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营造林技术

油茶营造林技术

油茶虽经久耐活,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但是在种植油茶营造林时,如果重视种植技术可增加茶油提取率,保证油茶的高产稳产,增加经济效益。

1 林地选择

土层深厚、地力肥沃、降水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油茶树的生长,但油茶营造林地选择也应遵循坡度平缓、背风向阳、视野开阔、日照较长,土质疏松、肥厚等原则。

2 立地条件整理

在种植油茶之前,要对立地条件进行整理。第1步:规整山地,整地深度一般在20cm 以上,耙碎压实表土,清除杂灌、脚枝以及老、残、病、虫株,喷撒消毒液,并根据地力情况适当施基肥,包括有机肥、磷肥等。第2步:修整立地呈水平梯级带状,带距3.0m ,带宽1~1.2m 。第3步:在梯带中央,按株距2.5m 定点打穴,植穴规格60cm ×50cm ×40cm ,打穴土清出穴的两旁,使穴土自然风化15 ~ 30d,以改善土壤

的物理性状和灭除土壤中的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

3 良种壮苗

应选择适应本地区生长的油茶丰产品种,品质须达到2级以上,可提高造林成活率、改善林木生长状况,一般为苗高20cm 、地径0.3cm 以上、无病虫害的一年生壮苗。同时保证高度、根径粗度与根系结构比例合理,并按照种子发芽率计算播种数量,确保苗木合理的营养空间。

4 适时栽植

应根据当年的气候特点与地形情况适时选择栽植季节,一般掌握在早春回暖的第1 ~ 2场透雨之后的阴天或小雨天。栽植季节宜早不宜迟,有利于苗木早发根发梢,提

高成活率。栽植时先在植穴的中央开1个比营养器(袋)稍大的穴,然后去除苗木的容器(袋),把土陀放进植穴内,适当深栽,然后回穴土压实,使营养土与穴土充分接触,最后用松土回成馒头状,以减少穴土水分的蒸发,并可以防止穴内积水影响苗木成活。栽植后60d检查成活情况,发现死株及时补栽。

5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不宜过密,应结合经营目的、技术与经济效益合理控制造林密度。一般为2.5m ×3.0m ,每667m2 保持89株。初植密度不宜过大,容易增加造林的苗木、整地和栽植等费用,而且导致林分郁闭提前。

6 科学施肥

施肥包括间种绿肥、茶枯茶壳深埋、施加有机肥等3种。间种绿肥在造林时可间密补稀,间作豆类等绿肥,以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地力;茶枯茶壳深埋,即把油茶树掉落与衰败的树叶与枯壳就地掩埋,待其遇水腐烂后化于土内,变成油茶树易于吸收的养分;施加有机肥包括抚育性施肥与常规性追肥。抚育性施肥需连续3年5次,营造林第1年的6 ~ 7月进行松土、锄草和施肥。结合抚育每株追施复合肥、尿素各0.1kg。第2、3年的春末、秋末各抚育1次,抚育工作主要是松土、扩穴、除草和培土,并结合抚育进行追肥,春季每穴追施复合肥0.15kg,秋季每穴追施有机肥1.0kg。方法是沿树冠投影周边开一环状浅沟(深10cm ),把肥料均匀撒于沟内,然后用土覆盖,以防肥料随雨水流失。常规性追肥要确保油茶林的丰产和不出现“大小年”情况,建设期结束后,要坚持每年1次抚育追肥,即在每年冬收果前进行1次的除草、松土、培土追肥,对树冠投影范围松土,深度约为10 ~ 15cm ,松土后开环形浅沟施入追肥,每株追施复合肥

0.15kg,然后用土覆盖。

7 林地管理

油茶营造林的管理需依据树种特性,适时进行松土,锄草、施肥、防止病虫害等工作。松土除草需掌握“冬季深度挖垦,夏季浅垦培蔸”,以便于清除杂草,改良土壤,增强抗旱能力,改善林地环境,减少病虫害。茶油的修枝整形要以透风透光、轻裁少伤为标准,剪除并烧毁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细弱枝和病虫枝等,修剪口处涂抹愈伤防腐膜,防止营养流失和水分消耗。病虫害要以防治为主,结合树体管理,在4 ~ 7月份定期喷洒波尔多液或多菌灵等杀菌剂。如受天牛、象虫为害,应选用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喷杀。茶果采摘季节大多在冬季,立冬节过后7d,树上有大约5% 的茶果微裂,种子乌黑并呈现完全成熟时便可以采摘。

油茶营造林技术

油茶营造林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