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罗马》:用希望,去面对狗屎般恶臭的世界

电影《罗马》:用希望,去面对狗屎般恶臭的世界

电影《罗马》:用希望,去面对狗屎般恶臭的世界

电影《罗马》:用希望,去面对狗屎般恶臭的世界

电影《罗马》:用希望,去面对狗屎般恶臭的世界

如果最近有一部必须要观看的电影,那肯定得是阿方索(Alfonso Cuarón)的《罗马》(Roma),这部电影自首映后好评不断,更斩获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大奖,声名远播。

电影《罗马》:用希望,去面对狗屎般恶臭的世界

电影以《Roma》命名,但此罗马并非意大利的首都,而是指在墨西哥城的一个中产阶级社区“罗马”,也是导演阿方索成长的地方。这部电影也以阿方索的童年为蓝本,讲述了他对女佣以及家乡的回忆。

了解导演的人应该知道,阿方索是个视觉狂人,2004年的《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以及2013年的《地心引力》等视觉冲击力几乎都要喧宾夺主,超越主角们的表演成为表达影片讯息的最强元素。<strong>而到了2018年,他却拍出了一部为女性摇旗呐喊的《Roma》。

电影《罗马》:用希望,去面对狗屎般恶臭的世界

这个世界真魔幻,真的。

《罗马》确实是从视觉效果到精神内核都很妙的一部电影。我用“妙”是因为剧情实在过于简单,但它优秀的地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而是一种触动。换句话说,就是豆瓣网友评论的那样“抱着15米巨浪的期待,看到的是2米高的波澜”。

影片围绕一个给中产家庭打工的女佣克里奥展开,没有社会地位,还遇人不淑生下个死胎;而这边雇主家的女主人也同样经历丈夫出轨、离婚等变故。电影的每个画面,每个动作都有隐喻和含义在里面,有层次,也有细节美。

电影《罗马》:用希望,去面对狗屎般恶臭的世界

电影《罗马》:用希望,去面对狗屎般恶臭的世界

先分析下这部电影最剑走偏锋的地方,黑白拍摄和远景、大场景运用。

黑白拍摄在视觉感官上美不美?

相比彩色,数字黑白缺乏感官刺激,但却更通透,也更赋予电影以质感和人文气息。

电影中有一幕被用在海报里的情境。女佣陪雇主家最小的孩子躺在石板上。孩子说我不能说话,我死了。然后女佣也学着孩子假装死了,还说死的感觉还挺好的。

电影《罗马》:用希望,去面对狗屎般恶臭的世界

这段镜头其实是说女佣与孩子之间亲密相伴的关系,不过在黑白胶片的衬托下,简单的场景被拍出了一种深刻、隽永的美感。而这又是一个关于女性的电影,所以在这种温柔的质感里,不知不觉间就多了很多女性的柔美,在这种柔美画面的感染下,观众的心也会变软,无形中就会增加观看欲望。

黑白拍摄一方面是为了表现出通透、严谨和规整,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讽刺和讴歌。另外,影片还多运用远景和大场景,以此来突出轮廓,弱化五官,凸显人物。

印象最深的场景是,女佣怀着身子去找生活在贫民窟的渣男。电影中唯一的女主角,就这样淹没了在人群中。

电影《罗马》:用希望,去面对狗屎般恶臭的世界

电影《罗马》:用希望,去面对狗屎般恶臭的世界

这种半身或全身画面风格不善于表达人物情绪,但善于表达戏剧冲突,当女佣在多人物画面里的时候,她看起来是在走向一个我们看不见的目标,这就突出了角色的追求。

而且,电影大场景里分不清主次的人物,嘈杂的环境声音,这些视觉效果维持住了一种“放在现实中毫不违和,但略微超现实富于想象力,而且与人物命运结合起来超带感”的独特分寸感。

通过远景和大场景的方法,突出她们的轮廓,强调她们的共性,暗示“她们都是一样的”。

比如这样,你能一眼就看出哪个是女主吗?

电影《罗马》:用希望,去面对狗屎般恶臭的世界

电影《罗马》:用希望,去面对狗屎般恶臭的世界

再来谈剧情。看电影的过程中,每隔十分钟我都要在心里数一下,这到底是讲社会阶级多一些,还是女性悲歌多一些,亦或是政治动荡多一些。最后发现,其实三者讲的还是同一件事,尊严、平等和希望。

《Roma》里,有着女性的情感和尊严,以及从男性世界获得的反馈。

•光着屁股耍棍子的渣男在听到女佣说自己可能怀孕的消息后,开始玩起了失踪。女佣不放弃,亲自去贫民窟找男友。而渣男给的回应是:“你他妈要是不想被我打个半死,想保住你那破孩子的话,就别再说这种话了,再也别来找我”

女佣不再去找他,独自面对绝望冰冷,寒到谷底的生活。

电影《罗马》:用希望,去面对狗屎般恶臭的世界

•经常踩着狗屎的不着家男雇主,离家出走期间不寄一分钱给孩子,最后还要求妻子带着四个孩子出去旅游,好方便自己回家带走所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连孩子们的书架都不留下。

于是,本来是生物化学家的女雇主为了经济来源,被迫去了薪酬更高的报社。

电影《罗马》:用希望,去面对狗屎般恶臭的世界

《Roma》里,还有着阶级种族对立的矛盾。

精英阶级通过政府和军队获取了土地、农庄等产业,可以自由的驱车旅行、打猎;而印第安裔则被强征土地,沦为被雇佣者,在物质生活上不得不依赖于精英阶级。

以圣诞节那幕场景为例,庄园主和亲戚朋友们在敞亮温暖的大屋子里歌舞狂欢。而印第安裔佣人们只能挤在昏暗狭小的地下室里小声说着新年祝愿。

更讽刺的是,当森林大火发生,冲在最前面的却是当地印第安裔土著……

电影《罗马》:用希望,去面对狗屎般恶臭的世界

种种生活困境多如影片中的狗屎,数都数不清。

可是在影片结尾,女雇主开着新买的车回家,女佣朝着台阶往上走,镜头语言表示着这个家庭的生活轨迹正开始往积极向上,往好的方向走。

你看,人活着,就算是像逃不出大门的狗,但只要有希望,就一定还要走下去。好比一座自由民主之城,建立或许并不那么容易,不过尚需对理想抱有希望。因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最后,用影片开始,克里奥洗着衣服沉吟的歌谣结束全篇:

当我向你诉说我的贫穷

你再也没有微笑过

我渴望拥有一切

将它们一一放在你的脚边

可我生来贫穷

你永远不会爱我……

文丨李喵娘 图丨源自网络

电影《罗马》:用希望,去面对狗屎般恶臭的世界

<strong>喵娘说

虽然情节简单

但我从电影里看到了

温柔、悲悯、动荡、希望

和女性的伟大

两度落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