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并不是战无不胜的,其实你可以从这些缺点入手

导语

真正极致的时候,也可能就是它生命结束的时候,更何况微信并不那么完美。

微信并不是战无不胜的,其实你可以从这些缺点入手

张小龙有他的笨,但他创造了微信,中国几乎每人一个微信号。微信日活10亿,但仍在不断被吐槽,每天有一亿人教张小龙如何做产品。任何一款软件都可以被做到极致,但真正极致的时候,也可能就是它生命结束的时候,更何况微信并不那么完美,下面我们来细数一下你可以从微信的哪些软肋下手打败它。

<strong>微信里收到的语音没有进度条,听语音的时候必须从头开始听。

这一条大概可以被评为微信最坑bug,没有之一。由于微信可能会随时切换耳听模式和外放模式,有时候从耳听模式切换到外放模式,或者在听一段语音中间有句话没听清楚,想要重新听一下那句话的时候,必须要从这条语音的最开始开始重新听。而如果,你的聊天对象是长辈那个年纪的人……下面的话已经不忍心说出口了。长辈一般都会发几十秒的语音给你,那么如果中间有没有听清的句子,劝你放弃好了,不要为难自己。

其实微信做语音聊天是为了增强这种即时消息的方便性,但有时候一种功能想要做到一定效果的时候也会在某个方面起到相反的作用。这种无法控制进度的长语音传送,有时候会增加人们沟通的时间或者其他成本。要么就是在语音识别方面增强技术,让每一条语音都可以被精准地转换成文字,但由于中国地方口音的差异性,要实现这一条似乎要跨越很大的难度。而第二种解决办法大概只能在语音信息上增加可以调节的进度条,让长语音信息不再困扰着用户。

目前市面上除了微信以外,大概流量和日活最高的要数QQ。QQ和微信同属一家,在微信开发了语音消息的功能以后,QQ也同样开发了这一功能,可是也并没有解决这一用户痛点,所以新的软件想要打败微信也并非无迹可寻。

微信并不是战无不胜的,其实你可以从这些缺点入手

<strong>未经同意就会被拉进群。

这个缺点似乎有一种在未知情况下被捆绑消费的感觉。无论是在过去的传统消费情况下,还是如今互联网快消的情况下,在未知情况下的被捆绑消费都是令人反感的。在社交领域也同样如此,在未知情况下被拉进一个群,而这个群里有熟人和生人,这里就存在了熟人社交和生人社交两种的混杂。微信可以被定义为熟人社交,虽然人们常常抱怨这种社交有时会带来很大压力,但生人社交对一部分人来讲同样意味着压力,更何况还是在没有被提前告知的情况下参与这种生人社交。

而这里的熟人社交,同样也存在着与朋友圈不同的社交压力。因为这里被拉进群的成员,有时存在着复杂且隐性的人际关系。群主也许并不清楚群成员之间可能存在着何种复杂隐性关系,却在群成员未知的情况下将他们圈进同一个社交场景之内,这两种情况便成了最大的病结。

这里并非否定生人社交的生存性。陌陌和探探的理念就是生人社交,就连罗永浩也做起了聊天宝,将社交分为生人和熟人,可见生人社交其实是有一定市场的,只可惜罗永浩将聊天宝做成了大杂烩,毁了它的纯粹性。

<strong>朋友圈看不到非好友的评论。

这一条在很多吐槽朋友圈压力大的人看来可能并不算是缺点,但是的确是微信传播的局限性,可能也正是微信与微博的不同之处。这里还是主要想谈一谈朋友圈社交压力,这也是一个突破微信的重大缺口。

微信并不是战无不胜的,其实你可以从这些缺点入手

很多用户在使用朋友圈的时候,由于好友鱼龙混杂,因此每发一条朋友圈都要思前想后,因为每一条朋友圈都代表着自己在向朋友圈所有的好友展现自己的人设,当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设是完美无瑕的,这就造成了发朋友圈前后的焦虑感。发之前犹豫不决,发之后焦虑不安。

的确,朋友圈是有分组功能,但是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懒得分组,于是很多编辑好的朋友圈草稿被删除。之所以懒得分组,是因为微信就是一个IM(即时通讯),所谓即时通讯就意味着一个字:快。如果发一条朋友圈要浪费用户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思考如何分组,那么这项功能很快就会被用户摒弃掉。

现在升级后的微信又出了一个视频动态,据张小龙说这项功能是为了让用户展现更真实的自己。虽说视频社交在5G的发展下会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向,但用在这里感觉并未减少朋友圈社交压力,反而成了一个鸡肋功能。未来能着实解决这种社交压力的软件应该会给微信带来一定的威胁。

