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對口支教督教實現幼有優育

惠城區教育局選派公辦園優秀教師到

農村幼兒園支教


惠城對口支教督教實現幼有優育

盧春梅在對三棟鎮中心幼兒園教師進行培訓指導


惠城對口支教督教實現幼有優育

駱秀萍給新光幼兒園教師上課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推進惠城區學前教育事業發展,拉近公辦民辦幼兒園間差距,更有效促進全區幼兒園優質均衡發展,實現共贏。近年來,惠城區教育局在分階段、有步驟地實施發展學前教育3年行動計劃的同時,制定公辦民辦幼兒園的“支教”“督教”制度,不斷規範全區幼兒園課程設置和教學管理,向“幼有優育”目標進一步邁進。

<strong>支教老師帶來新氣象

在惠城區馬安鎮新樂幼兒園,校園內走廊和樓道等區域掛滿了精美的手工作品,美觀舒適,充滿文化氣息。這些手工作品,都是來自市機關幼兒園的支教老師黃茹帶著新樂幼兒園老師和孩子們,利用紙皮、樹枝等廢舊材料動手做的。

新樂幼兒園校園環境得到較大改善,教育教學理念提升,與支教老師黃茹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同時是惠城區教育局為拉近公辦民辦幼兒園間辦園水平差距,實現全區學前教育優質資源共享的具體體現。

<strong>制定“支教”“督教”方案

除了選派優秀教師到鄉鎮幼兒園支教外,為更好促進全區幼兒園優質均衡發展,惠城區教育局還制定《惠城區學前教育“支教”“督教”實施方案(2018~2021)(試行)》,推行公辦幼兒園教師對農村及中心幼兒園進行“支教”“督教”。

去年11月,惠城區2018~2019學年度學前教育“支教”“督教”啟動。本學年度“支教”“督教”活動,參與教師將結合受援幼兒園的薄弱環節及實際情況,制訂幫扶計劃和目標,併入園指導,通過一系列活動及示範課,促進民辦幼兒園在制度管理、團隊建設、保育教育、家長工作等全方位的提升。惠城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活動將進一步提升區幼兒園科學辦園水平,提高幼師專業教學能力,從而讓區學前教育事業更均衡發展。

<strong>實 施 詳 情


“對口”支教制

範圍:惠城區農村幼兒園

週期:一年

形式:每年2月或7月由公辦幼兒園在職在崗教師提出支教申請,惠城區教育局統籌選派5~10名優秀教師到農村幼兒園進行支教,受援園在支教相應週期派教師(跟崗教師)到公辦園跟崗工作。

內容:支教教師結合幼兒園薄弱環節及實際情況制訂幫扶計劃,通過入園指導,參與團隊建設、跟崗活動、組織公開課、專題講座等,促進農村園在制度管理、團隊建設、保育教育等全面提升。

“導扶”督教制

範圍:惠城區中心區幼兒園(分八片區:橋西、橋東、江南、龍豐、江北汝湖、小金口、河南岸一片區、河南岸二片區)

週期:一年

形式:由市機關幼兒園、市機關第一幼兒園、市機關第二幼兒園、惠城區直屬機關幼兒園、惠城區中信第一實驗幼兒園、惠城區中信第二實驗幼兒園、惠陽直屬機關幼兒園7所公辦園組成督教小組,承擔轄督工作任務。

內容:7所幼兒園成立本園支教督教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園長總負責制,並由一名副園長分管負責,按《廣東省幼兒園督導評估方案》中隊伍建設、衛生保健工作、教育工作3個方面的指標要求落實督導工作,一把手負總責,堅持“督導幫扶”的原則,沒有成效不脫鉤,認真做好相關工作,確保督教工作制度化、規範化、質量化。

公辦幼兒園優秀教師到鄉鎮幼兒園支教,是惠城區教育局推進學前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力舉措之一。在制定公辦民辦幼兒園“支教”“督教”制度前,該局近年來通過實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支教活動,努力為實現全區學前教育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均衡、更可持續發展而努力。

