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和康有為,于右任三位大家為此人家裡題寫了牌匾

陝西大家吳三大

18日凌晨3時50分,那位愛把落款名字最後一筆“飛”出去,愛給門樓牌匾題字的陝籍書法家吳三大,在昏迷了近6個月後,離開人世,享年85歲。

昏迷近半載去世,沒有留下一句話

慈禧太后和康有為,于右任三位大家為此人家裡題寫了牌匾

昨日,華商報記者來到西安順城巷吳家老宅,花圈擺滿了老宅外的半條街道。靈堂布置樸素,吳老先生的遺照擺在中央,兩側懸掛著其弟子、陝西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魏良書寫的輓聯“詩書畫三絕堪為人師表字聲名大哉足稱大丈夫”,再旁邊掛著著名書法家鍾明善題寫的“隨興治藝瀟灑處世”。

噩耗傳出,不少親友正在趕回西安,包括吳老在美求學的孫子。前來弔唁的親友絡繹不絕。吳三大小兒媳婦和外甥女,紅著眼睛遺憾地對華商報記者說:“昏迷了那麼久,老爺子沒留下一句話就走了。”據瞭解,今年6月28日8時許,吃過早餐的吳老先生突感頭疼,請家人叫來救護車送往西京醫院,被診斷為大面積腦梗死。自此至12月18日凌晨3時50分心臟突然停跳離世,吳老先生一直昏迷,並在ICU接受治療。

吳老先生長子吳小耕說:“入院後,我爸因大面積腦梗死無法手術,只能接受保守治療。近半年,家人和醫生想盡辦法救治,但他的身體還是每況愈下。這半年來,我每天都在醫院陪他,儘管他沒有意識,也沒有留下一句話,但我能感受到他的遺憾、痛苦。我爸生前是位豪爽的人,連這次離開,我覺得都符合他的性格,不願給別人增加一點麻煩。他是位善良、慈祥、慈愛的父親,我們晚輩以有這樣的父親為榮。”

毛筆一直握到躺在病床上

“先生不關門廣招賢弟子”,吳三大的弟子眾多,無論拜師多久,都喜歡用生活隨性、藝術精進來評價吳老先生。

60歲的李功名成為吳門弟子已40年了。他指著吳家老宅客廳懸掛的一副“斯人猶在抱,於世大有為”的對聯說,“這是老師60歲時,引用古人言評價于右任的,這幅對聯現在也適用他老人家了。”

據李功名回憶,三年前,師母去世時,老師揮毫寫下“你先走我後到你等我”9個字,“短短几字,把對老伴的愛、把對生死的淡然寫透了。”他說,“老師從來都知道有很多人模仿他的字賣錢,可他從不生氣,還笑笑說,‘人都要生活’。老爺子的毛筆一直握到他躺在病床上為止,6月27日,他還留了‘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大道至簡’、‘鵬飛琢玉’三幅墨寶。”

拜師30多年的弟子邵磊說:“老師一直信奉‘沒有群眾藝術即不存在’,所以他樂意題字。比如西安火車站的‘西安’、西安咸陽國際機場T3航站樓的‘西安’、‘中國西北航空公司’機身文字、西安海關、唐城賓館、開元商城名稱,為黃帝陵書寫《孫中山先生祭文》等,他樂於做那個讓藝術走進人民生活之中的推動者。我想這也是他影響力深入民間,連田間農民也說得出‘三大’的原因。”

儘管廣收門徒,但拜入吳門絕非易事。38歲的趙鑫璽作為吳老先生最年輕的弟子之一,深有感觸。他說:“老師生活上像父親,但藝術上要求嚴格。他說書法要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展望未來。要多臨帖、多融入,才能集古精華、通變生新。書之妙道,神采為上,是不僅要提按分明,更要氣韻貫通。”

生活中他是個“頑童”

搞創作時,外面鬧翻天,吳老也能守住心中的靜土,生活上他愛熱鬧,童心未泯。吳老先生畫室助理苗女士說,吳老一度出門總想坐車,“為了治他的‘懶’病,我每天把車停得離他家遠一些,逼他鍛鍊。儘管知道是為身體好,但他還是不樂意,很多天後才消氣。”苗女士說:“因為上過戰場,老爺子特別愛看‘抗戰劇’,有時興致上來,經常哼唱與抗戰有關的歌曲。”另外,苗女士說老爺子還很注意形象,每次剪髮時都叮囑理髮師不要將他的鬢角剃得太高,多留些頭髮,但每次剛剪完好像都不怎麼滿意。

“老爺子時常像個‘頑童’,但也許只有這樣,他才能永葆對藝術的敏銳和不俗的感悟力。”苗女士說。 華商報記者 付啟夢

吳三大,大理想、大氣度、大真情

吳三大原名吳培基,號長安憨人,1933年出生於西安書香名門之家。自省立第一中學畢業後從事文藝工作,隨解放軍抗美援朝。回到西安,在陝西人民藝術劇院工作。生前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陝西書畫培訓學院院長、陝西省文史館館員、陝西省政協委員。

