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世界一流,南方電網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綠色新動能

在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的歷史機遇下,粵港澳大灣區正邁步向國際一流灣區前進。

區域振興,電力先行。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孟振平表示,南方電網將積極推進高質量發展,服務好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全力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注入綠色新動能。

邁向世界一流,南方電網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綠色新動能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 供圖

<strong>重點工程投產,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產業轉型升級

南方電網公司2018年重點工程——500千伏甲湖灣電廠送出線路工程日前順利投產。該工程輸電線路全長191公里,是廣東電網近十年來輸電線路最長的工程,將為珠三角東部地區新增200萬千瓦電源出力。

“甲湖灣送出工程是名副其實的‘及時雨’”,據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基建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工程途經汕尾、河源、惠州三地,以191公里的輸電線路問鼎廣東電網交流輸電線路的十年之最。工程最終將電能通過惠州電網樞紐,送往珠三角東岸廣州、深圳、東莞、惠州及東部其他地區,保障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廣東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的用電需要。

以作為“世界工廠”的東莞為例,甲湖灣工程為東莞及時增加了外部電力供應,緩解東莞負荷增長壓力,改善投資環境,促進華為終端總部、京東-都市人工智能產業新城等大型骨幹企業落戶東莞和增資擴產,滿足東莞經濟轉型升級的用電需求。“甲湖灣工程投產猶如一支‘強心針’,為東莞經濟發展注入一股強大動力。”南方電網廣東東莞供電局基建部主管丁奕解釋。

甲湖灣工程只是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廣東電網多措並舉,攻堅克難,已提前完成8項年度工程項目,包括保障2018-2020年廣東電力供應項目和城市保底電網項目,為服務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助力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騰飛打造了更加堅強的電網。

邁向世界一流,南方電網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綠色新動能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 供圖

<strong>優化營商環境,“獲得電力”為廣東率先實現全面小康添動力

為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東電網公司提前做好部署——在佛山、東莞、中山、惠州、江門、珠海、肇慶等地實行新增的報裝容量200千伏安及以下客戶低壓供電,環節由原來5個減少到2個,用電申請到裝表接電從平均80天壓縮到11天內,實現客戶接電“零投資”,大幅提升小微企業接電便利性。

邁向世界一流,南方電網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綠色新動能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 供圖

去年10月,世界銀行發佈的《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我國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營商環境”指標排名位列第78位,而“獲得電力”是營商環境中的一項關鍵指標。對標世界一流,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今年提出了明確的目標:“2018年創一流地市供電局獲得電力比肩世界排名60名,2019年所有地市供電局獲得電力比肩世界排名50名。”

據瞭解,為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截至目前為止,廣東電網已陸續出臺26項措施,從提高企業用電便利性以及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等方面進一步優化粵港澳大灣區營商環境。數據顯示,小微企業裝表接電環節減少60%,平均用時縮短超85%,過去3年已累計為客戶節省投資成本131億元。

<strong>構建智能電網,讓老百姓享受世界一流的用電服務

99.999%是什麼概念?在電力行業裡,就是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僅5分鐘,這是世界一流水平。這個看似近乎完美的數據,在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在橫琴自貿區都已經實現。

國家能源局發佈《2017年全國電力可靠性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400多個地市級供電企業全口徑範圍停電時間排名中,廣東電網佛山供電局供電可靠性位居全國第一,用戶平均停電時間為2.28小時/戶,遠低於全國平均值16.27小時/戶,深圳、廣州、東莞、中山供電局分列2、3、5、9名。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供電可靠率何以引領全國?智能電網功不可沒。

2秒鐘!從故障停電到覆電,只需眨兩下眼的功夫,這個過去無法想象的“奇蹟”在位於佛山南海區的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內早已成為現實。“這項絕技名為‘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技術’,是佛山供電局主要承擔的國家‘863’項目成果。正是這項革命性技術確保了99.999%供電可靠率的實現。”佛山供電局生產技術部負責人歐繁說。

傳統上,電網故障花費數十分鐘搶修覆電已算快速,高新區電網如何能在2秒內實現“自愈”呢?關鍵就在於實現了故障隔離“秒級”響應。據歐繁介紹,自愈系統能在0.05秒以內定位故障區,在0.1秒內“切除”故障,在0.4秒內實現故障隔離,在2秒內實現網絡重構,恢復非故障區段供電。作為全國首個投運的智能配網自愈系統,該成果自2015年初通過國家驗收後,已使配網自愈技術示範區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降至5分鐘以內。

到2020年,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公用電纜線路配網自動化自愈實現率將達到100%,全部採用自愈式配電自動化建設,同時公用電纜線路自動化覆蓋率也將達到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