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主席用“爆款”评价的悬疑小说,真不是夸张吗?

2018年6月9日下午,天朗气清,王跃文先生在梅溪书院推荐青年作家冰河的新作《使徒》,据主办方定的主题词,他用了“爆款”一词来评价此书,说冰河写得太好了,自己写不出来。说起他和冰河的交往,印象最深的是几年前在一起喝衡水老白干,酒是冰河多年的藏品……这至于吗,你堂堂省作协主席,因为一顿酒就给人站台了,不是忽悠读者吧?

作协主席用“爆款”评价的悬疑小说,真不是夸张吗?

我将信将疑,讲座听到后半段,买了《使徒》忙别的事去了。周六,即6月9日当晚,我开始看《使徒》,红色封面传递给我一种躁动不安的暗示,似乎书中字字句句会血雨腥风。如果这样,不免会落入俗套,和其它夺人眼球的网络小说一样,充斥暴力、色情、毒品、同性恋等低俗内容。

前阵子,我偶然打开一个小说公众号,看到过一部叫《全能保镖》的小说,写的就是这些素材。我只想了解网络写手们到底在写什么东西,在手机上不急不慢地看,一天两章,免费的,也不买阅读币。看着看着,我觉得不对劲了,类似情节没玩没了,无外乎上面提到的内容,毫无文学美感可言,翻看目录,我的天,竟有两千多章,还不知道完了没有。我果断地终止了这次阅读。

读者见面会上,《使徒》作者冰河说,网络小说以连载更新体现命力,以产量衡量价值,质量确实难以保证;王跃文则说,目前没有谁能给中国网络文学一个客观评价,因为谁也不可能全部读完网上的作品,那是不知道多少亿的字数,不能通读,当然也就不能妄加评论。两位作家都认为,写作方式不是区分文学品质的标准,“经典文学没有类型”。

隔行如隔山,业余时间听听和自己不同领域的人的观点,多少会有收获,这次读者见面会,我同样受益颇多。

作协主席用“爆款”评价的悬疑小说,真不是夸张吗?

红色书本里确实有毒品、暴力,还有江湖,隐约还泄露出演艺圈的浑水,色情却很节制,点到为止,如同本书的文辞。冰河的文字真是简练,朴实而流畅,不拖泥带水,但也不是干巴巴的写情节,紧锣密鼓的制造悬念之后,适当的地方会描写环境,会有感而发,这使得全书张弛有序,有了节奏感,有了引人深思的触火点。

譬如,主人公李可猜测哥哥李进可能叛变时想到的台词,“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你若深陷其中,将看不清天堂与地域的界限”;又譬如,李可第一次参与真正意义上的刺杀后,“他在路口恍然四顾,周围空荡如梦里的末日。世界仿佛留给了他一个人,没有起点和终点,没有时间和爱情,只有曼谷渐亮的灯火,慢慢地映亮着他的眼泪。”

出版人称《使徒》是“犯罪嫌疑小说的典范”。文本确实张力充沛,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人物处境险象环生,阅读时,好像有一双无形的手揪住读者的眼睛和心绪,让人欲罢不能。东南亚毒品世界,替身的替身潜入毒枭身边,步步惊心,似是双面间谍又好像不是,有火拼杀戮也有强者柔情,极度黑暗却似乎存有某种希望和光明……冰河通过他节制却机巧的文字,摆了一场迷魂阵,写、读双方均能酣畅淋漓地享受一场文字盛宴,27万多字的书,我两天就读完了。

作协主席用“爆款”评价的悬疑小说,真不是夸张吗?

