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過吳亦凡,他或許只是一個來自Antares星球的ET

放過吳亦凡,他或許只是一個來自Antares星球的ET

作為時下華語樂壇最紅藝人之一的吳亦凡,最近大概正在經歷他作為藝人最煩的時刻,事實上,最近這半年,吳亦凡幾乎變成了“吾亦煩”——但又能怎樣?哪一個當紅藝人不是都在過著“紅並煩惱著”的生活?這似乎已經成了流量藝人的必然宿命。

放過吳亦凡,他或許只是一個來自Antares星球的ET

是的,流量藝人可能最先被大眾關注到的不是作品。它不像過去歌壇時代裡盛行和走紅的那種歌手和音樂人,在行業裡最先被關注到的是他們的作品屬性。

但是他們當中依然有一部分人,努力尋求機會來證明自己同樣是具有作品屬性的,於是, 28歲的吳亦凡在全球推出了自己的首張專輯《Antares》,想要用這樣一張專輯,來給大家看看,迴歸到單純的作品中,吳亦凡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吳亦凡。

如今還肯為自己出一張專輯的人更真是不多見了,樂壇早已經進入了單曲時代,但那些對自己還有著音樂人認同感的歌手,卻一定會堅持出專輯,因為,只有一張完整的專輯,才能全面地呈現出他們在這一個階段所秉承的音樂思維和所掌握的音樂能力,只有在一張專輯裡,才可以相對完整的呈現出自己當下的音樂水平和級別。

10月25號的新專輯試聽會上,吳亦凡十分著重去強調的一點就是,《Antares》這張專輯完全沒有考慮流行音樂最看重的“流行性”,在做這張專輯的時候,他壓根就沒有去考慮大眾的接納度,這也就表明,他首先放下了專輯中的收錄的14首歌的產品屬性,只想更純粹地來表達自己用音樂所經歷和感受的一切。“我的音樂也不是適合所有人聽的,我在創作的時候也沒有想過我的專輯要所有人都喜歡或者怎麼樣,因為這個不是我的初衷,我的初衷也不是為了說做一些就是非常可能很適合大眾的或者是非常洗腦的,或者是很簡單的一些歌,這也不是我的本意。如果你喜歡我的音樂,那你只能從我這個地方得到這樣類型的音樂,但如果你不欣賞這種音樂的話,那我也很難讓你進入到我這個世界裡面來,但這個是我對我自己音樂的一份堅持。”這種決心,也正像他在《November Rain》中所唱到的“Tryna be who I'm supposed to be/Feeling all of this heat.”

放過吳亦凡,他或許只是一個來自Antares星球的ET

於是,從形式上,《Antares》一整張專輯用的都是旋律說唱的方式,整張專輯以hip-hop和urban為兩條風格主線,在各種花式呈現的美國西海岸hip-hop音樂味道里,去回顧他的真實生活經歷與感受。

這種感受可能是地域化的,譬如《November Rain》寫的就是小時候的他在11月的廣州隔著窗戶看雨的孤獨經歷;也可能是身份化的,譬如《Explore》更多代表了許多音樂人的探索態度;還可能是性格化的,譬如《LikeThat》這些情歌,他描述的是當下年輕人在感情中的狀態,而像《Selfish》、《Coupe》這樣的說唱歌曲裡,他展現的就是潮流說唱青年那種做自己不在乎別人看法的張揚個性;更有可能是職業化的,像《Tough Pill》及它的中文版《悟》這些歌中,他也唱到了身為當紅藝人所承受的各種苦惱和壓力。不管這些經歷和感受是什麼性質的,但它們確確實實都來自吳亦凡本人的真實生活或感悟,也展現出吳亦凡應對這些經歷的真實態度和訴求。

放過吳亦凡,他或許只是一個來自Antares星球的ET
而在吳亦凡的這諸多經歷和感受當中,最讓我意外的一點,就是在《Antares》這張專輯裡所流露出的吳亦凡的那種孤獨感。任何人都會遇到孤單的時候,但孤單更多隻是一種當下的狀態和境遇,孤獨卻可能是一個人的性格屬性,一種無法從眾或者不願從眾的個性,這一點,是完全在我對一個年輕的說唱歌手和一個潮流偶像的想象之外的。

10月25號試聽會那天,吳亦凡一上來就給大家介紹了Antares的含義和用意。他說到 Antares是天蠍座的主星,也是全天最孤獨的一等星,而在同名歌曲裡,他就唱到“You can call me E.T. from another galaxy/ Can't find me on the map/ Never know where I'm at”,在開篇第一首歌裡就率先吐露出自己的孤絕之意,而接下來的《November Rain》中,他又反覆地吟唱失落感傷,被誤解被排斥,彷彿與世界隔著一場雨的棄落感,而這兩首歌都是將柔和的旋律嵌入迷幻的曲境中,在聲與曲的錯落與虛擬感中,吳亦凡的歌聲飄浮而空寂,情緒孤立而敏感,整張專輯裡都瀰漫著一種內心的不安定性和深深的孤獨感,這樣的情緒在一向予人以肆意宣洩大肆張狂印象的說唱音樂裡,似乎並不太多見,但它可能也就是一個經常被公眾看法所綁架的流量型音樂人在職業責任與個人意願間常常找到平衡之間的那種錯落和失落的情感真相。這種貫穿始終的孤獨感,恰恰就形成了整張專輯和整個歌手的作品氣質,一下子就讓作品上升到一個有意境的高度了。