為何題字落款總稱“長安三大”?他曾在文章中描述:“所謂長安三大這個名字,當作綽號或雅號都可。三大現在是我的名字了,我的原名早已被人們淡忘。現在西安、西北乃至全國的人們都知道三大。三大是別人給我起的綽號,我年輕時愛打球還撞人,舞臺上演戲嗓子洪亮,長得五大三粗,別人說我‘嘴大、屁股大、嗓門大’,取笑而已。國學對三非常崇尚,三生萬物,以大為天及自然為君。我的前半生比較坎坷,也是伴隨著笑聲走過來的,我感到自己‘福大、命大、造化大’。如今五花八門各個說法都有,有的人說我‘天大、地大、人也大’,日本人說我是‘字大、酒量大、架子大(傲骨)’。再後來,我是沿著三個規律尋找自己的精神為之三大:服務群眾、服務社會、服務時代。這就是我的三大,這也是我的大理想、大氣度、大真情。” 綜合

文化界人士悼念

中國作協副主席賈平凹前往靈堂悼念並敬輓:德義冠三秦大師耀書壇

書法家雷珍民書寫輓聯:三秦三界哭三大書壇書友挽書星揮淚以遙祭三大先生

著名畫家蕭煥悼念:三星三山三江河英靈長在輝映千古大德大智大手筆美名永存譽滿八方

文藝評論家肖雲儒與吳三大為四十載摯友,聞訊悲痛:驚悉吳老三大先生仙逝,長太息以掩涕!吳先生是著名全國的書法大家,他以結實的藝術功底、執著的創新探索,以及親和淳厚的人格魅力,領軍陝西書法界半個世紀,成為“三秦書風”的一個藝術標誌。吳先生堅持以書法藝術為時代效力、為民眾服務,在三秦大地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長安城更會永遠懷念這位墨跡遍長安的藝術大師!

慈禧太后和康有為,于右任三位大家為此人家裡題寫了牌匾

出身名門

吳三大先生是當代中國書畫界影響較大、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出身名門卻從不沾沾自喜、招搖炫耀、沽名釣譽,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最純粹真實的藝術理想而苦苦求索終有所得,人們譽他為行草大家、丹青妙手。因其詩、書、畫、印皆通,各種書體全能,又能編、能演、能唱,堪稱一介“通才”。如今年近八旬的吳三大先生仍然精神矍鑠、氣度豪邁,是中國書壇最為活躍的大家之一。每每談起書法藝術,他總是神采奕奕、繪聲繪色,侃侃而談。其精闢的理論、生動的語言,常常使聽他講述的人感嘆不已。聆聽先生講述他的藝術人生,大家深切的感受到先生沉雄而豪放、幽默而風趣、睿智而高古的性格特點,更感受到了先生卓爾不群,將藝術融於生命的非凡境界。

祖父曾任兩廣提督

世人皆知吳三大先生出身於書香世家,但先生卻自稱是“半個行伍”。因為吳家的祖上在漢代時就曾經是禁衛軍,按序列編制為第五營,駐守長安。而吳三大先生的老家在今天的西安市長安區子午鎮遞仵村,這正是當年第五營駐紮地。歷經數千年的歲月,吳家在此紮根、繁衍,一直到清朝,吳家數代從武。吳三大先生的上七代祖爺吳養花曾任兩廣提督之職,其子吳可觀更官至兩湖總督。清咸豐、同治年間,滿族人當朝,吳可觀身為漢族官僚,且為人性情耿介,於是遭人陷害,被朝廷認為“漢人慾造反,起於吳可觀”。因此被貶官流放至湖北房縣(今湖北神農架)。在流放途中,吳可觀及其直系親屬幾乎全部遇害,只有其妻羅太夫人和她的三個孫子倖免於難。羅太夫人帶著孫子們回到老家子午鎮,開始以務農為生。吳三大先生口中的“半個行伍”即是說自己的祖上曾數代為武,遭貶歸農後耕讀傳家的族變。

慈禧太后題字

後來,吳家子孫外出謀生,置辦瞭如今西安書院門的宅業。新中國成立之前,吳家宅門上方橫掛一塊匾額,上書“節孝婦”三字,為慈禧太后手書。清末1900年時,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西行避難,在西安時曾在吳家逗留,並因此為當年蒙冤的吳可觀平反甄別,手書“節孝婦”三字賜予當年的羅太夫人。同時,在長安子午鎮老家立地界、修祠堂、立碑掛匾,以示恩寵。吳家因慈禧太后的恩賜而聲名大振,後來陸續有吳家子孫遷居書院門,一條街上的吳姓人家也越來越多,吳家成為與湘子廟街的江浙鹽史趙家齊名的大姓,當時號稱“東吳西趙”。吳家宅門的兩側則分別懸掛著兩方牌匾,一個是變法思想家康有為手書的“蒙恩厚賜”,一個是民國大家于右任先生手書的“耕讀傳家”。慈禧太后和康、於的手跡牌匾一直在吳家懸掛到民國末。三塊牌匾不僅是吳家榮譽的象徵,更是數百年來吳家歷史的見證。

