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更換子線後,主線也要相應調整,不更換的話有什麼後果

為什麼說更換子線後,主線也要相應調整,不更換的話有什麼後果

臺釣線組中的主子線搭配是有講究的,粗略的公式是子線線號略等於二分之一主線的線號,為什麼這麼個公式,或者說這樣搭配的起因已經找不到理論根據了,但是在實戰中,會發現這樣的搭配是較為合理的一個搭配公式。但是在實戰中,不少釣友的習慣是更換子線,而不對主線做調整,如果更換的子線線號接近,問題倒是不大,但是更換線號超過1個號以上,那就有點問題了。

為什麼說更換子線後,主線也要相應調整,不更換的話有什麼後果

問題一、不換漂,線號不同,相對浮力不同;比如我們本來使用1.5的主線,0.8的子線,但是實戰中總覺得0.8的子線略有擋口,更換成0.6的子線。這裡會產生一個問題,在浮漂不變的前提下,鉤餌的壓漂目數是沒有變化的,但是主線相對於子線的浮力是增加的,在子線0.8時,漂組的相對平衡,改為子線0.6時,漂目實際上會上浮,如果餌料的比重也不大的話,這就很有問題了。

問題二、換漂換線,不換主線,漂組的靈敏度有變化;更換子線,同時更換浮漂後,即使重新調漂,主線不做相應的調整,且更換後的線號大過1個號以上,水深不變,那麼子線在水底的彎曲程度是不一樣的,自然就會導致漂組的靈敏度變化。

為什麼說更換子線後,主線也要相應調整,不更換的話有什麼後果

問題三、相對打結拉力值出現變化,切線的可能性會增加;比如我們說2.0的主線,大約是6.5KG左右,但是實際上切線瞬間值應該是6.5x70%=4.55kg,原子線1.2,切線瞬間拉力值應該是5.1x70%=3.57kg,兩邊的數值是比較接近的,但是此時更換了一下,子線改為0.8,0.8的子線拉力值大約是3.8kg,瞬間切線值是3.8x70%=2.67kg,這個和主線打結拉力值差距比較明顯了,在有魚上鉤,提魚上岸的時候,這種拉力值之差也是導致切線的原因之一。

為什麼說更換子線後,主線也要相應調整,不更換的話有什麼後果

需要說明的是,不管是打結拉力值還是拉力值,並不是說這個值就等同於能釣等同重量的魚,魚在從水面下到水面的過程中,還需要承受水的阻力、魚的自身重力等不同力量,尤其是魚在掙扎時,魚尾、魚身拍水的力度、方向不同,都是有影響的,所以並不能以打結拉力值代替魚線極限釣重。我們在正釣時,線組的搭配只要大致符合子線和主線相差大約是1倍,基本上就能適應大多數魚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