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自制第一款防禦性戰機——IDF“經國號”戰鬥機戰力如何?

“經國號”戰鬥機是中國臺灣地區於20世紀80年代針對解放軍開始大量裝備的殲-7、殲-8戰鬥機和對地攻擊飛機、依照“先進戰鬥機計劃”在美國力量幫助下研製的戰鬥機定名為IDF計劃總的目標是研究一種防禦性的戰鬥機,力求在質量上取得優勢。該機在服役之初曾領先於大陸空軍的殲-6、殲-7和殲-8早期型戰鬥機,但隨著解放軍空軍新一代戰機全面換裝,該機目前性能上已經落伍。進入21世紀後,臺灣開始尋求改進IDF戰機,重點提升其航電系統和對地攻擊能力。改進後的戰機稱為F-CK-1C/D“雄鷹”。


臺灣省自制第一款防禦性戰機——IDF“經國號”戰鬥機戰力如何?

IDF“經國號”戰鬥機

研發背景


臺灣省自制第一款防禦性戰機——IDF“經國號”戰鬥機戰力如何?

IDF戰機的推力只於梟龍相當

自70年代末期以來,臺灣空軍老舊戰機的更新一直受到挫折,最初中意的 F-16A/B 美方拒絕出售,連專為出口發展的低檔戰機 F-20 虎鯊 和 F-16/79,也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於 1982 年簽訂的八一七公報而落空,臺灣不得不"自立"研發戰機,新戰機的研發在美方允諾技術支援下於 1983 年展開,並稱該機為 IDF(Indigenous Defence Fighter,自制防禦戰機 )。IDF 整個研發計劃稱之為"安翔計劃",細分為四個子計劃,分別是機體氣動力結構和機體設計的"鷹揚計劃",發動機研發的"雲漢計劃",飛控和航電系統整合的"天雷計劃"與機上空對空導彈發展的"天劍計劃"。

研產過程


臺灣省自制第一款防禦性戰機——IDF“經國號”戰鬥機戰力如何?

在機堡待命的飛行員與idf"經國號"戰鬥機

IDF於1994 年開始量產,最初生產量為 250 架,以月產3至5架的速率持續生產五年,但由於已向美,法成功採購到 F-16A/B MLU 和幻影2000-5,IDF 定購數量減到130架,目前已經完成生產,估計不會有追加訂貨和國外客戶,所以 IDF 生產線關閉指日可待。IDF 配備在臺中清泉崗的 3 聯隊和臺南的 1 聯隊。

IDF 的機身參考了外國許多先進戰機的設計,機體為傳統的全金屬半硬殼結構,複合材材料的用量很少。機身和機翼採用融合設計方式,用以提高飛機的空氣動力性能和機體抗載,它的最大抗過載為 9G。翼根前方的邊條翼一直延伸到座艙兩側的方式和 F/A-18 十分相似,小後掠角中單翼, 尾翼是帶下反角的全動式平尾翼加上一副垂直的尾翼構成了 IDF 的主要外形結構。 機頭微微向下傾,加上氣泡形的座艙使飛行員擁有良好的視野。飛機採用三餘度數字式電傳線控飛行行控制系統,這套由三臺飛行電腦組成的飛行控制系統是由美國的利爾公司引進,整套飛行系統的尺寸很少,全重只有大約20公斤,而且採用模塊設計,便於更新和維修。

裝備情況


臺灣省自制第一款防禦性戰機——IDF“經國號”戰鬥機戰力如何?

IDF戰機較為先進的座艙

IDF的機載雷達是由APG-67 改良而來的"金龍-53"型脈衝卜普勒雷達。擁有15種操縱模式, 包括八種空對空,七種空對地, 具有超視距空戰的能力,對空最大搜索距離為148公里, 對地最大搜索距離為67公里。IDF的航電系統較為先進,裝有一臺多功能抬頭顯示器, 座艙有兩臺多功能顯示器,能顯示導航,通信,雷達和武器信息等,一套 H423 型激光陀螺慣性導航系統,能為飛機提供準確的導航,而且能為飛機的火控系統提供攻擊所需的導航資料。IDF 還裝有雷達警告接收機和電子對抗裝置。

IDF的駕駛杆的佈置和F-16十分相似,右側是飛行姿態控制桿,左側是發動機推力控制桿,飛行座椅向後傾30度,以提高飛行員的抗過載能力。

設計特點


臺灣省自制第一款防禦性戰機——IDF“經國號”戰鬥機戰力如何?

經國號戰機的進氣口

經國號戰機的進氣口具有高攻角優點,而進氣口向機身內部彎曲縮小的設計,讓戰機在高攻角時不會因為發動機進氣量不足而發生失速的優點,此外由於進氣口向內彎曲使得發動機所產生的餘熱較不易散失,無形中減少了飛機的紅外線特徵加強了匿蹤性。此設計後來也獲得法國空軍陣風式戰鬥機和美國空軍F-22戰機採用。另外座艙彈射椅傾斜30度,可協助飛行員承受較高的G力。操縱桿和F-16戰機一樣,置於飛行員右手處,並配有手置節流閥控制系統,並採用全罩式的水滴式座艙,飛行員擁有良好的視線範圍。


臺灣省自制第一款防禦性戰機——IDF“經國號”戰鬥機戰力如何?

經國號戰機武器掛載點

經國號戰機有9個掛架(Pylon),分別為左翼端,左翼外側,左翼內側,左發動機進氣口外下方,右發動機進氣口下方,機腹中線,右翼內側,右翼外側,以及右翼端。擔任對空作戰任務時,外掛兩枚中程空對空飛彈(天劍2型)四枚短程空對空飛彈(天劍一型)與兩千公升油料(約528加侖),於左右翼外側以及翼端掛載天劍一型導彈各1枚,機腹中線搭載天劍二型導彈2枚(縱列半埋於機腹),左右翼內側掛載1041L副油箱各一具,這是經國號戰機最典型的空優作戰武裝。在經國號戰機座艙左後方設計有一具20mm 6管M61A1火神式機炮可用於纏鬥空戰或對地攻擊,備彈400發左右。擔任對地任務時,左右翼翼端各掛載一枚天劍一型飛彈;掛載MK-82通用炸彈(500磅)的話,機腹中線掛架可掛載2枚,其他掛架可各搭載1枚;如果掛載MK-84重型通用炸彈的話(2,000磅),左右翼內側,以及機腹中線可各掛載1枚;CBU-20石眼集束炸彈(Rockeye)最多可掛載10枚;燃燒彈7枚;火箭莢艙3至4具;左右翼內側,以及機腹中線掛架可以各掛載1具1,041L或是568L副油箱。


臺灣省自制第一款防禦性戰機——IDF“經國號”戰鬥機戰力如何?

雙座型IDF戰機


臺灣省自制第一款防禦性戰機——IDF“經國號”戰鬥機戰力如何?

改進後的IDF戰機命名為F-CK-1C/D“雄鷹”

IDF的總體設計具有典型的第三代戰鬥機的特徵,採用了當時非常流行的邊條翼正常式佈局,肋部進氣,翼身融合設計,單垂尾,雙發。先進氣動設計的優點就不再贅言了,總的來看,設計者追求機動性的意圖非常明顯。唯一不那麼令人滿意的恐怕就是雙發設計了。對於這種輕型飛機而言,付出的阻力、重量上的代價都是得不償失的。不過,對於設計人員而言,也確實是迫於無奈,因為美國人不肯提供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只能拿到小推力級的TFE-1042-70,比首選的F404差遠了。這後來也成為後來IDF被抨擊的主要靶子之一。[該機極速為1.5馬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