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死刑不是人性的残忍,而是触犯规则的代价

执行死刑不是人性的残忍,而是触犯规则的代价

执行死刑不是人性的残忍,而是触犯规则的代价

执行死刑不是人性的残忍,而是触犯规则的代价

执行死刑不是人性的残忍,而是触犯规则的代价

经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核准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那个让警方追辑10多年的连环杀人犯,终于被执行死刑了。

14年间11条人命,包含涉及抢劫、杀人、强奸……

执行死刑不是人性的残忍,而是触犯规则的代价

也许会有人说,虽然是十恶不赦但是,就这样执行直接剥夺生命的死刑很残忍,这是没有人性的。

也许有人会说,对于已经犯下的罪恶既然发生了,与其追究倒不如做出补偿,来偿还罪恶。

也许有人还会说,死刑是野蛮人的做派,这样是不民主的,我们应该学学……这样的终身监禁……

也许这样的话是对的,也许这样的认知是开明的,也许这样的思想是进步的。

但是,这样的思想却不是中国这个用规则延续了几千年的社会里能够被认可的。

执行死刑不是人性的残忍,而是触犯规则的代价


<strong>法治社会

无规矩不成方圆,当零散的一条条规矩归纳了之后,就是系统的法。

人性、自由,作为西方经常挂在嘴边的词儿,从文艺复兴开始喊到了现在,但是这个却从来不是中国古时统治者会考虑的东西。

受制于地理狭小的西方文明,从一开始在文化的选择上就是海洋文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为大海的不确定性,从海洋文明孕育的社会就会格外的注重保护人和社会的自由性。因为只有这样才会保证整个社会的传承。所以,在之后繁衍的西方社会,才会将人权、自由作为首位。

所以,在律法的设置也偏向这一点,充分的保护个人利益。注重人权、自由不被侵犯。可也恰恰如此,过多的注重保护个人利益。导致法律体系的公信威严性被削弱。

执行死刑不是人性的残忍,而是触犯规则的代价

但是,这在古代中国是行不通的。

中国作为农业文明的延续代表,农业文明的发展依靠种植作物,而各种粮食作物的种植,都有着固定的规律。春种、夏耕、秋收、冬藏。一旦违反规律就会减产甚至于是无收,所以,在农业文明下的人们,更重视遵守规则。只有遵守规则才能保证生存。

执行死刑不是人性的残忍,而是触犯规则的代价


<strong>触犯就要付出代价

死刑,这个玩意其实已经由来已久了,从夏商奴隶制社会就有的砍手砍脚到后面被玩出花样的腰斩、凌迟……。再到现在的枪决、注射、电刑、绞刑……种类繁多,数不胜数,但是设立他们的初衷都是一样的。

<strong>震慑和惩罚

作为一种最高的惩处手段,死刑在统治层面更多的还是一种震慑。

验明正身,明正典刑。清楚的报出所犯之罪,按律惩处。这即是要触犯律法的惩罚,也是在警示其他人不要效仿的震慑。

执行死刑不是人性的残忍,而是触犯规则的代价

所以,死刑才会有诸多类目,所以才会有古时统治者们都在遵循外儒内法兼之以道作为治国方略。

在外表用儒家修身、齐家形成和维护一定的社会准侧,在内里以法家的稳定规则。最后,则以道家思想调和法与儒的矛盾,以此形成完整的社会体系,完整的社会规则。

所以,在中国,死刑是一个很有公众震慑性的刑罚。

另外,再从行凶者来说,无论是冲动杀人还是预谋杀人,都是在无视中国传承杀人偿命的社会公理,认为没有什么后果,甚至于有的也没有对于后果的认识,和责任的承担。

法律就像道德的低保,它知道每个人心里那点儿脏事儿,它告诉你,你可以想,但就是不能做。只要你做了你就没命。所以也只有死刑的威慑,才能让凶手点忌惮,才能作为我们最后一份保障。

文丨李喵娘 图丨源自网络

执行死刑不是人性的残忍,而是触犯规则的代价

<strong>喵娘说

生而为人

请遵守法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