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产业园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strong>2017年

王旗变幻,政策激荡。产业园区在经济新常态的裹挟下,快速进化:合纵连横整合深化,资本入局规模扩张,模式创新层出不穷,曾经的边缘式落寞在主流舞台上翩然起舞。

<strong>2018年

从园区大跃进到寒冬席卷,为产业园区上演了一场由天堂到地狱。在行业和市场断崖式的下跌中,产业园区悄然发生着一场多维度、多层次的变革,从政策到金融,从运营模式到运营主体,产业园区在进行撕裂和突破自我基因的颠覆式变奏:旧的体制与模式濒临被淘汰的边缘,即将老化、死去;新的模式、运营主体与秩序已经登场并闪耀,它们将或者已经掀起一场浩荡、恢弘的园区革命。

<strong>2019年

能否在“沉闷冰冻的市场突然间再次重启破冰”,见证神奇时刻。

2018年的产业园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strong>金融繁荣

以“园区金融“为核心,展现了产业园区的自我造血能力,也映射了以产业园区为中心,运营商群落的日渐繁荣。2018年以园区为对象的运营商及服务商大量涌现,他们开始在研究咨询、建筑设计、营销传播、招商引资、信息服务、智能改造、企业培训乃至园区托管等诸多专业领域提供极具特色的专业服务,并开始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和竞争壁垒;也有一批企业,开始以自持优质物业,并以此在资本市场发行标准厂房租金类CMBS,拓展出一条全新的园区金融渠道;还有一批产业企业,他们挥舞着PPP的旗帜,以园区物业建筑为接口,在产业投资、金融服务等领域掘金。随着市场化推进,产业园区的金融端口向平台化、专业化演进,越来越多“接口”开放。2018年,千亿资金涌入园区市场,以政府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企业债发行、资产证券化为基础架构,产业园区的“金融系统”意味愈加突显。

金融繁荣是行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2019年,期待园区金融昌盛。

<strong>品牌观点

2018年的产业园区,前半程轰轰烈烈、荡气回肠,后半段冬寒料峭、沉寂未央。二者迭加宛如炽热与冰冷相融,烟雾散去,氤氲绕缭。

同是政策调控人,回首望去,隔壁那些行业简直热闹到没天理。巨头产业一面高喊着“活下去”,却大招频出,并购不断,让同行倍觉压力山大。2018年轮番着勾引你的眼球,调动你的肾上腺激素,不知不觉中,品牌和形象也深入你心。

2019年,产业园区在自诩房产“研究生”的时候,不妨跟房产“小学生”学学品牌传播,毕竟,“你若端着,我就无感”。

<strong>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不管是去敲锣的还是即将去敲锣的,打死不说我是房地产,而且一股去地产化风潮在2018蔓延。他们坚信,“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但是作为以“产业和服务运营”为主的园区运营商们依然没有脱离房地产的桎梏,在2017的年报中,在业绩构成上,我们看到,房产租售甚至是住宅销售依然是上述园区运营商的主要营收来源,有的甚至占到了80%以上。那么,问题来了,“口中的我、财报上的我”左右互搏,哪个是“真我”?

从核心竞争力出发,当前的园区运营商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抓住电商大潮,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快速扩张,成为类普洛斯的仓储物流巨头;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客户,成为具有城市运营能力的复合运营者商;输出管理、品牌、服务,成为园区轻资产运营高手;以产业实体为基,成为产业链条构造者等。无论哪种模式,都有广阔的空间,都有成功的可能,都足为一个令人尊敬企业奠基。无论哪种模式,土地、物业、服务、投资都是产业园区实现收入的终极产品之一;但又是和住宅地产决然不同的产品。 

<strong>2019打开方式

如何找到可复制之路,打破复制的伪命题,实现收入规模化,是产业园区获得“身份认可”的通行证。2019年,寄望获得正确的打开方式,产业园区尚需大而强、壮而优。

2018年的产业园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点击“了解更多”查看【深圳科技园区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