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和康有为,于右任三位大家为此人家里题写了牌匾

陕西大家吴三大

18日凌晨3时50分,那位爱把落款名字最后一笔“飞”出去,爱给门楼牌匾题字的陕籍书法家吴三大,在昏迷了近6个月后,离开人世,享年85岁。

昏迷近半载去世,没有留下一句话

慈禧太后和康有为,于右任三位大家为此人家里题写了牌匾

昨日,华商报记者来到西安顺城巷吴家老宅,花圈摆满了老宅外的半条街道。灵堂布置朴素,吴老先生的遗照摆在中央,两侧悬挂着其弟子、陕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魏良书写的挽联“诗书画三绝堪为人师表字声名大哉足称大丈夫”,再旁边挂着著名书法家钟明善题写的“随兴治艺潇洒处世”。

噩耗传出,不少亲友正在赶回西安,包括吴老在美求学的孙子。前来吊唁的亲友络绎不绝。吴三大小儿媳妇和外甥女,红着眼睛遗憾地对华商报记者说:“昏迷了那么久,老爷子没留下一句话就走了。”据了解,今年6月28日8时许,吃过早餐的吴老先生突感头疼,请家人叫来救护车送往西京医院,被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自此至12月18日凌晨3时50分心脏突然停跳离世,吴老先生一直昏迷,并在ICU接受治疗。

吴老先生长子吴小耕说:“入院后,我爸因大面积脑梗死无法手术,只能接受保守治疗。近半年,家人和医生想尽办法救治,但他的身体还是每况愈下。这半年来,我每天都在医院陪他,尽管他没有意识,也没有留下一句话,但我能感受到他的遗憾、痛苦。我爸生前是位豪爽的人,连这次离开,我觉得都符合他的性格,不愿给别人增加一点麻烦。他是位善良、慈祥、慈爱的父亲,我们晚辈以有这样的父亲为荣。”

毛笔一直握到躺在病床上

“先生不关门广招贤弟子”,吴三大的弟子众多,无论拜师多久,都喜欢用生活随性、艺术精进来评价吴老先生。

60岁的李功名成为吴门弟子已40年了。他指着吴家老宅客厅悬挂的一副“斯人犹在抱,于世大有为”的对联说,“这是老师60岁时,引用古人言评价于右任的,这幅对联现在也适用他老人家了。”

据李功名回忆,三年前,师母去世时,老师挥毫写下“你先走我后到你等我”9个字,“短短几字,把对老伴的爱、把对生死的淡然写透了。”他说,“老师从来都知道有很多人模仿他的字卖钱,可他从不生气,还笑笑说,‘人都要生活’。老爷子的毛笔一直握到他躺在病床上为止,6月27日,他还留了‘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大道至简’、‘鹏飞琢玉’三幅墨宝。”

拜师30多年的弟子邵磊说:“老师一直信奉‘没有群众艺术即不存在’,所以他乐意题字。比如西安火车站的‘西安’、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西安’、‘中国西北航空公司’机身文字、西安海关、唐城宾馆、开元商城名称,为黄帝陵书写《孙中山先生祭文》等,他乐于做那个让艺术走进人民生活之中的推动者。我想这也是他影响力深入民间,连田间农民也说得出‘三大’的原因。”

尽管广收门徒,但拜入吴门绝非易事。38岁的赵鑫玺作为吴老先生最年轻的弟子之一,深有感触。他说:“老师生活上像父亲,但艺术上要求严格。他说书法要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展望未来。要多临帖、多融入,才能集古精华、通变生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是不仅要提按分明,更要气韵贯通。”

生活中他是个“顽童”

搞创作时,外面闹翻天,吴老也能守住心中的静土,生活上他爱热闹,童心未泯。吴老先生画室助理苗女士说,吴老一度出门总想坐车,“为了治他的‘懒’病,我每天把车停得离他家远一些,逼他锻炼。尽管知道是为身体好,但他还是不乐意,很多天后才消气。”苗女士说:“因为上过战场,老爷子特别爱看‘抗战剧’,有时兴致上来,经常哼唱与抗战有关的歌曲。”另外,苗女士说老爷子还很注意形象,每次剪发时都叮嘱理发师不要将他的鬓角剃得太高,多留些头发,但每次刚剪完好像都不怎么满意。

“老爷子时常像个‘顽童’,但也许只有这样,他才能永葆对艺术的敏锐和不俗的感悟力。”苗女士说。 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

