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汽車業“鼠年怎麼紅”之:為尊嚴而戰還是淘金 汽車一路向西

汽車業“鼠年怎麼紅”之:為尊嚴而戰還是淘金 汽車一路向西

高飛昌/文或許有朝一日,我們會在歐洲的大街小巷看到中國汽車的身影,這一天正離我們越來越近。多家中國汽車品牌都制定了進軍歐美的計劃:吉利領克,奇瑞EXCEED星途,長城WEY,還有新造車企業中的前途汽車、拜騰汽車、愛馳汽車,都宣佈了要打入歐洲市場,而時間就在2020年(WEY的計劃是2021年)。廣汽傳祺曾計劃在2019年進入北美,但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傳祺的計劃推遲到了2020年;而長城WEY計劃在2023年進入北美。

遙想2002年,中國汽車出口量才3萬輛,而2019年出口量超過100萬輛,不得不說這是突飛猛進的增長。在近二十年裡,中國汽車出口的主戰場在東南亞、西亞、中東、非洲、拉美等國家和地區,佔據百萬輛出口中的90%。在這些市場,中國品牌有磨難也有成長,從出口低端產品到中高端車型,從整車出口到組裝出口再到在當地建廠,更重要的是,中國品牌逐漸擺脫了低質低價的標籤。

如今中國汽車品牌的出海進程還在不斷加速。長城汽車2019年在俄羅斯建立了圖拉工廠,還計劃到印度建廠。而長安汽車也有出口印度的打算。吉利汽車則通過資本收購的方式,拿下馬來西亞寶騰汽車股份、英國倫敦出租車股份,從而通過技術和產品輸出的方式進軍英國和東南亞。上汽集團旗下的上汽MG名爵,憑藉MG原本在海外的知名度等因素,在2019年出口近14萬輛,上汽大通也藉著MAXUS原本的國際影響力在東南亞等市場不斷佈局,而上汽通用五菱則是貼著雪佛蘭的車標行銷東南亞等市場。此外,奇瑞、北汽等品牌也不斷在加碼自己的海外佈局。

從本土向海外擴張,是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全球每個成功的品牌均是如此。向海外市場要銷量,成了所有中國品牌的共識。眼下,國內汽車市場調整、產能隱憂爆發、合資股比放開等環境,都倒逼中國品牌必須出海。而“一帶一路”的政策指引,則給走出去提供了諸多便利。

當前中國汽車出海還面臨一些問題。雖然2019年出口數量達到百萬輛,但實際上早在2012年就已經破百萬,也就是說最近7年來幾乎沒有增長。據商務部統計,我國汽車產量佔到全球的30%,但出口額僅佔到1.6%;我國汽車出口在貨物出口比重僅為0.6%,遠低於世界5.1%的份額。

這也從反面說明了中國汽車的海外拓展空間還很大。中國車企不滿足於本土和亞非拉等市場,而是要挺進歐美髮達國家市場。以前中國品牌早有歐美市場的衝動,會到法蘭克福車展、北美車展等國際車展上亮一亮肌肉,奇瑞、觀致、長安、華晨、長城、吉利、傳祺多個品牌都做過這樣的事,但往往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歐美市場之所以重要,不僅因為這裡是全球汽車工業的發源地,更因為其對汽車產品的高要求高標準。高技術性、高安全性、嚴苛的排放標準、複雜的法律法規,歐美市場的這些高門檻都足以成為中國品牌出海的攔路虎。而中國汽車工業起步晚,技術水平、品質和可靠性與國際品牌還存在差距,因此進入歐美市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這幾年國產別克、沃爾沃返銷美國,也許可以間接說明中國的製造水平已能夠滿足歐美市場的需求。

雖然乘用車還沒有被歐美接受,但商用客車已經開了一個好頭。比亞迪在歐洲、美國建立了事業中心,旗下車型已經進入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等主流發達國家市場,而宇通客車等傳統客車龍頭也在英、法、德、丹麥、芬蘭等發達國家實現了銷量連年攀升。

國內客車市場已經趨於飽和,倒逼客車廠不得不向海外拓展,但令人欣喜的是,中國客車不是通過性價比來取勝,而是產品技術和可靠性獲得了海外客戶認可,而支撐這一先進性的,是新能源、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在中國欣欣向榮的新技術,這也正是中國乘用車的優勢所在。

從車展秀肌肉到真刀真槍銷往歐美,屬於中國汽車的出海大時代就要來了。如果這一步能夠順利走出,那麼2020年將成為中國汽車出口史上一個值得濃墨重彩的里程碑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