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支云,一代酱香泰斗的恩师情!

今年8月21日,是一代酱酒宗师张支云的94岁诞辰,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一个值得酿酒界珍重的日子。

1925年8月21日,张支云老先生出生在贵州仁怀县二合镇高潮村一户张姓人家,其父早亡,家贫孤苦;年方8岁,母亦因病辞世,尚为孩童的张支云不得不自谋生计,在地主家做工,饱受磨砺。

张支云,一代酱香泰斗的恩师情!

▲酱酒宗师——张支云

1937年机缘巧合进入茅台酒厂前身、民国第一酒坊——成义烧坊,直至1951改组,进入国营茅台酒厂,担任副总工程师。1979年,茅台易地项目开展,张支云作为技术支撑主导实验,1985年项目成功后一直担任易地实验项目——珍酒厂总工程师,直到1997年正式退休。

2011年,经多年筹备,张支云回到茅台镇,创立张支云酒厂。

张支云先生一生致力于酿酒事业,执业于斯、八十余年如一日,对茅台酒厂、原珍酒厂(于2008年破产)、张支云酒的成立与发展,以及对酱香型白酒传承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堪称一代酱酒宗师,在业界享有巨大声望。

今天是教师节,也是建国后教师节设立的第三十三个周年。回忆和梳理张支云拜师学艺的经历,不仅可以进一步感悟张支云老先生的恩师情怀,也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代宗师对民族技艺传承所作出的贡献!

始于1862

1851年期,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席卷云贵大地,茅台镇原本兴旺发达的酿酒业毁于一旦。11年后,西南大盐商华联辉为满足母亲渴望喝到茅台酒的愿望,在茅台杨柳湾原“大和烧坊”的废墟上,重建了酿酒烧坊,取名为成裕烧坊(后改名为“成义烧坊”)。

<strong>成义烧坊恢复了中断多年的茅台酒生产,将酿酒工艺传承了下来。1915年,成义烧坊所酿回沙茅酒获得巴拉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一时间声名大噪,回沙茅酒及酿酒工艺逐渐为国人所知。

张支云,一代酱香泰斗的恩师情!

▲成义烧坊旧址

到了1937年,茅台镇已有多家茅酒烧坊,除成义烧坊之外,规模较大的还有王氏荣和烧坊(1879年)、赖氏恒兴烧坊(1929年),其酿酒大师均出自成义烧坊。

入学成义

张支云进入成义烧坊时,技术权威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先生,叫郑应才(1880-1956年),其人严肃古板、很少说话。但他的技术在茅台诸多酒坊中是最高的,是茅台酒业中的第一号人物。茅台地方几个酒坊的酒师几乎都是老爷子教出来的。当时已很有名气的恒兴烧坊的酒师郑义兴,就是老爷子的得意门生。

郑应才虽然看起来很古板,但却是个比较开明的大酒师,他不保守,很愿意将茅酒的酿造工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但是,酿酒是一件非常辛苦的行业,需要天赋、也需要毅力,选择一个有培养前途且能干下去的好苗子并不容易。

张支云自进入成义烧坊之后,吃苦耐劳、机灵聪敏的表现给老酒师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在老酒师的心里隐隐约约有了培养这个孩子的意念,加上张支云没有家,没有牵挂、心无杂念,从小培养便于成才,更有可能一生从事酿酒事业,将酱酒工艺发扬光大。

师徒父子

1940年前后,张支云认郑应才为宝爷(干爹),但在技艺传承方面,师徒关系甚至超过了父子,认宝爷是亲缘,学艺是要另外拜师的。于是张支云请人写了一张拜师文约,拜郑应才为师,学习酿酒技艺。

按照惯例,学徒进入酒坊,首先割三年草,推三年磨、煮一年饭,必须付出最少七年的学前辛劳。郑应才没有儿子,张支云得以“干儿子+关门弟子”的名分实际上享受亲儿子的待遇。

张支云,一代酱香泰斗的恩师情!