吴三大,大理想、大气度、大真情

吴三大原名吴培基,号长安憨人,1933年出生于西安书香名门之家。自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从事文艺工作,随解放军抗美援朝。回到西安,在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工作。生前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书画培训学院院长、陕西省文史馆馆员、陕西省政协委员。

为何题字落款总称“长安三大”?他曾在文章中描述:“所谓长安三大这个名字,当作绰号或雅号都可。三大现在是我的名字了,我的原名早已被人们淡忘。现在西安、西北乃至全国的人们都知道三大。三大是别人给我起的绰号,我年轻时爱打球还撞人,舞台上演戏嗓子洪亮,长得五大三粗,别人说我‘嘴大、屁股大、嗓门大’,取笑而已。国学对三非常崇尚,三生万物,以大为天及自然为君。我的前半生比较坎坷,也是伴随着笑声走过来的,我感到自己‘福大、命大、造化大’。如今五花八门各个说法都有,有的人说我‘天大、地大、人也大’,日本人说我是‘字大、酒量大、架子大(傲骨)’。再后来,我是沿着三个规律寻找自己的精神为之三大: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时代。这就是我的三大,这也是我的大理想、大气度、大真情。” 综合

文化界人士悼念

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前往灵堂悼念并敬挽:德义冠三秦大师耀书坛

书法家雷珍民书写挽联:三秦三界哭三大书坛书友挽书星挥泪以遥祭三大先生

著名画家萧焕悼念:三星三山三江河英灵长在辉映千古大德大智大手笔美名永存誉满八方

文艺评论家肖云儒与吴三大为四十载挚友,闻讯悲痛:惊悉吴老三大先生仙逝,长太息以掩涕!吴先生是著名全国的书法大家,他以结实的艺术功底、执着的创新探索,以及亲和淳厚的人格魅力,领军陕西书法界半个世纪,成为“三秦书风”的一个艺术标志。吴先生坚持以书法艺术为时代效力、为民众服务,在三秦大地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长安城更会永远怀念这位墨迹遍长安的艺术大师!

慈禧太后和康有为,于右任三位大家为此人家里题写了牌匾

出身名门

吴三大先生是当代中国书画界影响较大、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出身名门却从不沾沾自喜、招摇炫耀、沽名钓誉,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最纯粹真实的艺术理想而苦苦求索终有所得,人们誉他为行草大家、丹青妙手。因其诗、书、画、印皆通,各种书体全能,又能编、能演、能唱,堪称一介“通才”。如今年近八旬的吴三大先生仍然精神矍铄、气度豪迈,是中国书坛最为活跃的大家之一。每每谈起书法艺术,他总是神采奕奕、绘声绘色,侃侃而谈。其精辟的理论、生动的语言,常常使听他讲述的人感叹不已。聆听先生讲述他的艺术人生,大家深切的感受到先生沉雄而豪放、幽默而风趣、睿智而高古的性格特点,更感受到了先生卓尔不群,将艺术融于生命的非凡境界。

祖父曾任两广提督

世人皆知吴三大先生出身于书香世家,但先生却自称是“半个行伍”。因为吴家的祖上在汉代时就曾经是禁卫军,按序列编制为第五营,驻守长安。而吴三大先生的老家在今天的西安市长安区子午镇递仵村,这正是当年第五营驻扎地。历经数千年的岁月,吴家在此扎根、繁衍,一直到清朝,吴家数代从武。吴三大先生的上七代祖爷吴养花曾任两广提督之职,其子吴可观更官至两湖总督。清咸丰、同治年间,满族人当朝,吴可观身为汉族官僚,且为人性情耿介,于是遭人陷害,被朝廷认为“汉人欲造反,起于吴可观”。因此被贬官流放至湖北房县(今湖北神农架)。在流放途中,吴可观及其直系亲属几乎全部遇害,只有其妻罗太夫人和她的三个孙子幸免于难。罗太夫人带着孙子们回到老家子午镇,开始以务农为生。吴三大先生口中的“半个行伍”即是说自己的祖上曾数代为武,遭贬归农后耕读传家的族变。

慈禧太后题字

后来,吴家子孙外出谋生,置办了如今西安书院门的宅业。新中国成立之前,吴家宅门上方横挂一块匾额,上书“节孝妇”三字,为慈禧太后手书。清末1900年时,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西行避难,在西安时曾在吴家逗留,并因此为当年蒙冤的吴可观平反甄别,手书“节孝妇”三字赐予当年的罗太夫人。同时,在长安子午镇老家立地界、修祠堂、立碑挂匾,以示恩宠。吴家因慈禧太后的恩赐而声名大振,后来陆续有吴家子孙迁居书院门,一条街上的吴姓人家也越来越多,吴家成为与湘子庙街的江浙盐史赵家齐名的大姓,当时号称“东吴西赵”。吴家宅门的两侧则分别悬挂着两方牌匾,一个是变法思想家康有为手书的“蒙恩厚赐”,一个是民国大家于右任先生手书的“耕读传家”。慈禧太后和康、于的手迹牌匾一直在吴家悬挂到民国末。三块牌匾不仅是吴家荣誉的象征,更是数百年来吴家历史的见证。

