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為何被網絡犯罪分子盯上?

文丨圳論評論員 莊媛

音樂創意短視頻、零門檻操作、日常生活分享……自2016年9月上線,抖音在短短兩年內迅速成為現象級的社交應用。“日刷抖音三百條”,早已成了很多人平時的習慣。殊不知,抖音“火”了,以其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也被“與時俱進”的詐騙分子盯上了。

抖音為何被網絡犯罪分子盯上?

近日,抖音短視頻官方向用戶發佈了安全提示。抖音方面表示,今年11月接到用戶投訴,稱“有人在網上發佈假冒的抖音官方客服電話和官方郵箱,對抖音用戶進行詐騙”。目前,抖音官方已經將證據提交給公安機關,配合公安機關一起打擊假冒客服等網絡電信詐騙案件,還公佈了站內防詐騙的“五不”原則。

抖音為何被網絡犯罪分子盯上?

動動手指轉發視頻就能賺錢?點贊關注評論就能賺錢?這些廣泛流傳於QQ群、微信群的消息,誰信誰就上當了!如今,抖音等短視頻平臺成了一些網絡詐騙的新陣地,詐騙分子往往通過“刷贊”、網絡兼職、虛假抽獎、冒充公司或機構賬號及發佈網絡借貸廣告等方式實施網絡詐騙,被騙的用戶不在少數。僅今年下半年以來,浙江、江蘇、福建等多地公安機關就通報了一批利用短視頻平臺實施網絡詐騙違法犯罪的案例,也多次發佈提醒,讓廣大網友務必提高防範意識,保護個人財產安全。

抖音為何被網絡犯罪分子盯上?

媒體曝光、警方提醒,詐騙分子為何還能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屢屢得手?這和平臺本身的特點有莫大關係。目前,網絡短視頻深受廣大網友歡迎,視頻瀏覽量動輒上千上萬。花樣繁多的互動形式、低難度的“入門”操作、寬鬆的內容審核機制,給平臺帶來了海量的高粘度用戶群體,這是短視頻平臺的優勢,但也埋下了許多不確定的風險。隨之而來的是魚龍混雜的內容和用戶,再加上視頻時間短、背景模糊、信息零碎,短視頻平臺的種種“優勢”也成為了犯罪分子“下手”的“絕佳機會”。

除此之外,短視頻平臺以年輕用戶為主力,其中不少是在校學生,缺乏社會經驗。根據警方通報的案例中,多數受害者為年輕人,甚至還有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面對極具迷惑性的網絡信息,自身又缺乏防詐騙意識,這些青少年很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的牟利對象。

儘管“抖音”式詐騙各有特色、花樣百出,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會趁機找用戶“要錢”。對於用戶而言,只要提高自我防範意識,不要輕信騙子許諾的“餡餅”,不要隨意進行錢款交易,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損失。


抖音為何被網絡犯罪分子盯上?

然而對於打擊此類新型網絡詐騙,平臺能做的遠不止發佈安全提示這麼簡單。作為內容的“把關人”,平臺負有審核信息和保護用戶的責任和義務,不管審查難度多大,平臺都應加大技術研發和監管力度,並完善網絡詐騙信息處理機制,將信息及時反饋給監管部門。對於涉世未深的未成年用戶也該有更多的關注,在審核、產品、內容等多個層面出臺有針對性的措施,保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在互聯網時代,流量變現是每一個互聯網平臺必須思考的問題,也是平臺在未來發展中重要的競爭力。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打擊網絡詐騙,不僅是為了保護用戶,更是呵護平臺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