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明朝铸火炮,为清朝修历法,西方传教士汤若望,为何被判凌迟?

明末清初,为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华传教,而汤若望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帮明朝铸火炮,为清朝修历法,西方传教士汤若望,为何被判凌迟?

汤若望出生于德国科隆,自幼学习成绩优异,后来被推荐到罗马德意志学院学习。在罗马德意志学院,汤若望学完哲学、古典文学、数理天文学等全部课程,特别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显示出他具有很大潜力和才华。他就是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伽利略的望远镜,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1611年10月,汤若望加入了耶稣会,并搬到罗马圣·安德烈奥修道院居住,当一名见习修士,开始了严格的修士训练。一次偶然的机会,汤若望翻阅了到华传教士的信件,为利玛窦等人利用数学天文学的智慧,惊倒了中国人,并且受到皇帝的优礼和敬重,为上帝的教会开拓了新的、非常大的信仰领域而欣喜若狂。渐渐的,来华传教便成了汤若望的理想之一。

1617年,汤若望完成了自己的修学,成为一名神父。

1618年4月16日,在金尼阁的带领下,汤若望、邓玉函、罗雅谷等22名传教士,以葡萄牙政府的名义派遣,从里斯本启航东渡,并于1619年7月15日抵达了澳门。

帮明朝铸火炮,为清朝修历法,西方传教士汤若望,为何被判凌迟?

此时,正是明朝内忧外患之际,努尔哈赤率领的士兵在边关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入侵的可能。明朝廷为了更好的抵御后金,于是派人到澳门购买火炮,汤若望等人便以军事专家的身份进入内地,一同北上传教。在北上的途中,汤若望换上了中国人的服装,把德文姓名“亚当”改为发音相近的“汤”,“约翰”改为“若望”,正式取名汤若望。

到达北京城后,汤若望效仿当年利玛窦的做法,把自己带来的数理天算书籍、科学仪器等送给朝廷,邀请官员们参观,以赢得明朝廷的赏识,为他打开了传教的局面。

在明朝任职时期,汤若望主要有两样贡献,其一是观测天文、修订历法,其二是帮崇祯开设炮厂、铸造火炮。相对而言,崇祯似乎更看重后者,因为那时候明朝内忧外患了,所以在1636(崇祯九年)命汤若望等人开设炮厂、铸造火炮,以供明朝军队的使用。经过两年的艰苦研究后,改良后的火炮终于被铸造出来,虽然只有20门数量,但在明朝末年,堪称是先进武器了。

帮明朝铸火炮,为清朝修历法,西方传教士汤若望,为何被判凌迟?

清军入关后,汤若望以其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识和技能得到保护,受命继续修正历法。顺治亲政后,对汤若望表现出极大的认可,允许他自由出入宫廷,参议政事。

然而在康熙三年,汤若望又被判凌迟,这究竟是为何?

中西历法之争,由来已久,信奉儒家思想的官员们,对汤若望等人发展数十万的教徒更是不满,于是,不断有大臣上奏弹劾汤若望,但因为当时顺治帝尚在,汤若望仍受朝廷器重,所以事情大多不了了之。

到了康熙年间,汤若望等人加紧传教活动,并且写了《天学传概》一书,认为中国人很早就信奉天主教,只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天主教就在中国失传了。欧洲至上论的傲慢与偏见,导致了人们的极大反感和不信任,杨光先等大臣上书弹劾汤若望,控告汤若望有三大罪状:<strong>一是潜谋造反,二是邪说惑众,三是历法荒谬。

帮明朝铸火炮,为清朝修历法,西方传教士汤若望,为何被判凌迟?

经过一年左右的紧张审理后,廷议将钦天监汤若望等官员凌迟,但后来因为京师地震、太皇太后求情,汤若望才免于一死,只杀了李祖白等5名钦天监官员。

被释放后,汤若望就在疾病缠身中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几年,于1666年(康熙五年)8月15日病逝,享年75岁,葬于利玛窦墓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