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看看是哪些人溫暖了這座城市

因為一個人,感動一座城。2018“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快來看看是哪些人溫暖了這座城市吧!

2018“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看看是哪些人溫暖了這座城市

他們中有單腿撐起溫暖幸福家庭的殘疾婦女,有帶傷上陣榮立一等功的“95後”消防員,有投身鄉村振興的民營企業家,也有用生命兌現承諾的扶貧幹部……他們是重慶的英雄,是溫暖這座城市的力量。

2018“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看看是哪些人溫暖了這座城市

從2006年至今,每年冬日,感動重慶年度十大人物評選活動都會如期而至。1月10日,2018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重慶廣電大廈演播廳舉行。重慶日報記者現場獲悉,與居民心連心的“片兒警”高萬祿,義務贍養“盲婆婆”的“金牌師傅”陳昌永,單腿撐起溫暖幸福家的殘疾婦女廖良瓊等10位榮獲2018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稱號,用生命兌現承諾的扶貧幹部楊驊、重慶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隊榮獲2018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特別獎稱號。這些分佈在重慶大街小巷、田野鄉村的普通人,因為做出了令人感動的事情,成為這個冬天最溫暖的力量。

當了20餘年“片兒警”社區裡的“家人”為他頒獎

他沒有破過什麼大案要案,也不曾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但他把25年的深情傾注給社區的每一位居民,他就是渝中區嘉西村社區的“片兒警”高萬祿。活動現場,高萬祿走上舞臺,從一群“特殊”的頒獎嘉賓手裡接過了這一份屬於他的榮耀。

在舞臺上,高萬祿的笑容溫暖,他笑的時候嘴角上揚,還掛著酒窩,和他交談時總會被他的笑容感染。當主持人問:“嘉西村有多少戶?”高萬祿脫口而出:“2308戶。”“能記住社區裡多少居民的名字?”主持人又問。高萬祿回答:“80%以上。”不僅如此,高萬祿甚至能記住社區裡70多隻寵物的名字,因為在他心中,社區就是家,把居民當家人。

當晚,為高萬祿頒獎的是一群“特殊”的嘉賓。“這位是我們的居委會副主任,這位是我們的巡防隊員,這是田孃孃……”原來,頒獎嘉賓正是高萬祿的“家人”們。他走上前去,和幾位嘉賓緊緊擁抱著說:“就算我退休了,我也會常回家看看。”

憶起丈夫剛摔斷脊柱的日子,單腿殘疾的她說生活再苦也要活下去

鄰里眼裡不服輸的“女強人”,孩子們眼裡了不起的母親,丈夫心裡一輩子的依靠……她是廖良瓊,靠著單腿撐起了一個溫暖幸福的家。但在此次頒獎舞臺上,廖良瓊多年來第一次落下淚水。她說:“生活再艱苦還是要幹活,為了活下去。”

廖良瓊今年47歲,小時候因意外造成右腳三級殘疾,行走艱難,而後與胡先國結婚,先後生育3個子女,家庭清貧卻也幸福美滿。可2006年8月,厄運降臨,丈夫胡先國不慎從核桃樹上掉下來,將脊柱摔斷,造成高位截癱,長年靠著輪椅行動。這一家人的生活從此陷入了困境。

廖良瓊很少和別人說日子有多苦,但在頒獎舞臺上,她和觀眾分享這12年走過的點點滴滴時,內心堅強的她落淚了。

廖良瓊說:“日子再艱苦,為了活下去,還是要繼續幹。”

“幹嘛?”主持人問。

她平靜地回答:“幹活啊,好好活下去。”

在廖良瓊的努力下,家裡養了豬和羊,又飼養了1500只雞,每年毛收入有5萬多元。廖良瓊暢想,明年,她要擴大養殖規模,把日子過得更好。

調解矛盾糾紛的人民調解員,現場送詩給愛妻

在陳久述看來,田間地頭沒有什麼矛盾是一首打油詩調解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來兩首。調解鄰里矛盾傳遞正能量的新鄉賢陳久述,雖然只是永川區臨江鎮隆順村一名普通的村民,卻是全村百姓最信服的人。

酷愛寫詩的他登上頒獎舞臺後,與現場觀眾分享了自己一首首調解詩背後的故事。

2003年,陳久述回鄉創業,摸索出一套科學的養殖技術,成為遠近聞名的養殖大戶,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為響應國家政策,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他帶頭關閉了收入頗豐的養殖場。由於有文化、明事理,他在村民中有了較高威望,2008年成為了人民調解員。

10年來,陳久述調解矛盾糾紛700餘件,助上千名村民化干戈為玉帛,寫下打油詩132首,傳播與人和善、鄰里和樂、尊老愛幼的做人做事道理,促進美麗鄉村和諧發展。

陳久述在外調解過無數次家庭矛盾、夫妻爭執,在家也從沒有和妻子紅過臉。陳久述說:“這麼多年,妻子是我最感謝的人,她一直默默地支持我照顧我。”

陳久述還寫了一首詩,在全場觀眾的見證下,朗誦給坐在觀眾席中的妻子——“不嫌家貧嫁小夥,相濡以沫一條心,妻是家中賢內助,深深感動我的心,今生一定對她好,海枯石爛不變心!”

