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黎各公投:送上门的一个州 美国为什么不要?

波多黎各自治邦,简称波多黎各,位于加勒比海的大安的列斯群岛东部。包括波多黎各岛及别克斯、库莱夫拉等小岛。北临大西洋,南濒加勒比海、东与美属维尔京群岛、英属群岛隔水相望,西隔莫纳海峡同多米尼加共和国为邻。首府为圣胡安。

波多黎各公投:送上门的一个州 美国为什么不要?

波多黎各自治区旗

波多黎各公投:送上门的一个州 美国为什么不要?

波多黎各徽章

作为美国的自治区,波多黎各居民为美国公民,不参与美国的总统选举,但有权选举一名无表决权的美国众议院专员。

波多黎各面积9104平方公里,人口341万(2016年)。其中波多黎各人占76.2%。

波多黎各原为印第安人泰诺部落居住地。

1493年11月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航行至此,并命名为圣胡安岛(San Juan),以纪念施洗约翰。

1508年西班牙人J.庞塞·德·莱昂在岛上建立殖民据点,次年被任命为总督。

1509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岛上原有的土著印第安人由此沦为奴隶,被驱赶到农场和金矿去做工。

1509年,行政中心波多黎各建成,当地政府于1521年,将岛名改为波多黎各,其首府则改名为圣胡安。

1511年泰诺人在其首领瓜伊巴那领导下发动起义,遭殖民当局镇压,有6000印第安人遭到屠杀。

16世纪中叶,泰诺人被消灭殆尽,殖民者从非洲运来黑人充当奴隶,种植甘蔗。此后波多黎各先后受到海盗骚扰和英、法、荷等国的袭击。

18世纪中叶,移民和黑奴不断增加,咖啡成为主要出口物资。

波多黎各公投:送上门的一个州 美国为什么不要?

波多黎各地理位置

1869年9月23日波多黎各人民在R.埃梅特里奥·贝当塞斯领导下,在拉雷斯镇举行起义(史称“拉雷斯呼声”),24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后被西班牙殖民军镇压。经过长期斗争,波多黎各终于被西班牙赋于地方自治的权力。不过,从这时算起到美西战争后该岛变为美国殖民地,当中仅有一年的时间。

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西班牙战败,根据巴黎条约,波多黎各割让给美国。美国对波多黎各的行政管辖,首先采取了军政府的形式。在其对该岛的两年治理中,军政府建立起学校、公路、铁路、医院和卫生设施。在1900年,美国国会在该岛确立了文官控制。总督、内阁和波多黎各立法机构两院当中的一院由美国总统任命。波多黎各人选举立法机构的另一院以及一位驻首都专员,该专员将在华盛顿代表该岛利益,在国会有发言权但无表决权。波多黎各人还免于缴纳美国税收。

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琼斯法案,将“美国公民籍”强加于波多黎各人民。

1937年,波多黎各人民在波多黎各国民党领袖P.阿尔维苏·坎波斯在蓬塞发动独立起义,但再次遭到镇压。

1947年美国国会允许总督由选举产生。

1950年11月1日,波多黎各民族英雄奥斯卡·科拉佐和格利斯里·托雷索拉刺杀美国总统失败,另外一些波多黎各民族主义分子在国会众议院走廊开枪,射伤了好几位众议员。

1950年10月30日,波多黎各人民再次武装起义,宣布成立波多黎各共和国,31日失败,100余人被逮捕。

1952年美国给予波多黎各自由联邦的地位,实行自治,但外交、国防、关税等重要部门仍由美国控制。

1972年以来,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多次重申波多黎各人民享有自决和独立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1977年美国总统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向国会提交了《1977年波多黎各立州法》,主张把波多黎各变成美国的第51州。

1982年11月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总统发表声明,支持波多黎各成为美国的一个州。

1993年11月,波多黎各再次就与美国的关系举行全民公决,结果多数人仍主张维持美国的自由联邦地位。

2012年11月6日,波多黎各再次进行了第四次公投。此次公投由两轮投票构成。在第一轮中,波多黎各人就“在与美国关系上是否想改变现状”进行投票。180万人具有投票资格,有6.5万人放弃了第一轮投票,在参加投票的人中,54%的人支持改变关系。随后,波多黎各人就如何作出改变进行选择,有“成为美国一州”、“扩大自治权”和“完全独立”三个选项供投票者选择。在此轮投票中,只有130万人进行了投票,61%的民众支持成为美国第51个州,约33%希望扩大自治权,而仅有5%的人赞成完全独立。

