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裁員潮將蔓延擴散 自主和新勢力或成“主戰場

春江水“寒”鴨先知,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美國車企三巨頭髮起的大規模裁減員工、關閉工廠等動作,再一次揭開了汽車產業面臨的重重危機,即便是第一大產銷國也難以倖免。


汽車業裁員潮將蔓延擴散 自主和新勢力或成“主戰場


中汽協產銷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9.8萬輛和254.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8.9%和13.9%。這是繼今年7月份以來,車市連續5個月呈現出銷量下滑態勢。1-11月,我國汽車累計產銷分別完成2532.5萬輛和254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6%和1.7%,產銷量增速繼續回落。

雖然最終數據還沒出來,但業內普遍預期2018年的新車產銷量將成為三十年來的首次負增長。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指出,在整體經濟放緩的背景下,今年車市出現負增長也是正常,“有增有負才有利於產業健康發展,只有經歷新一輪的資源整合、優勝劣汰後,不那麼好的企業才有被整合出去的可能。”

<strong>車市寒冬下 近半數車企業績預期不樂觀

在車市銷量寒冬的大環境下,各車企的具體情況如何呢?由蓋世汽車發起的在線調研中,數百位產業人士踴躍參與,並對其所在企業2018年的業績做出預判。


汽車業裁員潮將蔓延擴散 自主和新勢力或成“主戰場


調研結果顯示,超過三成(佔比32%)的參與者表示2018年公司業績“極大可能出現負增長”,同時16%的人認為將“低於市場平均增速”。還有四分之一的參與者表示,公司業績將“與市場平均增速持平”或“高於市場平均增速”。從該項調研情況來看,未來接近半數的車企將出現生存危機。

值得注意的,在這場危機爆發前,有關車企降薪裁員的消息已經開始喧囂塵上。日前,有不明信源曝出一汽-大眾員工座談會的部分內容,其中提到2019年4月份後工廠將進行單班生產,且所有人工資都會降低,不僅僅是工人;另外,自主品牌北汽銀翔則直接陷入停工破產的漩渦當中,後來雖在合川政府以及北汽集團的介入下恢復生產,但其是否具備強大的競爭力來撐過車市寒冬,目前都還是未知數。

<strong>佔比13%的車企已到生死存亡時刻

那麼,你所在的車企“降薪裁員”了嗎?在數百人參與的調研結果中,我們頗感欣慰的看到,46%的從業者表示企業沒有降薪更沒有裁員,甚至還給員工上調薪資,此類企業能夠在車市寒冬穩步向上,必然離不開長久以來的沉澱和精心佈局。


汽車業裁員潮將蔓延擴散 自主和新勢力或成“主戰場


有人歡喜有人憂,接近兩成的參與者表示,公司已經有“降薪”或“裁員”動作。有匿名參與者留言稱:“GM每年最後一個月份都雙薪,今年破天荒居然單薪,足以證明車市寒冬的厲害”。不過,還有更厲害的,13%的參與者表示:公司“即降薪又裁員”,看來這部分企業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非常時刻。

據瞭解,當經濟情況不好時,車企首先做的就是增加經銷商庫存;其次,當庫存達到經銷商承受的上線時,便會在營銷上採取措施,如促銷、降價等;若此舉仍不管用,就會採取第三招:減產、降低銷量目標。

但是,對於命懸一線的企業而言,上述三種常規方法顯然難以奏效,為求自保企業往往還將通過裁員、關閉生產廠重組等方式降低成本。今年下半年以來,美國車企三巨頭就開始不約而同地展開了大規模裁減員工、關閉工廠等動作:2018年11月,通用汽車累計裁員人數或達到14700人,全球範圍內的7個生產基地也將關閉;與此同時,福特汽車宣佈將在全球裁員2.5萬人;另外,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FCA)將於2019年解僱意大利都靈Mirafiori工廠3245人,裁員數量佔據了該工廠工人總數的一半。

<strong>自主和新勢力成裁員“主戰場”

好在三大車企巨頭的裁員風波並未切實波及到中國市場,目前來看,國內採取降薪裁員措施的企業佔比也非常小。但是隨著中國車市的持續走低,未來裁員潮會否席捲整個汽車行業?


汽車業裁員潮將蔓延擴散 自主和新勢力或成“主戰場


汽車業裁員潮將蔓延擴散 自主和新勢力或成“主戰場


面對此問題,超過六成參與者認為未來裁員潮會成為趨勢,同時,傳統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將成為降薪裁員的主要陣地。

根據乘聯會與威爾森的聯合最新預測,2019年1月,我國乘用車市場批發量預計為226.0萬輛,同比2018年1月萎縮6.6%,其中轎車市場114.5萬輛,同比萎縮1.2%;MPV市場15.5萬輛,同比萎縮10.9%;SUV市場96.0萬輛,同比萎縮11.7%。由此可見,我國汽車市場產銷高速增長的時代怕是真的已經過去了,低速增長或將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常態。

另一則數據顯示,2017年,統計在內的70家狹義乘用車生產企業的總體產能利用率為72.38%,與合理的產能利用率80%存在7.6個點的差距。未來隨著車市增速放緩、競爭加劇,車企產能利用率也將進一步下滑,通過裁員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將成為普遍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