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坚守新女性标准,不肯下厨房为丈夫做汤,晚年孤独终老

“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女子的宜家程度。但是,很多时候,只要愿意,这个标准并不难达到。女子们的思维方式往往很简单,如果爱你,便愿意为你做一切,学一切,如果不愿意,即便是做汤也不会。

苏雪林,一生与丈夫形同陌路,始终不肯下厨房,别人说她没有尽到做妻子的义务,而她不过笑笑:我要坚持新女性标准。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不爱而已。

民国才女坚守新女性标准,不肯下厨房为丈夫做汤,晚年孤独终老

一、女子无才便是德

苏雪林出生在一个富贵之家,父亲曾经是清末的县令,母亲也是书香门第的女子。因此,苏雪林从一出生便有着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在教育上,苏雪林却是匮乏的,因为祖母艰辛“女子无才便是德”。

虽然母亲并不是太认同祖母的看法,但是母亲毕竟也是传统女子,对于长辈的意见是言听计从。因此,从小,苏雪林便只能够躲在私塾外面看着哥哥弟弟们上学,只能够从哥哥弟弟的书架中背些《三字经》一类的书籍。

民国才女坚守新女性标准,不肯下厨房为丈夫做汤,晚年孤独终老

久而久之,苏雪林的性子越来越野,她常常偷跑出去与周围的小男孩玩在一起,捕鸟、捉蟋蟀、爬树等都是她熟门熟路的游戏。后来,母亲眼见苏雪林如此不受管教,好好的一个富家小姐硬是养出了野小子的性格,便限制了她的自由。

幸而,后来父亲的一位朋友,见苏雪林伶俐,便对其父亲说这个女子不送到学校去实在是太可惜了。之后,苏雪林才被送到了女子学校。不过,苏家父母的本意也不是让苏雪林在女子学校学知识,无非是希望她能够收收性子。

民国才女坚守新女性标准,不肯下厨房为丈夫做汤,晚年孤独终老

但是,在女子学校中,第一次接受到正规教育的苏雪林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渴望。别的女子只当是来这女子学校镀金养性,而苏雪林却是在不要命地学知识,经常没日没夜地看书,也不觉得累。

在女子学校接受到了新思想之后,苏雪林不再愿意当个“无才便是德”的女子,她渴望深造,于是她提出了留学的请求。

民国才女坚守新女性标准,不肯下厨房为丈夫做汤,晚年孤独终老

二、自由恋爱敌不过双亲

放在苏家这样的家庭,留学在经济上自然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关键书是女子留学在他们看来完全是胡闹。于是,苏雪林留学的要求被拒绝,还因此被家中安排了一门亲事。苏雪林知道,如果她这次放弃,她的一生都有可以就此度过。

民国才女坚守新女性标准,不肯下厨房为丈夫做汤,晚年孤独终老

对于苏雪林而言,如果就此一生像母亲一样,那样的生活太痛苦。于是,她开始以性命相要挟,而后大病一场,苏雪林获得了留学的机会,也没有人提起成亲的事情,终究家人还是心疼她的。

在法国留学期间,苏雪林在当地认识了很多的优秀的男子,也有了自己的感情生活。但是就在这时候,家中来信,要求她回家与门当户对的张宝龄结婚。苏雪林的第一反应便是反抗,她书信一封要求退婚。

民国才女坚守新女性标准,不肯下厨房为丈夫做汤,晚年孤独终老

但是这一次,苏雪林的反抗没有奏效。父亲怒骂苏雪林不知感恩,只顾自己享受,而母亲则采取怀柔政策,对苏雪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虽然在知识上,苏雪林已经是一个新女性,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但是在婚姻观上,她受母亲的影响很大。

再加上,父母的双面夹击,苏雪林那段还未结果的爱情也就戛然而止了。后来,母亲病重,她被安排回国成亲,自此终止了在国外的学业。

民国才女坚守新女性标准,不肯下厨房为丈夫做汤,晚年孤独终老

三、不愿做羹汤,只是因为不爱

其实,在当时,像苏雪林这样被迫结婚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一方面期待自由恋爱,但是另一方面又始终无法打破父母的期待,更是没有办法弃父母于不顾,最后只能够走入包办婚姻的笼子。

只不过,有的人在进入笼子之后,不过是被关了几年,而有的人却是因此被关了一生。嫁为人妇的苏雪林,并不像传统的女性那样,整日里照顾丈夫照顾家庭,她依然外出工作。对于丈夫张宝龄,她也是礼貌有余。

民国才女坚守新女性标准,不肯下厨房为丈夫做汤,晚年孤独终老

就好像两人不过是居住在一个屋檐之下的陌生人,并没有太多的交集。这张宝龄也是受过新思想教育的人,从苏雪林的反应中,他很清楚地感受到苏雪林对这段婚姻的排斥。虽然张宝龄没有任何强人所难的想法,但毕竟结婚了,他总是希望能够家庭和睦的。

民国才女坚守新女性标准,不肯下厨房为丈夫做汤,晚年孤独终老

于是,刚开始的时候,张宝龄还会有意无意地与苏雪林搭话。直到有一次,张宝龄提出要苏雪林为她做青菜豆腐汤,而苏雪林直接拒绝,她声称自己是新时代的女性,不能下厨房。这时候的张宝龄才意识到,他与苏雪林是怎么都没有可能的。

民国才女坚守新女性标准,不肯下厨房为丈夫做汤,晚年孤独终老

所谓的新女性不过是借口,最真实的原因不过是因为不爱,也不愿意尝试去爱,所以即便是做个汤,也是不愿意的。而后,两人便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陌生人”,虽然没有离婚,但是却已经是几乎不说话,后来更是直接分居,各自孤独终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