詩雖簡單,但情誼深厚,現場觀眾無不動容,報以熱烈的掌聲。

2018“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看看是哪些人溫暖了這座城市


高萬祿

2018“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看看是哪些人溫暖了這座城市


陳昌永

2018“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看看是哪些人溫暖了這座城市


廖良瓊

2018“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看看是哪些人溫暖了這座城市


曾令華

2018“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看看是哪些人溫暖了這座城市


程祖全

2018“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看看是哪些人溫暖了這座城市


李則民

2018“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看看是哪些人溫暖了這座城市


吳貴生、解一香

2018“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看看是哪些人溫暖了這座城市


何波

2018“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看看是哪些人溫暖了這座城市


謝彬蓉

2018“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看看是哪些人溫暖了這座城市


陳久述

2018“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看看是哪些人溫暖了這座城市


楊驊

2018“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看看是哪些人溫暖了這座城市


重慶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隊

一、2018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

(一)與居民心連心的“片兒警”——高萬祿,男,57歲,渝中區公安分局上清寺派出所民警。

他是渝中區嘉西村社區“家喻戶曉”的爺爺輩社區民警。20年來,2308戶居民們的大事小事,都成了他的“自家事”,居民房屋漏水、社區老人開不了門禁,他都用心用情用力服務。面對老舊社區治安狀況動態複雜、頑症突出的問題,他創新“聯勤聯控”工作法,組成近60人的聯勤聯控隊伍,開展各種巡邏防控5000餘人次,調解糾紛257次,社區的侵財案件發案同比下降42%。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17年,被公安部評為全國“情滿萬家·派出所好民警”。

頒獎詞:沒有驚天動地,卻涓涓縷縷流淌進群眾心間。20年,沒有波瀾起伏,春風化雨的付出讓平安堅如磐石。人民警察為人民,小事成大愛,平凡亦英雄——愛民模範。

(二)義務贍養“盲婆婆”的“金牌師傅”——陳昌永,男,48歲,重慶廣播電視信息網絡有限公司開州分公司渠口站站長。

他當了7年鄉村郵遞員,做了20年廣播電視線路安裝維護工,幾乎跑遍了渠口鎮的每一座山頭。82歲的周勝英因患上青光眼而致盲,6年前,無兒無女的周勝英丈夫去世,從此孤苦伶仃。常到老人家維修的陳昌永得知情況後,便把周勝英帶回家裡義務贍養。為照顧好“盲婆婆”,陳昌永謝絕3次回城工作機會,他的母親也主動來到渠口,幫助料理“盲婆婆”的一日三餐。2018年11月,獲評“中國好人”。

頒獎詞:草根慈悲,善良情懷,你用滾燙的心,溫暖耄耋老人孤寂的晚年,以孝道傳承“老吾老及人之老”的美德,超越血緣情深似海——善昭天下。

(三)單腿撐起溫暖幸福家的殘疾婦女——廖良瓊,女,47歲,奉節縣汾河鎮大坪村村民。

她幼時因意外造成右腳三級殘疾。2006年8月,丈夫胡先國因意外造成高位截癱。12年間,她用孱弱的雙肩扛起了家庭重擔,艱難地拉扯孩子長大,無怨無悔地照顧丈夫生活。她不等不靠不要,發展起土雞養殖,2018年養殖土雞800多隻,又修建羊圈養殖山羊,成了村裡的養殖大戶。如今,養雞場一年收入已達5萬元左右。在她的帶動下,周邊的幾個貧困戶主動尋求產業發展,爭取早日實現脫貧致富。2018年12月,被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婦聯評為“2018年重慶十大最美家庭”。

