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中产阶级,在想什么?

中国的中产阶级,在想什么?

在比较政治学教科书中,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是这些国家政治发展及转型的动力。但不少政治学、社会学专家发现,这些年来,尽管中国中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人均收入大幅提高,但中产阶级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政治观点并不激进,而且日益温和、稳健,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稳定的基础。

中国的中产阶级,在想什么?

为何中国中产阶级出现这种状况呢?应该说,中国中产阶级日益具有全球视野。今天,中国每年1.2亿以上国民出境观光,另有数十万学子前往海外留学或回国就业。另外,中国的经济政策、技术创新正在推动全球经济、政治结构发生深刻的变革。但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中国社会深层,温和的保守主义思潮悄然兴起。这里说的“保守主义”,并非特定的意识形态,而是一种对待社会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主要表现在“对保有的渴望”。与西方保守主义表现出“怀疑或抵制变革”不同。人们发现,中国中产阶级的保守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对财产保全、财产保值增值的执着。同时,他们普遍对食品品质、环境问题高度关切。另外,在文化教育领域,他们重视传统、重视古典,具有文化保守主义倾向。这种“文化保守主义”,并非排外主义。而是一种“恢复、维护固有文化的思考与行动”。当然,中国社会也不排除国粹派对本位文化的坚持,但这不是中产阶级的思考。

中国的中产阶级,在想什么?

上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中国工业化运动,导致中国环境遭到空前挑战。今天,中国中产阶级,在发展问题上,持有温和的保守态度。在发展与环境两者间,选择环境保全,坚持环境保全先于经济发展主张。中产阶级首先是生活者,因此他们对食品品质、环境保护提出更高标准。中产阶级的家庭观念、社会建设思考出现了新变化。中产阶级的生活、社会态度与选择行动,已经并将继续影响中国发展的方向。

中国的中产阶级,在想什么?

中国中产阶级不属于“官二代”、“富二代”,也非社会底层。中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中产阶级发展。但是,在城市化浪潮中,亿万中产阶级呈现原子状态,个体孤立、内心不安。他们强烈关心他们自己的财富是否能够保值、增值,同时他们对安全、安定、安心问题有强烈要求。中国中产阶级的财富、安全需求,构成了稳定的重要基础。

中国老龄化正在迅速发展,中产阶级一旦进入退休年龄,可能在财务或心理上成为社会负担。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被高福祉政策绑架。“银色民主浪潮”席卷发达国家,老龄选民推动导致国家把财力日益转向福祉。这严重影响压迫国家预算对教育、新产业的投资。如何保证老年中产者的福祉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在中国,一个居住在城市群中的银发族,可能日益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发声群体。政府是否对一个高龄化的中产阶级社会做好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