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荣县|这块精美的石碑已经200多年了,见证岁月沧桑……

发现荣县|这块精美的石碑已经200多年了,见证岁月沧桑……

尊 祖 睦 族 碑 溯 源

尊祖睦族碑位于荣县高山镇萝卜沟村9组大坡山下,立于杨氏祖坟旁,为合族立的公约碑。

大坡山位于铁山山脉中部,山峦起伏,逶迤蛇行,林木葱郁,景色宜人。山沟有条小溪,春秋流水潺潺,夏则洪水轰鸣。山腰有一片洼地,地势开阔,土肥水美。有山有水的地方便有灵气,杨氏的祖先“自粤由楚迁蜀创业于斯”,一代又一代在此繁衍生息,逐渐成了当地旺族。

尊祖睦族碑座北向南,刻于一砣巨石之上,碑宽约两米,高约四米,并饰以图案。碑石质地坚硬,虽经日晒雨淋,却没有半点损毁,清晰可辨。四周乱石林立,荆棘丛生,护卫着石碑,这也许是历经文革的政治风雨,依然得以保存的原因吧。

碑额从左至右阴刻“尊祖睦族”四个楷体大字,其意浅显易懂,不言而喻。两侧的柱上刻有一幅楹联:“仰先茔而溯创埀为善可继,閤族属以伸忱悃厥基永孚。”“仰先茔”说明石碑立在祖坟旁。“溯创埀”探寻渊源,开创业绩,传之后世。“忱悃”指真诚。“厥基永孚”出自《尚书•君奭》,指永远美好的基业。楹联意在告诫杨氏后人,为善、真诚,使杨氏在柑子园一带开创基业,这个传统一定要继承。正中碑文则记载了杨氏的起源、繁衍及刊立石碑的原因。“从来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水之流者必浚其源。”出自魏征《谏太宗十思书》,大意是: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人之有祖,所谓木本也,水源也,可不思所以固之浚之乎?”采用比兴手法,说明人类也应如此。“吾祖杨公讳正华生仰贤,仰贤公生天湘,天湘公生文焕,自粤由楚迁蜀创业于斯。嗣后五分剖分,业内提存茔地,未书有凭,留传至今八十余年,并无紊乱。”杨氏先祖杨正华,从广东经湖南、湖北进入四川,定居柑子园,在此创业,第四代后五房分家,从祖业中提存茔地,没有留下凭据,历经八十多年,没有发生任何纷争。“不意七世孙永才,越伐坟木,私拆茔石。”谁知道第七代出了个不孝之孙杨永才,砍伐祖坟的树木,私拆祖坟的石头。“是以閤族公同,照祖提存,刊立石碑。”于是经全族同意,按照祖上规矩,提存茔地,并刻立石碑。“另订谱五卷,一切由历规条,逐细详载,庶几世世子孙,得以遵行,勿替是序。”除此之外,还修族谱,立下规矩,让后世子孙遵照执行。“嘉庆十七年冬月廿十一日杨氏閤族公同建刊立。” “嘉庆十七年”,即1812年,据今已有两百余年,结合碑文内容推断,杨氏迁居于此,已近三百年。

尊祖睦族碑是荣县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块不可移动的清代石碑,对于研究家族文化,特别是今天所倡导的家风家训,乃难得的实物资料。

石碑藏身山野

发现荣县|这块精美的石碑已经200多年了,见证岁月沧桑……

与巨石融为一体

发现荣县|这块精美的石碑已经200多年了,见证岁月沧桑……

雕刻精细、纹饰精美

发现荣县|这块精美的石碑已经200多年了,见证岁月沧桑……

杨家老宅

发现荣县|这块精美的石碑已经200多年了,见证岁月沧桑……

历史的印记

原载/荣州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