吳家改武習文是從吳三大祖父那一輩開始的。他的父親、叔父、姑父、姑母等都從事教師職業。父親長期在富平縣的陝西第一中學任教,並擔任領導職務。由於父親任教在外地,幼年吳三大在西安的家裡更多地接受了爺爺的管束。吳三大先生的祖父不願習武,一心從文。雖然曾經參加靖國軍,也在軍中擔任軍需部主任這樣的文職工作。在靖國軍期間,祖父吳亮臣與于右任相識,兩人因性情相投而結為密友。

吳三大的祖父是一個尊孔守道、師古不二的人,他通文善書,博學多才,寫得一手好文好字。他有一套嚴格的治學治家方略。雖然不反對子孫學習新學,但在學習新學的同時必須日日堅持三字經、百家姓、四書五經歷代詩賦文章的舊學學習。特別是對吳三大先生的培養教育,在幼年時就強制性要求讀書寫字,因此,吳三大先生與書法結下了不解之緣。

慈禧太后和康有為,于右任三位大家為此人家裡題寫了牌匾

吳三大題字遍佈西安

祖父強調舊學的教育方式對幼年時的吳三大影響很大。祖父要求他每日背誦古文,如果背不會就要罰跪。在祖父嚴格的要求之下,吳三大打下了堅實的傳統文化根基。幼年的吳三大時常到離家不遠的西安碑林玩耍,當時的碑林並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和管理,歷代名碑橫七豎八地倒在地上。玩累了的吳三大就隨意地倒在這些碑上沉沉睡去,而睡著之後,他夢中的情景全部是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這些歷代書法名家縱情翰墨之間的情節。在現實和夢境的轉換中,吳三大始終都離不開書法,可見幼年的吳三大已經在祖父日課兩方字、以書代學的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出了對書法藝術的濃厚興趣。在祖父的悉心教育之下,天資聰穎的吳三大日漸展露出書法方面的才華。八歲時,他的字已經寫得相當不錯。一次,于右任先生到家裡做客,見到吳三大寫的字後,對他的祖父說:“這孩子將來一定大有出息,必成大氣。”十歲的時候,吳三大已經在街坊鄰里小有名氣,開始給許多老字號的店面寫牌匾。當時的長安城,特別是書院門一帶的有名店鋪,如“同德生醬鋪”、“三元書屋”、“王記尚鞋鋪”等許多門牌都出自吳三大之手。

吳三大姑父曾經評價青年時期的吳三大,說他“聰明過人,荒唐有餘”。對於這樣的評價,就連吳三大自己都非常認同。天資過人的他常常“想入非非、異想天開”,而這種活躍的思維,正是藝術創新的源泉所在。它促使吳三大在書法的汪洋中不斷創新進取。

記者手記:

吳三大先生在世時來過兩次寧夏,我和先生有過兩次交集。2015年六月,吳三大先生應邀到銀川一家畫廊參加筆會,那天慕名而來的當地收藏家和藝術家將畫廊擠的水洩不通。因為找先生簽名的人特別多,那天的吳三大顯得特別焦躁不安,我親眼看到他拒絕了好幾個人的簽名要求,本來鼓足勇氣想找他簽名的我內心膽怯,只好在一邊觀望。名人有點脾氣是正常的。

2016年七月,吳三大先生受吳忠一企業家邀請蒞臨吳忠參加筆會,那天因為消息封鎖,知道的人不多,所以現場觀者寥寥。我一直負責在旁邊拍攝,畢竟80多歲了,吳三大先生現場寫了三幅作品,額頭上就開始冒汗了,他只好停下筆吸菸休息。微信傳播的力度很大,不一會,小小的展廳裡就站滿了人,而且有人提著成捆的現金碼在桌上等著吳三大先生題字。本來說好就寫三幅字的,哪知道零時有老闆提錢來求字,我看到吳三大先生面部露出不悅之色,老闆們陪著笑臉,諾諾連聲,隨從不停地給三大先生做著解釋。後來,先生在煙霧繚繞中思索了一會,終於還是給寫了。得字者高興而歸。

——————

《寧夏紀錄片頻道》——主編余成,紀錄片導演,寧夏省電影家協會會員,寧夏省作家協會會員,文學作品《羞於啟齒的青春》,影視作品《求學》《牧羊詩人》。

慈禧太后和康有為,于右任三位大家為此人家裡題寫了牌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