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歲後喝酒,該換換方法了!

年輕時醉了不服,總想找機會再戰三百回合;現在,服了,老老實實拿起保溫杯,換種喝法。步入中年,喝酒,也要換換方式。

人在江湖走,哪能離了酒?不管是親友聚會,還是商業應酬,都離不開酒。不少朋友還經常是“不去不去又去了,不喝不喝又喝了,喝著喝著喝高了……”然後成了貪杯“爛”酒的人。

四十歲後喝酒,該換換方法了!

<strong>喝酒為什麼要貪杯“爛”酒?

其實,大部分人喝酒都不是因為喜歡喝酒,而是被環境、形式所逼迫的,這就是傳統酒文化中的“勸酒”之風。在中國人的喝酒文化中,喝酒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喝酒,它是帶有目的性的酒文化,目的主要有“誠意測試、服從性測試、和交際測試。

<strong>01、服從性測試“不喝醉”就是“不服從”

一些在酒局上勸你喝酒的人,會在勸酒的過程中,來測試你對他的服從程度。

在酒桌上和朋友喝酒朋友會說:不幹了這杯就不夠朋友,言下之意就是幹了我們就是朋友了。和生意上的朋友喝酒勸酒的人會說:乾了這杯,我們就籤合同,言下之意不幹就不能籤合同。

四十歲後喝酒,該換換方法了!

<strong>02、誠意測試“不喝醉”就是“沒誠意”

勸你喝酒之人,是想讓你拿出最大的誠意,而你必須表現得讓對方滿意,唯一的方法就是醉酒。

在酒席散盡之後,你還思維清晰,步履穩健,就會被別人說“你不夠意思、沒喝到位“言下之意就是你沒有表現出你的醜態,沒有讓大家看到你的醜態。只有你喝到吐,開始胡說八道,手舞足蹈,在大家面前出盡洋相,勸酒的人才會認為你夠意思,他們也才會滿意。

四十歲後喝酒,該換換方法了!

或許很多人覺得這是無稽之談,可是這卻是事實,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很多人在酒桌上被迫喝酒,慢慢的自己連什麼時候醉的都不知道了,最後便成了一個貪杯嗜酒之人。

<strong>四十歲以後你要換種喝法

大家都知道,美酒好喝,量大也傷身。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家人,都要儘量少喝酒,如果不得不喝,別像四十歲以前那樣,不管身體如何,一喝就是伶仃大醉。四十歲以後喝酒得有風範,得有一個上了年紀之人應該有的喝法。

<strong>01、喝酒不醉酒、不損自己形象!

醉酒是最傷身體的,很多人都是因為醉酒進了醫院,尤其是中年人,身體的各項指標都在日益下降,醉酒,更容易對身體造成影響。

<strong>喝酒不醉酒,也是出於維護形象的自我底線。酒量不好的人,經過別人二哄三勸之後,幾個回合下來就醉的不省人事了。有句老話叫,喝一杯子酒,丟一輩子醜,主要是說醉酒之後的人,言行不受自己控制,容易做出損壞形象的事情。

四十歲後喝酒,該換換方法了!

<strong>02、閒聊下酒、慢飲不急飲!

孔子說:“四十而不惑”,一個人到了四十歲,經歷了許多,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了,在各種場合,更不會因為外界而被迷惑了。<strong>在酒桌上,中年更應該不惑!

酒桌上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感情深一口悶。大家都知道 酒是烈性的,後勁很大,所以一定要慢慢喝,閒聊下酒。不能喝急了,不要為了搶風頭,動不動就先乾為敬。當時的確是長臉了,可一旦後勁上來了,真的會很難受。尤其是中年人,要以自己的健康為重,急酒千萬不能喝。

四十歲後喝酒,該換換方法了!

<strong>02、凡有因果,不喝無名之酒。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無酒不成席”成為大部分中國人的一種餐飲文化,但喝酒一定是有原因的,不是別人託你辦事,就是你拖別人辦事,或是同學聚會,總之都是與自己相關的酒席,這些也是有必要參加的。

無名之酒不是沒有名氣的酒,而是無功不受祿,適當拒絕無來由的酒局,都說無名之酒喝不得,出來混的遲早要換,不喝無名之酒、保健康保平安。

四十歲後喝酒,該換換方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