<strong>支 教 故 事

<strong>駱秀萍

<strong>開展區域教學 讓孩子自主活動

去年3月,市機關第一幼兒園副園長駱秀萍來到惠城區汝湖鎮新光幼兒園支教,對幼兒園管理、隊伍培訓、課程建設、家長工作等方面,進行全方面支教和幫扶。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新光幼兒園在環境創設等方面得到提升,校園環境煥然一新。教師們的觀念和理念也得到轉變,區域活動的組織與指導、設計區域環境等方面的能力明顯有了提升。連同孩子的生活能力、創造力等綜合能力,也一起提高了。

駱秀萍告訴記者,支教之初,她重點了解了新光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制訂了詳細支教計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

首先是入園指導。駱秀萍首先是通過講座,給新光幼兒園的教師們傳授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

“在幼兒園課程方面指導也比較多。”駱秀萍說,通過入園指導,新光幼兒園開展室內外區域活動一體化建設,以區角形式來開展、豐富教學活動和戶外區域活動。老師對孩子進行個性化指導,因材施教,使孩子個性化得到發展。駱秀萍說:“開展班級區角活動,建設語言區、益智區、科學區、生活區、建構區等,讓小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進入不同的區域玩耍。在室外設置創意區,鼓勵孩子收集一些材料進行創作。另外,戶外區域還設立玩沙區、野炊角、敲打區、釣魚區等,讓孩子自主活動。”

駱秀萍所在的市機關第一幼兒園還常常邀請新光幼兒園老師來園交流,觀摩學習,講解園內在環境創設、區域教學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邊講解邊指導培訓。通過支教,兩所幼兒園的老師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橋樑,遇到什麼問題,都能及時通過群組溝通解決。

“雖然只是一位教師去支教,但其實是我們兩所幼兒園的教師團隊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一種優質資源的共享。”駱秀萍說,此次支教快結束了,但兩所幼兒園的關係不會變,下學期還將制訂進一步計劃,在後勤管理、檔案管理等方面進一步幫扶。

<strong>盧春梅

<strong>開設客家課程傳承本土文化

去年3月,市機關幼兒園老師盧春梅來到惠城區三棟鎮中心幼兒園支教。在支教的兩個學期裡,盧春梅通過培訓、開展交流研討、現場規劃指導,帶領老師們梳理資源、確定教育內容,整合課程、確定教育目標,圍繞目標、科學制訂計劃,力求把三棟鎮中心幼兒園變成有特色、高質量的幼兒園。

“第一步就是給老師們開展各種理論培訓,提升教育理念。”盧春梅告訴記者,在支教期間,她陸續開展了《幼兒園課程體系簡述》《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環境創設》《利用生活資源建構自然清新的教育環境》《怎樣制訂與幼兒園課程內涵相結合的月計劃》《怎樣召開班級家長會》《客家民間遊戲的開展》等專題培訓,以提升老師的教育理念。

此外,盧春梅還和其他老師一起,對幼兒園所在地區特有的自然資源、傳統文化資源、社區資源等進行了有效梳理,並挖掘、篩選、整理出優秀的本土文化教育內容,確定教育目標:立足當地資源,分層開設客家文化課程,傳承客家文化,實現辦學個性化、特色化、多元化,讓幼兒學有所獲,學有所樂。“三棟中心幼兒園地處客家地區,本土方言是客家話,擁有豐富的客家文化資源,本園教師和幼兒多為客家人。”盧春梅說,因此決定把客家文化融入教學課程,圍繞客家美食、美景、名人、風俗、傳說、兒歌、童謠等內容作為教學內容。

盧春梅說,為辦成有特色的幼兒園,把課程分兩種模式:基礎課程和特色課程。基礎課程包括:學習活動、遊戲活動、體育活動、生活活動;特色課程包括:鄉土特色美工(石頭、竹子、木頭等)、客家民間遊戲(滾鐵環、抬花轎、推雞公車等)。“這些特色課程都是身邊容易取材、花費不多的,比較適合幼兒園的園情,易於開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