<strong>看不到谁在线。

能看到谁在线或者不在线,好像用户第一个想到的会是QQ,“在线”或“下线”这两个词也是从QQ那里延续下来的。张小龙在最初做微信的时候,就是说要做一个与微信不同的社交软件,不需要用户长时间停留在这款软件上等待回复,而是发完就走,不在乎对方是否能接收到,或者对方何时能回复消息。但张小龙当初似乎忽略了这样一点,随着微信用户的增长,人们已经基本脱离了传统运营商提供的短信甚至电话服务,选择使用微信成为日常各种社交通讯工具。在这样的情况下,微信消息传送和回复的确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是否该在“是否在线”这一功能上做一些调整呢?

由于微信缺乏这一功能,所以很多人喜欢在找一个人说事情的时候先问一句“在吗?”,这一习惯也遭到很多用户的反感,而微信如果能加上“是否在线”功能,大概也可以让许多反感到抓头发的用户少掉点儿头发。

<strong>撤回消息时会有提示,而有提示就要有解释。

“可以撤回”这个功能被开发之后可谓是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这也算是对微信这种即时通讯的一个重大缺点的弥补。但是最近有很多用户大概都有这样一种困扰,就是每次撤回一条消息的时候总要向对方解释一下撤回的原因,心累!又或者对方看见撤回了一条消息的时候,总是忍不住问一句,你撤回了什么?你不问,对方不说,更难受!但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越来越离不开这个功能。那么如何能解除这个焦虑呢?很多用户表示希望撤回以后不要有显示,因为本身被撤回的信息也是不希望被看到的。

<strong>消息发错了可以撤回,红包发错了无法撤回。

这一条显得有点不可理喻了。为什么消息发错了可以撤回,红包发错了不能撤回,在逻辑上真的没有办法说通。

微信并不是战无不胜的,其实你可以从这些缺点入手

微信红包最早是在2014年微信5.2版本出来以后,仅用两天时间,微信群中抢“新年红包”就呈现刷屏之势,并随着春节假期的到来愈演愈烈。一开始微信利用踩准时间点,满足用户需求,一起玩激发用户关系链,通过利益黏住参与人的理念来开发了这一功能,的确在一轮又一轮的节日中掀起了红包潮流,逐渐地,微信红包演变成了用户日常的消费方式,我们也看到了这背后的真相:支付方式的战役。聊天宝也想利用利益来增强用户粘度,在聊天宝里大量红包打赏。我们看到,通过一个微信红包到后来衍生出很多靠利益诱惑吸引用户眼球的产品,过去的拼多多,支付宝,到刚刚做过发布会的聊天宝乃至王欣的马桶MT。

这些效仿微信的软件之所以会被微信打败,是因为只看到了哪项功能受到用户的欢迎,有可能会换取大量的流量,却看不到用户的痛点所在,如果能有一款能够解决用户痛点的软件,那应该会比前者走的更远。

<strong>群消息无法屏蔽,只能免打扰,浪费流量和内存。

流量和内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彻底替代了电话费和短信费。有网友调侃到,当你需要16G内存的时候,苹果出了8G和32G,当你需要32G的时候内,苹果出了16G和64G,当你需要64G的时候,苹果出了32G和128G。买不起最高内存量的手机,你的内存就永远不够用,每天打开任何一款软件都在提醒你内存不够,及时清理。而我们会发现,微信其实占据了手机内存最大的使用空间,这中间就包括了很多无用的信息接收和缓存。

现在每个人至少都有十几二十个聊天群组,而这些聊天群组每天真正能用到的有效信息却并不多。可是这些无用信息却老是能占据我们宝贵的内存容量。同时每天处理这些信息也是对时间和精力成本的一种负荷。如何能屏蔽群里无用的消息,只接收有效信息,仍然是一个很好的“趁虚而入”的突破口。

<stron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定可以解决这一困难。

张小龙曾在4小时演讲时候说到:“每天有1亿用户教我如何做产品。”的确,每一款产品出来以后都会褒贬不一,但是张小龙忽略了这1亿用户里面其实隐藏了很多真实用户痛点,也就是微信真正需要改进的地方,更可能是未来微信可能被打败的弱点。

像前面所讲到的那样,很多软件开发者看到的都是哪项功能能够吸引广大用户,却看不到用户真正的痛点在哪里,那些痛点才是需要软件开发者去解决的问题。

张小龙不在意的问题,你在意了,并且想办法解决了,也许你就会成为下一个张小龙了。

编辑|钱馨瑶 校对|坚果 视觉|牛小伟

<strong>∙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