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隆新能源“自曝家醜”:原董事長魏銀倉涉嫌侵佔公司利益超10億

銀隆新能源“自曝家醜”:原董事長魏銀倉涉嫌侵佔公司利益超10億

11月13日,據銀隆新能源微信公眾號消息,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1月7日發佈聲明稱,公司新一任董事會、監事會及公司管理層在履職過程中,發現原董事長魏銀倉、原總裁孫國華涉嫌通過不法手段,侵佔公司利益金額超過10億。目前,公司已向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珠海市公安局經偵支隊進行報案,相關機構已正式受理。

2018年10月18日,公司正式就三起大股東及關聯方侵害公司利益事項向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已經正式受理。三起案件標的總額超過7.8億元,其中本金部分6.8億元。

對於關聯交易中涉嫌刑事犯罪的,公司已經向珠海市公安局經偵支隊進行報案,經偵支隊已經正式受理報案,涉案金額2.7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總部位於珠海,是一家以鋰電池產業為經營核心,集電動汽車動力總成、整車製造、智能電網儲能系統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新能源高新技術企業,註冊資本11億元。

銀隆新能源“自曝家醜”:原董事長魏銀倉涉嫌侵佔公司利益超10億

數據顯示,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持有銀隆新能源17.46%的股權。在格力的空調業務走向成熟後,董明珠展現出對其他領域的興趣。比如說銀隆新能源,就是董明珠在電動汽車領域的一次冒險嘗試。

2016年董明珠就曾力主格力以130億元的估值收購銀隆新能源,她表示,收購銀隆是因為它當時與格力可以是一個完美的結合,但此舉遭到股東大會的反對。但董明珠不僅沒放棄造車夢,還宣佈以個人資金入股銀隆,拉來了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參與投資。據悉,董明珠以個人身份不斷增加在銀隆新能源的持股比例。截至2017年5月,董明珠在珠海銀隆的持股增加到17.46%,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據統計,在這一過程中,董明珠個人累計為銀隆新能源投入了近20億元。關於智能裝備,董明珠曾經在股東大會上如此表述:“我們的智能裝備在建設成長中,銀隆恰恰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平臺,在智能裝備(方面)格力能為銀隆提供服務,我們成為供應商。在設備上給我們打開了一個通道。這也在汽車領域為格力提供更多的成長空間。”


銀隆新能源“自曝家醜”:原董事長魏銀倉涉嫌侵佔公司利益超10億


但是董明珠投資後,銀隆新能源卻屢屢陷入風波之中。

銀隆新能源的經營業績下滑,今年1月陷入了討債風波,拖欠供應商貨款總額達到12億元。隨之而來的是IPO計劃擱淺,隨著國內智能客車的崛起,銀隆自身在電池研發和整車製造商都不佔太大優勢,因此在業內人士看來前景黯淡。

今年8月30日,董明珠也曾力挺銀隆新能源。她表示,“北京的公交車基本都是銀隆的,銀隆這個項目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主要是企業有一些管理漏洞。”

在格力電器三季報當中,並未披露跟銀隆新能源交易的相關信息,不過在2018年半年報當中,格力電器對兩者的關聯交易進程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披露。

“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由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持股5%以上,2018年上半年跟格力電器展開了大量關聯交易,其中格力電器向銀隆新能源的銷售收入達到了2.43億元,佔同類交易金額比例的0.31%,而公司總獲批的關聯交易額度為190億元;另外,格力電器向銀隆新能源的關聯採購新能源車輛及儲能設備是798萬元,作為固定資產採購,佔同類交易金額比例的10%,相關關聯交易獲批額度是10億元。格力電器稱,上述關聯交易價格都是“市場價格”。

銀隆陷入多事之秋,對格力電器來說,讓管理層頭疼更多的,可能是是應收賬款的問題,在2018年6月底應收賬款披露的明細裡面,格力電器對銀隆新能源的應收賬款達到10.45億元,比2017年底的7.84億元大幅增加了33.3%。然而,2018年半年報當中格力電器對這超過十億的應收賬款,只作出了6614萬元的壞賬計提。

銀隆新能源“自曝家醜”:原董事長魏銀倉涉嫌侵佔公司利益超10億

銀隆則聲稱,前任高管侵佔公司利益也是超過10億元。外界也開始擔心此次事件會否影響銀隆方面清償對格力的欠款。格力電器10月30日公佈了2018年三季度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487億元,同比增34.11%;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211億元,同比增36.59%,基本每股收益3.51元。

如今,董明珠曾提及的銀隆新能源的“企業管理漏洞”一語成讖,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從2017年11月到2018年4月,5個月時間裡,銀隆法定代表人更換了4輪,從創始團隊的魏銀倉、孫國華,再到早期投資人代表盧春泉,現在是曾任職格力電器的賴信華;董事長換了三任;公司總裁也從孫國華變成了賴信華。

賴信華此前是格力電器鄭州公司總經理,在格力電器工作超過十年。2017年6月,其加入銀隆任副總裁,負責生產,2018年3月正式出任銀隆總裁。

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亦曾表示,造成銀隆目前困境的主要是歷史遺留問題。如,以前內部根本沒有管理,新團隊接手之後首先從管理進行梳理,發現公司沒有標準工時和定崗定編,公私不分、人浮於事的問題很多,沒有成本控制,沒有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