吴家改武习文是从吴三大祖父那一辈开始的。他的父亲、叔父、姑父、姑母等都从事教师职业。父亲长期在富平县的陕西第一中学任教,并担任领导职务。由于父亲任教在外地,幼年吴三大在西安的家里更多地接受了爷爷的管束。吴三大先生的祖父不愿习武,一心从文。虽然曾经参加靖国军,也在军中担任军需部主任这样的文职工作。在靖国军期间,祖父吴亮臣与于右任相识,两人因性情相投而结为密友。

吴三大的祖父是一个尊孔守道、师古不二的人,他通文善书,博学多才,写得一手好文好字。他有一套严格的治学治家方略。虽然不反对子孙学习新学,但在学习新学的同时必须日日坚持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历代诗赋文章的旧学学习。特别是对吴三大先生的培养教育,在幼年时就强制性要求读书写字,因此,吴三大先生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慈禧太后和康有为,于右任三位大家为此人家里题写了牌匾

吴三大题字遍布西安

祖父强调旧学的教育方式对幼年时的吴三大影响很大。祖父要求他每日背诵古文,如果背不会就要罚跪。在祖父严格的要求之下,吴三大打下了坚实的传统文化根基。幼年的吴三大时常到离家不远的西安碑林玩耍,当时的碑林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管理,历代名碑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玩累了的吴三大就随意地倒在这些碑上沉沉睡去,而睡着之后,他梦中的情景全部是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这些历代书法名家纵情翰墨之间的情节。在现实和梦境的转换中,吴三大始终都离不开书法,可见幼年的吴三大已经在祖父日课两方字、以书代学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出了对书法艺术的浓厚兴趣。在祖父的悉心教育之下,天资聪颖的吴三大日渐展露出书法方面的才华。八岁时,他的字已经写得相当不错。一次,于右任先生到家里做客,见到吴三大写的字后,对他的祖父说:“这孩子将来一定大有出息,必成大气。”十岁的时候,吴三大已经在街坊邻里小有名气,开始给许多老字号的店面写牌匾。当时的长安城,特别是书院门一带的有名店铺,如“同德生酱铺”、“三元书屋”、“王记尚鞋铺”等许多门牌都出自吴三大之手。

吴三大姑父曾经评价青年时期的吴三大,说他“聪明过人,荒唐有余”。对于这样的评价,就连吴三大自己都非常认同。天资过人的他常常“想入非非、异想天开”,而这种活跃的思维,正是艺术创新的源泉所在。它促使吴三大在书法的汪洋中不断创新进取。

记者手记:

吴三大先生在世时来过两次宁夏,我和先生有过两次交集。2015年六月,吴三大先生应邀到银川一家画廊参加笔会,那天慕名而来的当地收藏家和艺术家将画廊挤的水泄不通。因为找先生签名的人特别多,那天的吴三大显得特别焦躁不安,我亲眼看到他拒绝了好几个人的签名要求,本来鼓足勇气想找他签名的我内心胆怯,只好在一边观望。名人有点脾气是正常的。

2016年七月,吴三大先生受吴忠一企业家邀请莅临吴忠参加笔会,那天因为消息封锁,知道的人不多,所以现场观者寥寥。我一直负责在旁边拍摄,毕竟80多岁了,吴三大先生现场写了三幅作品,额头上就开始冒汗了,他只好停下笔吸烟休息。微信传播的力度很大,不一会,小小的展厅里就站满了人,而且有人提着成捆的现金码在桌上等着吴三大先生题字。本来说好就写三幅字的,哪知道零时有老板提钱来求字,我看到吴三大先生面部露出不悦之色,老板们陪着笑脸,诺诺连声,随从不停地给三大先生做着解释。后来,先生在烟雾缭绕中思索了一会,终于还是给写了。得字者高兴而归。

——————

《宁夏纪录片频道》——主编余成,纪录片导演,宁夏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宁夏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学作品《羞于启齿的青春》,影视作品《求学》《牧羊诗人》。

慈禧太后和康有为,于右任三位大家为此人家里题写了牌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