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审判战犯东条,时间裁决天皇裕仁(31)

书接上文


法庭审判战犯东条,时间裁决天皇裕仁(31)


昭和天皇继位典礼

1926年圣诞节,47岁的大正天皇因中风而去世,二十六岁的裕仁得以继位成为新天皇。皇位刚坐热乎,裕仁的小圈子便按捺不住发动了一次具有侵略性的外交行动。该行动的策划人是天皇叔父东久迩稔彦,行动的安排是:蒋介石从国民党中清除共产党人,换取日本支持其成为长城以南中国的唯一统治者,而长城以北包括满洲、蒙古将归日本人控制。

计划一开始很顺利,当蒋介石巩固其在长城以南的地位时,日本却在窃取满蒙时遇上了麻烦——奉系军阀张作霖。


法庭审判战犯东条,时间裁决天皇裕仁(31)


法庭审判战犯东条,时间裁决天皇裕仁(31)


张作霖

这里涉及到一个历史关键时刻,当日本建议张作霖撤回满洲而张却执意挥军南下的时候,日本的元老们在东京的外务大臣官邸开会讨论对华政策,时间是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史称“东方会议”。


法庭审判战犯东条,时间裁决天皇裕仁(31)


东方会议

会议结束后,由时任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呈送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被中国的情报人员获得并解读后冠以《田中奏折》的名头。这份真假难辨的文件在西方国家也广为流传,根据文件所传达的意思,日本毫无疑问成了一个有野心而且疯狂的海盗国度。我记得上中学时确实在教材中有接触到《田中奏折》,大意是田中劝谏天皇日本的强国大计首先是征服满洲和蒙古,接着占领中国,然后打垮美国,最后征服亚洲和整个世界。

然而事实上,田中是在警告裕仁,对满洲、蒙古和中国的军事征服必将导致对美国的战争,而日本无法赢得这样的一场国力相差悬殊的战争,除非日本对亚洲的原料和工厂取得绝对控制权。


法庭审判战犯东条,时间裁决天皇裕仁(31)


田中义一

如今又种说法,我们所熟知的《田中奏折》实际上是出自大阴谋家铃木贞一的手笔,不知现在的教材是否还会提到《田中奏折》?!


法庭审判战犯东条,时间裁决天皇裕仁(31)


铃木贞一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