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路邊吃小吃,沒帶錢,寫了一張欠條:付銀五百兩

皇帝在路邊吃小吃,沒帶錢,寫了一張欠條:付銀五百兩文/歷史看菲菲清朝一共有十二個皇帝,其中同治皇帝是最愛玩的皇帝了。這是因為,前面有太后在垂簾聽政,朝中的政務也由他的叔叔恭親王來料理。所以,同治皇帝平時不用考慮國家大事。他自己也沒有心思去掌管朝政,加上十分年幼,便時常會跑出宮外去玩耍。

皇帝在路邊吃小吃,沒帶錢,寫了一張欠條:付銀五百兩

皇上出宮私遊,一般都是經由後門即紫禁城的“神武門”。按照古代“前朝後市”的宮闕制度,明代的內市就設在神武門外,每月初四開市,市上出售奇珍異寶,熱鬧非凡。清朝的時候在神武門外也設了內市,神武門裡三宮六院居住的地方不遠,所以,神武門也是太監、宮女經常出入的一個門。

皇帝在路邊吃小吃,沒帶錢,寫了一張欠條:付銀五百兩

同治溜出皇宮偷偷出去玩時,每次都能看到一個賣涼粉的攤子,同治皇帝很喜歡吃涼粉,尤其是夏天,吃完一碗灑滿了蔥花、醋汁調料的涼粉,心裡就別提多舒坦了。所以每次出宮,他幾乎都會在這家路邊攤吃上一碗涼粉,但吃完之後從不給錢,轉身就走。

皇帝在路邊吃小吃,沒帶錢,寫了一張欠條:付銀五百兩

每次,同治在吃涼粉的時候,小販都是留著長長的鼻涕,看著衣著華麗的同治而不敢要錢。小販心想:這主住在皇宮裡,一定是皇親國戚,我一個小百姓可惹不起。就這樣,同治和小販之間還很默契,一個見面就端上一碗涼粉,一個端起來就吃,出完就走。有一天,同治皇帝吃完了涼粉剛要走,突然,他看見一個吃完涼粉的人掏出錢來給小販。同治就問小販,“那個人為什麼給你錢?”小販心想:原來這主不知道吃涼粉要給錢啊。小販吸了一下鼻涕說:“我就是靠這個吃飯的,怎麼能不收錢呢?”。

皇帝在路邊吃小吃,沒帶錢,寫了一張欠條:付銀五百兩

同治皇帝一聽,當時就感覺非常不好意思,臉也紅了起來。同治皇帝就說,“我給你寫一張紙條,你拿著紙條去取錢吧”,小販一聽,高興地鼻涕泡都出來了。同治皇帝借了一支筆,三下兩下就寫好了欠條,就揚長而去。小販也不認識字,他拿著紙條回家後,找了一個識字的朋友給看看紙條上寫的是什麼。他朋友一看這張紙條,不禁大吃一驚。說道:“這上面所寫的是‘飭令廣儲司付銀五百兩。’這廣儲司隸屬內務府是皇家的銀庫,誰能命令這個部門付錢,這個經常吃涼粉的人,十有八九是當今皇上啊。”這個小販的膽子還挺大,他拿著手中的欠條就去內務府,內務府的人一看,認得是皇帝的手諭,當時也不敢怠慢,一路小跑就報給了慈禧太后。慈禧看了紙條後,認出確實是同治皇帝I的筆跡。就說道:“吃幾碗涼粉,竟付銀五百兩。雖然如此,也不能讓皇上失信於民,就照這個數付給吧”。

皇帝在路邊吃小吃,沒帶錢,寫了一張欠條:付銀五百兩

五百兩銀子吃一輩子涼粉也用不完啊!但是這點錢在皇帝和慈禧的手裡都算不得什麼,慈禧太后的奢侈可遠遠不止這個數啊。各位網友,對此你怎樣看,請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