现,俗称“结巴”。

“口吃”现象在语言学习的萌芽阶段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父母不必过分担心,因为有50%左右的幼儿在初学语言的时期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

宝宝从小说话口吃,聪明妈妈都是这样做的

这是孩子的认知发育必经过程。是与语言发育规律密切相关的。

这一阶段的宝宝为什么会容易口吃呢?

1、宝宝想用语言表达一个事,可脑袋里的词汇一时找不到,在“寻找词汇”的过程中,常常会在自己没有发觉的情况下,重复很多遍已经说过的词。两到三岁的宝宝,思维能力发展速度很快,往往会出现“阶段性口吃”,属于正常现象。随着语言能力进步,少则几周,多则几个月,基本上都会克服口吃的毛病。

2、宝宝也许遇到了一个说话结巴的人,也许从电视上看到了一段磕磕巴巴的表演,觉得挺有趣,于是也这样说给爸妈听,模仿是这一阶段孩子的天性,也是出现口吃现象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3、爸妈急于“纠正”不良说话习惯,多次指出宝宝的口吃语病,这样反而强化了对“结巴说话”的认识,宝宝说话更容易结巴。这时候,孩子更需要被理解,需要在他想说话时能说出心里的话。此时,爸妈的应对状态对孩子来说十分关键。

宝宝从小说话口吃,聪明妈妈都是这样做的

<strong>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平常心

用平常心对待孩子,用心倾听他的每一句话,表示你能够理解他。如果你紧张、烦躁了,这些情绪会从你的语气中流露出来,孩子受到暗示,会更加结巴。

<strong>不要以此取笑孩子

孩子口吃,不能当做取笑、恐吓、打骂的理由。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跟其他人议论“我家孩子话都说不好,结结巴巴的……”,这些做法会让孩子更加羞愧、害怕,甚至讨厌开口说话。有时爸妈无意识的行为,也会给孩子留下创伤。

宝宝从小说话口吃,聪明妈妈都是这样做的

<strong>用语言习惯去影响孩子

爸妈跟孩子讲话时,语速减慢,吐字清楚,同时也要孩子慢慢讲话。当他说话拖长音或重复,不必当下纠正,也不要重复学他,等他说完,过一会儿再让他说一遍。多次练习后,会好很多。有时,当孩子急于要说出一句话,却说不出口,但爸妈已经领会了意思,这时可以慢慢地说这句话给孩子听,并给他机会重复一遍。这会让孩子感到轻松,感到被理解。如果惩罚性地让孩子多次重复一句话,今后他在开口说话前会倍感压力。

宝宝从小说话口吃,聪明妈妈都是这样做的

<strong>用娱乐活动带动孩子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多多学唱儿歌,用有节奏的语言活动去带动孩子学习的乐趣,特别是有些歌曲本身就带有重复性的歌词,孩子唱起来会比较轻松,唱歌比起说话也更有趣,语言习惯借此得到强化。还有教孩子念“顺口溜”,讲笑话、讲故事。在孩子玩耍的时候,多和孩子交流,当口吃心理被其他注意力分散,孩子自然会进行脱敏训练,所以结巴的现象也会慢慢缓解,直到消失。

宝宝从小说话口吃,聪明妈妈都是这样做的

最后,如果孩子口吃现象迟迟得不到改善,那么爸爸妈妈就要警惕了,孩子可能不是生理性口吃,需要寻求其他更专业的求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