2017年06月11日,波多黎各岛于当地时间就与美国之间的地位关系举行第五次全民公决。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波多黎各岛公投赞成向美国国会申请“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本次公决中,波多黎各人有三个选项:成为美国第51个州;维持现状;与美国实行自由联系下的内部自治或独立。但分析师预计,美国国会不会把波多黎各“扶正”。

债务危机陷入困境

2015年6月17日,波多黎各总督加西亚公开承认,当局正研拟一项提案,打算请求美国国会允许负债累累的当地政府宣布破产。在陷入长达十年的经济困境之后,波多黎各负债高达720亿美元。

波多黎各总督里卡多·罗塞略表示,为确保必要的公共服务支出,他已请求联邦监督委员会根据美国参议院去年通过的一项法案,对波多黎各债务进行重组并提供破产保护。波多黎各政府发表声明说,波多黎各政府与债权人未能在债务谈判方面取得足够进展,根据美国国会去年通过的一项法案,可通过一个特别法院来对波多黎各的公共债务进行重组。罗塞略表示,波多黎各政府仍致力于与债权人达成协议,但也必须保障波多黎各民众的利益。

由于美国政府原先对波多黎各提供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到期终止,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波多黎各经济持续多年衰退,失业率和贫困率高企。当地政府常年靠大举发行市政债券来弥补财政缺口和提振经济,最后造成债务负担大幅攀升。

有人可能会觉得,为什么送上门的一个州,美国却不要?以前世界强国不都是抢地盘搞殖民吗?持这种逻辑和思维方式,显然不符合当下这个时代了。无论多么强大的国家,都不可能再像十八、十九世纪以及二十世纪前半期那样堂而皇之地去侵占一个地方。而“要”,也不再仅仅意味着获得,还有责任和义务。

说到底,“给”与“不要”背后,还是一个利益权衡问题。目前,波多黎各名义上拥有美国领土地位,其民众拥有美国公民身份,这些对美国来说,已经足够了。美国的算盘或许是,主权在我就够了,没必要去揽责任。要主权而不要责任和义务,这或许是美国不想波多黎各成为其一个州的真实“内心想法”。

换句话说,控制波多黎各,比拥有波多黎各更符合美国利益。

波多黎各之所以想公投成为美国的一个州,拥有美国本土公民拥有的权利,无非是想“过得好一点”;而美国之所以不要,是因为现在的状态对美国更有利。

事实上,历史上美国有机会完全“甩开”波多黎各。1937年,波多黎各人民在波多黎各国民党领袖P·阿尔维苏·坎波斯在蓬塞发动独立起义,但遭到镇压;1950年10月30日,波多黎各人民再次武装起义,宣布成立波多黎各共和国,但很快失败,100余人被逮捕。

在主权上,美国从来没有放弃。1952年美国给予波多黎各自由联邦的地位,实行自治,但外交、国防、关税等重要部门仍由美国控制。美国该要什么,不给什么,其实清醒得很。

美国也曾有总统支持波多黎各成为美国的一个州,但“想法”总是付之东流。1977年美国总统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向国会提交了《1977年波多黎各立州法》,主张把波多黎各变成美国的第51州;1982年11月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总统发表声明,支持波多黎各成为美国的一个州;2011年6月,奥巴马访问波多黎各时也表示,无论波多黎各人民作出何种选择,他都支持波多黎各人民的决定。

但这些,更多的是表面的“政治正确”,难以见到卓有成效的实质行动。为什么?

答案就在于几个字:利益高于一切。

波多黎各面积13790平方千米,波多黎各分7个区:阿瓜迪亚、阿雷西沃、瓜亚马、乌马考、马亚圭斯、蓬塞、圣胡安。首府和第一大城市是北部沿海的圣胡安市。

波多黎各人是中美洲加勒比地区美属波多黎各居民的总称。约有340万人(1979)。通用西班牙语和英语。多信天主教。波多黎各最早的居民是阿拉瓦克和加勒比印第安人。2012年,欧洲血统的白人约占全体居民的73%,混血种人占23%,黑人占4%。还有2万多美国人和其他国家移民。经济自立人口中20%从事工业,17.2%从事商业,7.3%从事农业,17%从事建筑业和运输业,33.7%从事服务行业。波多黎各国民均为完全意义上的美国公民,移居美国本土后有全国选举投票权。

波多黎各公投:送上门的一个州 美国为什么不要?
波多黎各公投:送上门的一个州 美国为什么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