頒獎詞:命運百般磨難,你卻從未失去志氣,自尊自強自立,是你的人生信條;不等不靠不要,是你的生活態度。幸福從來與貧富無關,因為奮鬥的本身就是一種幸福——自強不息。

(四)帶傷上陣榮立一等功的“95後”消防員——曾令華,男,22歲,北碚區消防支隊城東中隊班長。

他是重慶市消防總隊唯一榮立一等功的“95後”。入伍4年來,先後參與滅火救援800餘次、社會救助1600餘次,搶救疏散被困群眾100餘人,創造了搶險救援“零失誤”的驕人戰績。2018年3月,在第二屆東盟地區城市應急救援消防運動會上,他默默承受父親去世的巨大悲痛,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以優異的成績奪得60米肩梯登樓操、樓層火災內攻操兩項第一,為中國消防、重慶消防爭得殊榮,並榮立個人一等功。2015至2017年,連續3年獲評優秀士兵,獲嘉獎2次。

頒獎詞:與火魔搏擊,與死神賽跑,你在生與死的較量中不斷成長,滄海橫流,真金火煉,你用一等功的勳章點燃榮耀,赴湯蹈火,一往無前,只為萬家燈火下的歲月靜好——熱血男兒。

(五)70年接力傳承愛國精神的父子——程紹光,男,已故;程祖全,男,49歲,黔江區城東街道下壩社區村民。

程紹光1923年出生,飽嘗了社會的苦難,從小對革命先烈就有著崇高的敬意。1949年11月,黔江建起烈士墓,程紹光志願當義務看護員。看護陵園期間,他還將46名烈士的英雄事蹟整理成冊,為前來陵園祭奠的群眾宣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直到2007年病逝。兒子程祖全在父親病逝後,接力守護這片陵園,並繼續完善烈士事蹟,成為第二代義務守墓人,至今已有12年。程紹光、程祖全父子,以70年漫長的看似平凡實則不易的堅守,詮釋了愛國主義精神。2018年,被市委宣傳部評為“感動重慶月度人物”。

頒獎詞:70年,兩代人的接續,從青絲到白髮,從弱冠到暮年,直至生命鑄成墓碑。你們守在忠烈英魂長眠的“最後一站”,更守在人性光輝的方寸間。愛國,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行動——信念長存。

(六)投身鄉村振興的民營企業家——李則民,男,72歲,長壽區雲臺鎮人,重慶清邁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上世紀80年代,他迎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從農村走向城市,在建築行業打拼40多年,積累上億元資產。2013年,67歲的他響應國家三農政策的號召,毅然帶著半輩子積蓄回到雲臺鎮八字村,流轉土地6500畝,建成了1000畝的全市鄉村振興“試驗田”,成為全市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示範標杆。輻射帶動種植養殖大戶40餘家,提供固定就業崗位120餘個,增加當地就業村民年收入1.8萬元/人。

頒獎詞:無論走多遠,故鄉終是根。從改革開放的弄潮兒,到反哺桑梓的古稀老人,淡泊名利、迴歸初心,只為築園田野成風景,傾心田疇惠鄉親,鄉村振興的路上,喜看稻菽千重浪——老驥伏櫪。

(七)守護青山綠水的懸崖保潔夫妻——吳貴生,男,49歲;解一香,女,52歲,雲陽縣清水土家族鄉岐山村村民。

吳貴生和解一香是雲陽龍缸景區的一對夫妻保潔工。兩人結婚30多年,一直都緊緊相隨、從未分離,一起外出打工,一起回鄉工作。2013年,夫妻倆回到家鄉,憑著一根繩索,從事龍缸景區最危險的懸崖保潔工作。丈夫在懸崖下撿拾垃圾,妻子在崖頂築牢安全屏障,儘管工作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夫妻倆卻兢兢業業,一干就是5年。他們將生死相依的愛系在一根繩上,更系在他們的一生中。2018年12月,被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婦聯評為“2018年重慶十大最美家庭”。

頒獎詞:峰林之間融忠貞,綠水青山護盎然,懸崖峭壁上一根繩,牽起信任與依賴,流年裡的相守、困苦中的相牽,樸素的你們早已悟透了愛的本質——生死相依。

(八)建設美麗鄉村的“民間河長”——何波,男,28歲,重慶響水灘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法人,重慶市首位民間河長。

2015年,“90後”的他為照顧生病的父親,回鄉創業,在三廟河響水灘沿岸建起300多畝“太空蓮”荷花池,走上生態旅遊農業之路。看見家鄉的河水被汙染,他主動為沿岸的鄉親們普及河水防汙知識,發動村民在響水灘河段清汙撈渣。2017年,他志願成為我市首位民間河長,義務負責三廟河餘家灘至響水灘約兩公里的河段。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環保志願者隊伍,三廟河響水灘段變得乾淨清澈了,他的農業園也通過種植荷花、售賣蓮子,帶動了當地村民脫貧致富。2017年,獲評全國保護母親河行動領導小組“第八屆母親河獎綠色衛士獎”。

