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敦邦和他的贤妻

是在画家戴红倩家里。余光掠到画镜线上挂了好几幅奖状一类的镜框,落座后抬头而视,是照片,皆是两人照,笔端笔正,很老派的造型。红倩一旁说,是阿拉阿爸姆妈的照片;第一张照片,还是伊拉订婚辰光拍的,第二张是结婚照,后来每十年拍一张。看得出,最早几张是照相馆拍的,后来不必去照相馆了,但是纪念照还是一张一张拍,一张一张挂在墙上。

戴敦邦和他的贤妻

20岁的戴敦邦和19岁的沈嘉华订婚照

前几张照片还是黑白时代,只有结婚照是彩色的,其实结婚照也是黑白的,六十年前哪里有彩色照片,当时流行着色,两腮都是桃红的……

20岁的戴敦邦和小一岁的师母沈嘉华的订婚照,便是这一排合影照片的“带头人”了。闻名天下的戴敦邦和师母80寿诞的合影,也只能殿后了。

墙上挂照片的很多,但是像戴先生夫妇这样十年一合影,合影挂墙上,很少听闻。

戴敦邦和他的贤妻

60年前的结婚照是黑白照,当时流行着色,两腮都是桃红的……

是感情笃厚,却还不仅仅是。感情笃深也可以不挂照片的。戴先生常有社会文化活动,师母一定相随,但是几乎就像是“随从”一样,从不和戴先生一起上台,一直不显山露水发表感言,只是在台下,做一个不可替代的“生活助理”,如影相随,前后有序。或是帽子手杖,或是戴先生欢喜的咸蟹黄泥螺,或是人来客往的礼数,戴师母一定都是安排妥帖的。相夫教子用在戴师母身上,是恰如其分的。不过戴先生一点“不领情”:年轻辰光伊要上中班夜班,半夜下班,我总归去接伊的,现在我一只眼睛看不出了,离不开伊,就算是踏皮(沪语,扯平)了。我很喜欢听戴先生酒桌上的戏话,自嘲中有温情,温情中有风范。

戴敦邦和他的贤妻

戴先生在画坛的江湖地位很高,画在江湖之上,而人居江湖之远

在家里,师母的“生活助理”角色当是淋漓尽致了。戴先生作画向来是有独特的“戴氏”派头的。他的画室,没有空调。大热天赤膊;大冷天裹棉袄。这个派头,大概也是当今画坛一绝了吧。戴先生自有一套不装空调的理论,人太适意了画不好的,颇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古韵遗风。曾经有记者拍了一张戴先生赤膊作画的照片发到了微信朋友圈,有人说这样的工作照有损戴先生的形象,画坛大师要么服饰前卫,要么西装中装,哪能好赤膊?不过更多人对戴先生崇敬有加。可以想象,戴先生走出画室,师母的“助理”生活,一定是入微入细的。

我曾经也不理解“戴氏派头”,后来粗粗读了戴先生的“水浒”“三国”“红楼梦”,乃至正在创作中的巨作“道德经”,有了一些皮毛式的认知。

戴敦邦和他的贤妻

戴先生的江湖,是他自己认定的江湖,那就是戴先生对自己的定义——民间艺人

戴先生画名著,画中国传统文化,是把自己都画进去的。他就是安营于三国,他就是潜行于大观园,他就是酒肆于水泊梁山。他将经典中的人物画入了他的世界,他也将自己画入了经典中的世界。他的苦行僧般作画,便是一证,是在践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如同作画“派头”独树一帜,戴先生在画坛行为处事,也是带着明显的戴氏标记。戴先生在画坛的江湖地位很高,画在江湖之上,而人居江湖之远。戴先生更像是一个纯粹的画家,因为纯粹而率性,而自由,而执拗,而艺术,也因为纯粹而远江湖。戴先生的江湖,是他自己认定的江湖,那就是戴先生对自己的定义——民间艺人。也恰是“民间艺人”四个字,让戴先生既具有民间根,也具有国际范。

戴敦邦和他的贤妻

悄悄话,话悄悄——这张照片是我拍的

戴先生大约是中国画家中出版画册最多的,且签名售书频频。我也偶有签名售书,总是担心读者会不会来。戴先生签售是一副姜太公钓鱼的悠闲,每次签售总是长达两三个小时,戴先生唯一的准备是,全程不喝水,不离席。有些拥趸凡戴先生新著必买,有些“读者”,从旧书市场淘来戴先生旧作,也来求签名,甚而还有挂到网上高价出售。戴先生知道他们的身份,也知道他们差价赚得不少,照样满足他们。有朋友笑称对这种赚差价的人,要收签字费的。戴先生很是大度,就算是在为我推广。