放過吳亦凡,他或許只是一個來自Antares星球的ET
而透過這樣一張專輯,吳亦凡的用意也很明顯,就是想要向大家介紹真正的自己和自己真正的音樂狀態,“我想尋求突破。大家(大眾)可能還不知道我的音樂是什麼樣的,他們將能從這張專輯裡找到答案。”

所以需要一整張的概念專輯。有想法的音樂人現在都樂意出一些概念化的專輯,它與普通專輯最大的功能差異就在於,它能夠按照一定的邏輯,通過一種清晰的線索或者佈局設計,有機地呈現出一個人的完整音樂思維,而不會只是十數首單一曲目的隨意拼湊。吳亦凡對《Antares》這張專輯,就有著一個特別清晰的循序漸進式的邏輯設計:開篇的《Antares》用吳亦凡的話來說,是一首入門式的歌曲,先讓大家瞭解自己的位置和狀態所在,給這張作品中的自己定調,然後從自己的小時候成長開始,先行展示說唱歌手的態度與觀念這些比較帶有侵略性節奏的、酷和硬的男性向一面,而比較偏女性向的甜蜜愛情類歌曲則放在比較靠後的位置起到一個cool down的作用,同時也分門別類地來展示了自己處理不同主題的音樂能力和音樂風格設計,而這種能力則是一個音樂愛好者轉化成專業/職業音樂人必須邁過的一道檻。而專輯的收尾歌曲《Hold Me Down》中文版,更是別有用心地選擇了一種fade out的方式為整張專輯收尾,感覺有些突如其來又讓人意猶未盡,也就給專輯留出了無限的回味空間。

放過吳亦凡,他或許只是一個來自Antares星球的ET

另一方面,吳亦凡也很懂得突出自己在音樂領域裡的獨特性和先導責任:作為率先在國際市場上已然打響的年輕華人歌手,作為一個具有東西方成長背景的華人歌手,他深知他身上那種別人很難自然擁有的東西方兼容性,最應該成為他音樂的鮮明標誌性。專輯命名為《Antares》最重要的一層含意就是:在西方星象裡,Antares代表天蠍座的心臟、在東方星宿中,則意象著“蒼龍之心”,於是這個名字就同時擁有了東西方雙重含義,也隱喻了專輯將融合東西方音樂的概念與元素。於是,《Antares》專輯基本上以西方旋律說唱音樂為形和框架,而在內容和歌詞的表達上,吳亦凡則著重考慮瞭如何在西方的音樂語境中合理地嵌入東方生活內容和詞意的表達,除了一首純粹表達東方哲學思想的中文歌曲《天地》,他還將專輯中的兩首英文歌曲《ToughPill》和《Hold Me Down》又分別做出了一首中文的版本,同樣的主題在同樣的音樂框架內要用兩種不同的語言來闡述,同時還得兼顧兩種不同語言的發聲習慣及文字的表達規格,譬如西方音樂首先強調耳朵的感受,歌詞多簡單直白,更講究音節上的合拍,很多語序和音節都是可以顛倒,合併甚至吞掉的,而中文歌曲更注重詞意上的理解和認同,歌詞則往往追求文字的格律和規整性。身為專輯製作人的吳亦凡,自己一人來完成這些中文詞往英文曲中去“套”的工作,而從作品的完成度來看,吳亦凡的中文詞填的還是相當順暢且不違和的,重點是,它又不像當年香港歌壇很流行的為西洋歌曲填中文詞版本把西洋歌變成一首徹頭徹尾本土化的做法,從演唱的感覺上和音樂風格的整體走向,這幾首作品仍然是國際化潮流音樂的風貌,這就為讓中文意識融入西方音樂語境以及反過來用西方音樂習慣來解讀東方思維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示範,也算是成功打破了這兩種音樂體系從耳朵到心之間的那道牆。

放過吳亦凡,他或許只是一個來自Antares星球的ET
而《Antares》要打破的何止是耳朵到心之間的那道牆?吳亦凡應該更期望這張專輯能打破的是當紅藝人吳亦凡和音樂人吳亦凡之間的那道牆。

身為當紅藝人,他不得不進入快餐化的被消費模式,承受各種欠缺營養的藝人工作流程,被狂追或暴懟,被捧殺或棒喝,都是一時化和一次性的,過去了就過去了,自己固然不用太介意,別人也未必會真上心。但是,作為一個音樂人,卻是可以用一些實實在在的作品,哪怕是有爭議的,但卻刻上你自己的烙印,這烙印一旦刻上了你的名字,也就可能刻在了別人的印象裡,隨著時間流傳下去,直到你用下一次刻上你名字的作品來加深它或替換它,而這一次次的加深和替換中,你就成了音樂行業裡永遠被抹不掉的一個名字——每一個懷著音樂夢想走進這個行業的人,真正心中所盼的,其實就是這樣的一個名字吧?

吳亦凡的這張《Antares》,作為藝人身份不管在行業裡惹出瞭如何的爭議,但作為音樂作品,確足夠真誠,足夠完整,足夠有創意,足夠有突破,足夠讓你換一種眼光來看待吳亦凡的身份及對待他的音樂,足夠讓它變成一個音樂的名字被從此留存,無論對於他自己的音樂事業,還是華語說唱行業,都足夠成為一個具有開拓性的新起點。

放過吳亦凡,他或許只是一個來自Antares星球的E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