王跃文先生说,一个作家的贡献在于能在文学史廊中塑造出不朽的人物形象。合上书,我能轻而易举地记起书中大多数人物的名字——李可、李进、吴右、何翰、王干、顾桃、小庄、安娜、秦朗、徐森、孙和尚……通过名字,甚至能想象出一个个不同的人物形象。

这有点奇怪,也许是我很少读这类作品,空白处容易形成记忆,也许确实是冰河写得入木三分,把印象注入了我的脑海。在作者笔下,这些形象不是格式化的符号,非好即坏,而是接近于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独特个体,坏人有好的一面,而好人似乎也有不好的一面——“撇开这个行业的罪恶性不论,这都是有情有义的兄弟……”

悬念始终是本书的亮点,李进为什么“叛变”、“老家”在何方、吴右的信仰是什么?直到第一部全篇结束,谜底仍没有揭晓,当然是为下一部埋下伏笔。作者写了那么多人物,制造了那么多悬念,建构了那么多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却从容有度,读来有游刃有余之感。

作协主席用“爆款”评价的悬疑小说,真不是夸张吗?

王先生评价悬念是小说制胜的重要因素,但单靠情节和悬念不能成就伟大作品,因为人们看过一遍就不会看第二遍了。好的作品还必须回到文学本身,冰河的母亲评价儿子“文字过关了”,她母亲是上一代文学前辈。有好的故事,又有好的文词,难怪王跃文主席会不遗余力地推荐《使徒》。

引用本书策划人的话概括本书,“《使徒》不仅是一个演员替兄卧底的犯罪悬疑故事,也是一个重新选择自己人生道路,完成自己使命的故事。”本书主人公以演员身份被动进入黑帮,自导自演一场没有退路的戏,与之前他作为四线演员的工作完全不在同一级别。内地公安依赖他,黑帮老大利用他,泰国警方和他若即若离,还不算自己生活中的一摊事,李可真是苦逼。

当他演好这一出戏,自然完成了使命,并且一览众山小,实现了凤凰涅槃。所谓使徒,除却宗教或政治意义上的光环,是否也可以这样理解——“身负使命的囚徒”?很多时候,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突围,成功与否,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智慧。人生也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戏,凶险难料,苦乐不知,需要急中生智,需要后果自负,谁又不是命运的使徒呢?

作协主席用“爆款”评价的悬疑小说,真不是夸张吗?

体验《使徒》给人阅读快感的同时,有必要思考它的文学价值,正如跃文先生所言,传递价值是文学作品的使命。作为“使徒”,李可有自己的使命,来到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选择怎样的人生路径,注定只能完成怎样的使命。王先生庆幸自己离开了坚守二十年的公务员岗位,找到了真正喜欢的职业,将爱好和谋生完美结合,写作,让他的生命疆域无限扩大。他说,如果再回到过去的日子,他一天也待不下去。这是一个长者语重心长的提醒,至少会促使我们思索——现在的生活是最值得过的人生吗?对我而言,似乎又到了扪心自问、审视命运的时候,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

除了引发对命运的思考,作者还通过他的文艺积淀,提到很多影视桥段和文学著作,譬如《教父》、《史密斯夫妇》、《潜伏》、《无间道》、《九三年》、《巨人的陨落》等等。文中还使用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比喻,诸如“手机振动,像一条偷袭他的蛇”、“恐惧像这城市的温度般升腾着”、“他这些话让李可紧张成要活着下锅的鱼”,“恐惧像大海般深不见底”,等等。这些文艺元素如风信子散落书中,指引读者去关注那些值得回味的文化成果,去关注一个写作者的良苦匠心。

早已告别了跟风崇拜偶像的年龄,写这篇读书笔记丝毫没有奉承之意,仅仅是因为喜欢阅读和书写,也因为对严肃文字工作者的敬意,当然,对王先生的误解已荡然无存。王先生说自己文人武相(这使我想到另一个强大的生命,只不过他是“男生女相”,造物主总是把阴阳调和等自然法则赋予一些肩负特殊使命的人),我觉得他是一个清醒的智者,一个有骨气的文人。买《使徒》那天,我同时买了王先生的《无违》,只读了几篇,基本上印证了我对他的印象。(作者:唐朝)

作协主席用“爆款”评价的悬疑小说,真不是夸张吗?

《使徒》(冰河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