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界臺胞舉行座談會學習貫徹最新涉臺重要講話

北京各界台胞举行座谈会学习贯彻最新涉台重要讲话

1月3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北京市臺聯供圖 千龍網發

千龍網北京1月5日訊 (記者 劉美君)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3日在京舉行,首都各界臺胞臺屬、黨派團體及涉臺大陸學者代表60餘人參會。

北京市臺聯會長高峰2日在人民大會堂參加座談會,聆聽完重要講話感慨萬分,“既歡心鼓舞令人振奮,又感到自身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他認為,重要講話高屋建瓴、著眼大局,具有引領和指導意義,很多內容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中央對臺方針政策。

比如:“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傳遞出黨中央的決心和信心;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體現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華智慧;“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體現出黨中央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的利益和感情。

回顧40年風風雨雨,高峰表示,許多重要節點和重要事件仍歷歷在目。

1979年1月1日,《告臺灣同胞書》發表,開啟兩岸關係發展的新階段。親情呼喚,叩開沉重大門,骨肉同胞重逢化作淚水的歡笑; 1992年九二共識,汪辜會談為歷史刻下新的座標; 2000年政黨輪替,臺海危機,海峽兩岸風雨中兼程; 2005年3月14日(反分裂法),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2008年,兩岸直接三通,天塹變通途;親情化堅冰,兩岸一家親;我們秉持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精神,採取積極的政策措施,按照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把握節奏、循序漸進的思路,推動兩岸關係不斷改善發展。

高峰介紹,一直以來,北京市臺聯創新服務檯胞方式,組織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成功打造16個品牌項目集群,與島內162所各類高校中近70所建立聯繫。同時,打造“一書一劇一片一冊”立體宣傳格局,成功出版《番薯仔兩岸留痕——京華老臺胞口述人生》,話劇《故園》被列為北京市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重點舞臺劇目,政宣片《我們的家——北京臺灣會館》成為宣傳臺灣會館的精美名片,《光陰的故事》電子畫冊則將老臺胞愛國愛鄉的動人事蹟在網絡上推廣,在線觀看超1億人次。與此同時,修繕擴建百年曆史的臺灣會館,每年接待萬餘人次參觀和交流,舉辦各項展覽、發佈會、座談、研討等活動百餘場,2017年,北京市將其列為北京市對臺交流基地,2018年則被國臺辦列為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而備受關注的“科舉制度在臺灣——臺灣進士展”成為全國獨家擁有知識產權的展覽品牌,並多次在島內和大陸多個省市巡展,為兩岸一家親在歷史上再添有力舉證。

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strong>。高峰表示,今後,要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緊抓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性機遇,充分發揮人民團體的優勢和“親情、鄉情”的有利條件,全面推進京臺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為祖國統一大業作出新貢獻。

“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也是歷史必然。”作為臺商,北京臺資企業協會榮譽會長黃紫玉認為,此次重要講話句句暖心,激勵臺胞與大陸同胞並肩攜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同努力。“今後會一如既往關心祖國的和平統一及民族復興大業;秉持民族大義,致力推動兩岸社會融合發展。”

北京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齊靜在座談會指出,重要講話全面回顧70年來兩岸關係取得的突破性進展,闡述在民族復興征程中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政策主張,是一篇指引新時代對臺工作的綱領性講話。

齊靜強調,北京作為首善之區,要切實推動北京“55條”措施的落地落實,為臺灣同胞在京就學、實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同等待遇,為臺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把實事辦實、把好事辦好,讓臺胞有獲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