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滿天飛的時代,少得了什麼也少不了“它”

信息化社會指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信息產業為支柱,以信息價值的生產為中心,以信息產品為標誌的社會。

在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中,物質和能源是主要資源,所從事的是大規模的物質生產。而在信息社會中,信息成為比物質和能源更為重要的資源,以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為目的信息經濟活動迅速擴大,逐漸取代工業生產活動而成為國民經濟活動的主要內容。

在這個信息滿天飛的時代,少得了什麼也少不了“它”

信息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並構成社會信息化的物質基礎。以計算機、微電子和通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革命是社會信息化的動力源泉。

一般來說,信息化社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社會上所有服務行業,如商業、金融、旅遊、交通等都處於計算機網絡服務之中。計算機網絡化面向普通大眾,即人人坐到計算機前,都能瞭解想要了解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信息,得到想要得到的各種服務。例如,你可以通過操作計算機購物、學習等。

第二,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計算機。家中各種電器都已計算機化或納入計算機控制,你可以在遙遠的地方通過電話來控制家中的各種電器,它們甚至還可以為你準備一份美味的晚餐。人們的日常生活也無時無處不受到計算機的制約。

在這個信息滿天飛的時代,少得了什麼也少不了“它”

第三,人們可以獲得的信息量大幅增長。信息量雖然增多,但由於個人能夠用來閱讀、考慮和理解信息的時間並未相應增多,因此採用目前的手段顯然無法處理這麼多的信息。失去控制和無組織的信息在信息社會里不會構成資源,卻成為信息工作者的障礙。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使用者可以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這樣,整個信息社會所強調的重點便可從供應轉到選擇。

第四,“信息豐富”與“信息貧乏”之間的鴻溝正在加寬,社會需要大量有文化、有技術的勞動者,對無技術或半熟練工的需求正在減少。

在這個信息滿天飛的時代,少得了什麼也少不了“它”

第五,經濟越來越以信息業為基礎。從事收集、處理、儲存和檢索資料的人比受僱於農業和製造業的人還要多。技術的發展已經使得產品的產量有可能按指數級增加,而投入的資本、勞力與能量卻要少得多。這標誌著經濟已擺脫了傳統的發展模式。

總之,信息化社會中無處不在的計算機和通信技術,將極大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給人類帶來巨大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