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師四大風格,自成一體,你是哪種風格?

培訓師四大風格,自成一體,你是哪種風格?

<strong>授之於魚不如授之以漁

現如今各式培訓課程層出不窮,這個老師那個大師,學員關注課程內容的同時也應關注培訓老師的真正實力,畢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跟誰學比學什麼更重要!

有的人認為一個老師講得深奧,很難讓學員理解,那麼這個老師必定就是高手,因為他講的東西別人都不懂。

是這樣嗎?絕對不是。如果老師講的學生弄不明白,只能說明老師對自己所講的東西還沒有真正地消化搞懂。因為真正的大師講課,都是通俗易懂、深入淺出,不會故弄玄虛、故作高深的。
譬如高僧講佛,都喜歡講人們熟悉和淺顯易懂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奧的哲理,男女老幼、善男信女們在下面聽得津津有味。反之,如果你喋喋不休地講“佛告訴菩提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肯定就沒有人聽了,因為別人聽不懂。

同樣,作為一名高明的培訓師,他講的課程更容易讓人回味無窮而不是高深莫測。

總是有培訓師會問:

“我應該具備什麼樣的風格?”“我最適合哪種風格?”“我應該向誰學?”

其實,我們不用刻意追求哪種風格,形成自己本色的風格,才真正屬於你自己。但是,要秀出真正的自己,在自己的風格形成之前,可以先模仿一種典型的風格,然後融會貫通,內化為自己的風格。我們把培訓上的風格分為教士風格、學院風格、教練風格和演藝風格幾種。

培訓師四大風格,自成一體,你是哪種風格?

<strong>1.思想性為主的教士風格

教士風格在20世紀80年代期間居多,那個時期挖掘出一些成功學的大師,如卡耐基等,他們本身就是成功人士,通過當眾演講,可以說是“現身說法”。所以他們的演講內容帶有思想性的特點,獨特之處也是在於思想性。

培訓師四大風格,自成一體,你是哪種風格?


<strong>2. 理論性為主的學院風格

學院風格就是學者風格,它的特點在於理論性強,理論框架非常好,能發人深省。比方說講人力資源,學院派的老師進行授課一定會這樣講:先講人力資源的發展史,然後是人力資源的拓展和內涵,最後講人力資源在實踐中的運用,但實操性的東西不會很多。

培訓師四大風格,自成一體,你是哪種風格?


<strong>3.實踐性為主的教練風格

教練法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此風格是通過不斷地演練提升聽眾接受掌握程度。演練時特別注重對於每個人行為的具體點評,如果你忽視了一個人,他的進步就會打折扣,這和一般教育有很大的不同。

培訓師四大風格,自成一體,你是哪種風格?


<strong>4.表演性為主的演藝風格

演藝風格,就像演員演出一樣。如果說教練風格在於它的實踐性,那麼演藝風格則在於它的表演性和娛樂性。現在許多知名的演講培訓師就是這樣一種風格,他們會用演藝圈裡慣常用的方法來做培訓。

比方說,他們會做大幅海報,把自己親切的笑容放在上面。他們的培訓現場是這樣的:當他們進入培訓現場的時候,全體起立,熱烈鼓掌,燈光、音響全部打上。講解 時也是這樣,先要熱身,然後全體起立,做各種動作。通過肢體的運動,促使大家放鬆,然後在聽的時候,學員就會進人一種境界。但是,最近幾年,演藝風格有衰退之勢,因為它存在一個致命的弱點內容不深刻。

培訓師四大風格,自成一體,你是哪種風格?


就目前的演講口才培訓行業來說,任何課程都面臨一個實際落地應用的問題,更需要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培訓,所以我們更傾向於教練型的風格。

培訓風格是培訓師成熟的標誌,同時風格又是通過長期的歷練形成的,猶如釀酒,經久乃成。所以,只有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別人聽一次就愛不釋手,百聽不厭,這才是真正有造詣的培訓師。

<strong>那麼,假如同是培訓師的你,是哪種風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