頒獎詞:響水灘的清泉,是童年美好的記憶;碧波盪漾、綿綿青山,是民間河長鏗鏘的承諾,鼓起夢想的風帆,播撒下希望的種子,誓要讓那山、那水迴歸自然的模樣。有責任的青春值得讚頌,能兌現的誓言值得敬仰——青春擔當。

(九)為涼山彝族銜去知識的“候鳥”——謝彬蓉,女,47歲,忠縣新立鎮獅子村人,空軍某部退役軍人,高級工程師。

她曾在內蒙古偏遠地區服役20年,2013年自主擇業回到重慶後,前往四川省涼山州的教學點做一名支教志願者,先後在海拔3000多米的西昌市附近的一所民辦彝族學校、美姑縣瓦古鄉扎甘洛村支教近5年。她把愛和溫暖傳遞到彝族同胞的心裡,在民族團結的大家庭裡守望相助,為孩子們照亮了改變命運的希望之光。2018年11月,被中宣部、退役軍人事務部評為“最美退役軍人”。

頒獎詞:你放得下城市的繁華,卻放不下彝村的娃;你思念長江邊的故鄉,卻離不開大涼山扎甘洛的家,這是風與蒲公英的約定:巴渝的女兒、彝族村寨的“阿嫫”,要用知識豐滿夢想的翅膀,等待雛鷹驕傲地飛翔——愛如高山。

(十)調解鄰里矛盾傳遞正能量的新鄉賢——陳久述,男,49歲,永川區臨江鎮隆順村村民。

2003年,他回鄉創業,摸索出一套科學的養殖技術,成為遠近聞名的養殖大戶,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為響應國家政策,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他帶頭關閉了收入頗豐的養殖場。由於有文化、明事理,他在村民中有了較高威望,2008年成為了人民調解員。10年來,他調解矛盾糾紛700餘件,助上千名村民化干戈為玉帛;寫下打油詩132首,傳播與人和善、鄰里和樂、尊老愛幼的做人做事道理,促進美麗鄉村和諧發展。2009年,獲評“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8年,被市人力社保局、市司法局評為“重慶市優秀人民調解員”。

頒獎詞:你行走在阡陌鄰里間,周旋於家長裡短情,10年光陰,令無數干戈化玉帛。一詩一故事,一案一說法,嘉言懿行垂範鄉里、涵育鄉風、敦化鄉情,為山鄉燦爛的未來,積聚向善向上的力量——惠風和暢。

二、2018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特別獎

(一)新時代傳承優良家風、一心為民的優秀扶貧幹部——楊驊,男,48歲,已故,生前系忠縣安監局辦公室副主任,忠縣金雞鎮傅壩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

他默默無聞地奮鬥在基層一線,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用實際行動弘揚傳承了忠誠友善、勤勞樸實的優良家風。駐村扶貧期間,他堅持吃在村、住在村、幹在村,一戶一戶走訪調研,精準制定脫貧計劃,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真心實意為貧困群眾排憂解難。2018年8月21日早上8時許,他因突發疾病犧牲在扶貧工作崗位上,年僅48歲,把生命定格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2018年,市委追授其“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市政府追授其“重慶市脫貧攻堅模範”稱號。

頒獎詞:你如接地的春風,激活沉睡的泥土,吹走山川幽遠的嘆息。點點滴滴潤物有聲,48歲的年輪雖然永遠定格,但腳步丈量過的土地,不會忘記你的家國大愛,用生命兌現的承諾,永遠記得你的公僕情懷,懷念和褒獎將激勵更多的人接力前行,直至迎來共赴小康的勝利——民心豐碑。

(二)雪域高原最可愛的人——重慶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隊(群體)

2016年7月12日,重慶先後選派211名援藏幹部人才奔赴昌都19個部門、3個縣開展為期一年半和三年的援藏工作。援藏期間,全體援藏幹部人才克服高原反應、環境艱險、任務艱鉅和各種家庭困難,爭取計劃內外項目資金10.18億元,實施援藏項目建設67個,招商協議引資137億元、實際到位10.2億元,培訓幹部人才12300餘人次,為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加快昌都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展現了重慶黨員幹部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良好形象。

頒獎詞:蒼穹遙遠,水冷冰寒;風中雪蓮,真情奉獻,你們勤勞樸實的足跡遍及雪山草原,把昌都當故鄉,視藏胞為親人,三年艱苦奮鬥,架起漢藏友誼金橋,讓藏東明珠綻放光彩,你們用情用義詮釋使命擔當——巴渝兒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