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拿50000,你只能拿5000?可能你還差這3點沒做到

昨晚和朋友吃飯的時候,他提到他公司有個和我們年齡差不多也就二十來歲的同事已經升職做到總監職位,我脫口而出問:“皇親國戚”,他搖搖頭,“清華北大”,他繼續搖搖頭,“哈佛海歸”,他還是搖搖頭。

為什麼別人拿50000,你只能拿5000?可能你還差這3點沒做到

他用理想當然的語氣說:“他什麼也不是,就普通一個本科生,但是入職到現在的幾年時間,他比拼命三郎還拼命,領導交代的事情沒有一件是完成不了,並且效率很高,更重要的是他帶領團隊的時候常常拿到月度、季度冠軍”

從他說出來的話,我就知道這貨肯定有那麼一點妒忌,不過聽他講完後,我發覺他再怎麼妒忌,在短時間內也別想達到別人的那種高度,因為他自身欠缺了3種特質。

為什麼別人拿50000,你只能拿5000?可能你還差這3點沒做到

<strong>天災人禍成為任務完成不了的完美藉口

每次有任務下來,按照我們的規劃流程,完成這個任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但在實際中總會有那麼一兩個地方碰到困難和阻礙,導致最後完成任務延時完成甚至是無法完成,事後總結的時候,我們都會聽到這樣的聲音,“不關我事,物流延遲不怪我,我又無法控制物流速度”“也不關我事,誰都想不到那個東西突然就壞了,之前測試還是好好的”……

誰都無法預料任務之外的事情,所以因為天災人禍引起的後果也無法怪誰,但是做流程做策劃的時候,難道不把這些考慮好嗎?其實很多人在做規劃流程的時候,會按照最完美、風險最低的方向進行設計,覺得自己能完美規避所有的風險,結果真正實施時,往往走在高風險的路上。

為什麼別人拿50000,你只能拿5000?可能你還差這3點沒做到

<strong>不是以結果為導向的過程都是耍流氓

我們總說要以結果為導向,說是這樣說了,但實際很多時候都會偏離這個準則,正向思維導致我們計劃是正著做,就譬如說每天起床上班,很多人都是看幾點起來,然後看還剩下多少時間,夠不夠吃早餐,吃完早餐能不能準時到達公司。不是說這個不好,但就有點被迫的感覺,並且像剛剛所說的,說不定一個塞車就打亂你所有計劃。

如果反過來想,我們需要這個時間點上班,根據這個時間點然後分解時間節點,譬如說早上9點上班,從家裡出發到公司不塞車需要半小時,塞車可能需要1個小時,加上還要花15分鐘吃早餐,那我就必須要在7點30分前離開家,才能保證我不遲到。

通過結果倒流到過程,這樣做事更顯得高效。

為什麼別人拿50000,你只能拿5000?可能你還差這3點沒做到

<strong>連溝通都不會,還妄想著做領導?

我那朋友技能是一流,但有點卻稍微顯得不足,就是缺乏溝通能力,可能應了那句:做技術的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聽指令去做事,遇到問題會處理很久,因為他的想法總是與眾不同,和其他人想不到一塊去。

溝通真的很重要,但人與人溝通容易嗎?我就覺得不容易,打個車,司機到了地方,一句話就說我在這邊,聽完之後,內心總會罵一句:鬼知道你在哪邊,接著各種輔助提示,什麼響喇叭、打雙閃燈等等,明明能夠闡述清楚的話,偏偏要搞得很複雜。

為什麼別人拿50000,你只能拿5000?可能你還差這3點沒做到

任何一個在各自領域上取得成就的老闆,身上絕對會有以上3個特質:<strong>百分百完成、高效工作、一流的溝通能力。

我們要想在職場上更進一步,先把這3個特質培養起來吧。

<strong>覺得本文不錯的,不妨轉發給身邊的朋友看看喲,點擊上方關注,每天都能接收滿滿的乾貨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