▲茅台酒厂初创时的张支云(中间提桶者)

酿酒是一门复杂的技术活,名扬中外的回沙美酒靠的是酒师过硬的技术和日积月累的经验。当时还没有先进的酿酒仪器,所有步骤都要依靠老酒师的眼睛看、鼻子闻、亲口尝、用手搓,调动身体的所有感官来判断。

比如说看酒花的大小、多少、散去速度来判断酒精度数,酒精度发明出来之后,经过测量,老酒师凭经验预估的度数,误差不会超过1度!——<strong>现在这种人在全行业都不超过10个人!

此外,还有发酵温度、时间的判断和七轮次酒之间的勾兑等等,这些稍微偏差一点就会导致出酒率低、或者是酒味走偏。

<strong>这些要全部学会,非得有大师级酒师亲传不可。

在郑应才的调教下,张支云逐渐掌握了酿酒的门道,到了1948年,年仅23岁的张支云已出任成义烧房的二师父,因为师父郑应才年纪大了,实际负责成义烧坊的酿酒事宜。

有教无类

在以往中国的大环境下,技艺家族传承的例子普遍可见,许多精湛技艺因此而失传。

比如西汉朝的纺织技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件素纱襌衣,一件曲裾一件直裾,分别重48克和49克,折叠后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穿在身上“轻若烟雾”、“薄如蝉翼”。

如此让人惊奇的技术让现代人也跃跃欲试,据说,湖南省博物馆曾委托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这件衣裳,结果集合中日韩三国专家,耗时13年才织成了一件49.5克的仿真素纱襌衣。

众所周知,纯正酱香型白酒必须是坤沙工艺、但这项工艺极为复杂独特,据张支云老先生从他师父郑应才口中得知,烤酒(坤沙)工艺其实是山西人传到茅台镇,结合赤水河水和当地气候环境,才酿得美酒。

不过话说回来,酱香型白酒工艺不管出自何地,但其传承发扬多亏了遇上新时代、也多亏有像郑应才、张支云这样一批肩负传承使命的技术鼻祖。

张支云,一代酱香泰斗的恩师情!

茅台酒厂成立之后,包括张支云在内的六大民国酒师进入酒厂,为了改变这种家族式传承方式,将茅酒工艺从经验化向学科化转变。1963年,国家要求选拔、培养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茅台酒厂,学习研究茅台酒的生产工艺,这才传承并发扬了酿酒工艺。

作为民族技艺的传承型人才,张支云一生培养了大量弟子,其中许多已经成成了茅台酒厂骨干、酱香酒酿造权威。包括前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袁仁国、国家高级品酒师李兴发、汪华等等。

师徒情义

张支云是“唯一一个”跨越经历了成义烧房、茅台酒厂、茅台易地实验项目、张支云酒厂四个时期的人,他是历史的创造者、见证者和传承者、也是为数不多的“工匠行业”中,最能说明“工匠精神”的那个部分。

张老今日之成就,离不开其师郑应才的授业,因此每次谈及师傅,张老言语显得格外敬重。现今年逾九十,依然坚持每年到师傅郑应才的墓前祭拜。而其徒子徒孙,对张老也极为尊重,逢年过节也都会带着礼物上门看望。

张支云,一代酱香泰斗的恩师情!

▲张支云与季克良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自孔子有教无类思想普及以来,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话题,老师于我们个人而言,有传授技艺、知识的恩情,而于国于民而言,亦有千秋传承功业。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对教师职业极为尊重。但今时今日,教师节虽隆重,但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或人情世故,整个社会对师长的尊敬也趋于弱化,甚至平常老师管稍显严厉,也会遭到学生的抵抗与家长的非议。

而在尊师重道方面,传统技艺领域包括酿酒、戏曲、相声、工匠等行业的师徒关系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有利于真正的传道授业。

其实师长的教诲就如同美酒一样,初喝苦涩,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品出其中滋味,悟出良苦用心,恍然间一股暖流涌在心间,久久挥之不去。

值此教师节,小编祝天下所有传道受业解惑之人节日快乐,老师们辛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