推广可能是无价值的,也可能是有价值的。五年前,法国驻上海总领馆的文化官员约翰·拉多姆斯基(中文名字“王佑安”)找到了戴先生。这一位王先生曾经在上海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的理解。他觅到了一本199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戴敦邦图说诗情词意》。他要将这一本书介绍到法国去。

这一组画,其实王先生不是唯一的识货朋友。画商在成书前的八十年代已经尾随了,开价几十万要买下。戴先生说,那时候经济条件并不很好,那么多钱有吸引力的,也是有点心动的。

恰是“民间艺人”四个字,让戴先生既具有民间根,也具有国际范

经过五年的来来去去,法国人做事情可以说是很慢,也可以说是很考究,一本名为《宋词——当我的灵魂漫步于古老的国度》画册(法文书名:Quand mon âme vagabonde en ces anciensroyaumes),在法国出版了。慢工出细活,还是法兰西的慢工细活。连戴先生本人,也对这一本书的版式、装帧、印刷,非常满意。我参加了这本书的国内首发式,此书在中国国内被授权销售仅200册。所有的宾客都赞不绝口。全书收录苏轼等三十九位宋词大家的五十六首宋词。翻开来,左页是一首词的中文法文对照,右页便是戴先生为这首词作的意境画。此书的精美程度,完美体现了词与画的相得益彰。

在当天晚上的酒会上,戴先生说,还好那时候摒牢了,画没卖掉,卖掉了,就没有现在这本书了。我知道这是戴先生又说笑话了,依着戴先生的“耿脾气”,他就没有动过这一番卖画的“凡心”。后来我在戴红倩身上也得到了同样的血脉印证。他的上海区县组画,很有影响,有人想要收藏,价格不低,他也是舍不得。这一组画这几年已经多次巡展了。

2019年1月19日,戴先生和戴师母的钻石婚庆典要举行了。这是赶印的纪念册封面

这些年,以戴先生的画为内核的“戴家样”风生水起,有儿子承袭,有众弟子相随,有衍生艺术品出炉,有众多的爱好者相拥……我一直在估摸“戴家样”的意思。当然我是知道它的意思,但是我以为,“戴家样”的内涵还不仅仅是戴先生的画和戴先生的艺术,似乎还应该是戴先生为人处世作画的态度,也包括戴先生和师母的六十年感情和表率。戴家样,那就是戴家的样子。

我有幸参加戴先生的艺术对话活动

文末要交代一下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了。本来我已经准备要写一篇戴先生的文章,我在记录本上都作了些笔记的。2018年11月底,杨柏伟交给我一个绝密任务:2019年1月是戴先生和师母结婚60年,想做一本小册子庆祝,要我写一篇短文。为什么要绝密?因为要给戴先生和师母一个惊喜。授命于我写文章自有原因。两年前在苏州参加戴家样活动,休息时,见戴先生和师母正“私语”着,我用手机抓拍了——许是戴先生和师母一生拍过太多的合影,被偷拍依旧上照。这张照片,被收入纪念册了。杨柏伟说这些话的时候,神色就像是一个组织部长,讲究荣誉,讲究保密。

写文章是一定的,保密也没有问题。不过两天后我就泄密了。正巧《行家》杂志总编黄沂海约我写一篇戴先生的文章,我就把密泄给了黄总。黄沂海乐了:《行家》也来共同纪念戴先生和师母的钻石婚吧。我即向杨柏伟坦白自己的泄密,杨柏伟安慰我说,阿海本来就在秘密圈里。

今天,2019年1月19日,戴先生和戴师母的钻石婚庆典要举行了。前些日子,我把文章f发给了贺小钢,心里是想把这一篇文章当作一份小小贺礼的,却是未敢言及。昨天晚上看到了《戴家的样子》在《新民晚报》上刊登了。时间节点如此之贴切,是天意了。非常感谢贺小钢。

戴敦邦和他的贤妻

《宁夏纪录片频道》——责任编辑:余成,纪录片导演,宁夏电影家协会会员,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员,文学作品《羞于启齿的青春》,影视作品《求学》《牧羊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