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旅:河图洛书,真的那么神秘吗?我们需要了解史实真相

游览中华文化不能不关注河图洛书,从某种程度上讲,河图洛书已成为中华文明起源的代表性符号,由其演化而成的“图书”一词也已成为中华民族记录文明载体的名称。然而,河图、洛书到底是何物?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

历史上最早提到“河图”一词的是《尚书·顾命》,其中说到:“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按文中描述的场景推断,“河图”应该是周康王即位仪式现场陈设的一种象征权利的宝物。而“洛书”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能够让圣人遵从的“书”应该一本对执政很重要的书。同时也是第一次将“洛”和“书”两个字放到一块儿,形成了河图洛书的概念。

文化之旅:河图洛书,真的那么神秘吗?我们需要了解史实真相

然而今天我们一提到河图洛书,往往是一种由黑白点构成的两个图形,古今热衷于河洛研究的学者专家大多数也是围绕这两个图形进行解读释义,得出的结论五花八门。有的认为是 “上天垂象”,是古代的星象图;有的认为是远古时期的地图;有的认为是上古时期的天文历法。尤其到了近现代,研究结果更是离奇,有的说反映宇宙内在规律的数学表达;有的说是动植物的遗传基因密码;还有的甚至认为是外星人留给地球的文明密码,稀奇百怪,不一而足。

现代史学研究已经确认,黑白点河图洛书来源于易学。易学是研究《易经》的学问,包括对象、数、易、理研究,这在后面还会细说。其中对象数的研究比较风行,尤其在两汉和两宋时期掀起两个高潮,滋生出许许多多的学说。宋代的理学家们更是热衷于以图式来解释易学原理,他们或以图表数,或图数结合,创造出各种富于变化的图形来演绎《易经》象数变化。其中宋初著名道士陈抟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名为“龙图”的黑白点的图式,后来易学名家刘牧将陈抟的“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再后来南宋著名理学家蔡元定又按自己的理解进行了修改,最后由理学大家朱熹将图载入《周易本义》,成为后世我们今天看到黑白点式的河图洛书。

文化之旅:河图洛书,真的那么神秘吗?我们需要了解史实真相

《易经·系辞上》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唐代儒家学者孔颖达注疏曰:“若天一与地六相得,合为水,地二与天七相得,合为火,天三与地八相得,合为木,地四与天九相得合为金,天五与地十相得,合为土也。”显而易见,这就是宋代黑白点河图的形成的源头,只不过是利用术数变化把象数变成了图形罢了。

宋人根据《易经·系辞上》造出的两幅黑白点图式怎么就成了河图和洛书了?这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它与《尚书》和《易经》中提到的河图洛书几乎就风马牛不相及。就连同朝代的儒学大家也不认同。当时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儒学大家们对其提出了严厉的质疑,并起掀起了关于河图洛书真伪的争论。直到今天,学术界关于河图洛书的各种争论还在继续,内容也更加五花八门,始终难以达成统一认识。

文化之旅:河图洛书,真的那么神秘吗?我们需要了解史实真相

将河图洛书本源探究过程中创造的某个图式认定为河图洛书显然有失科学,确有移花接木之嫌。那么上古时期的河图洛书到底为何物?为何演绎成今天这样的图式?我们不妨撇开无休止的争论,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情景中,用科学的唯物史观去观察探究,或许可以得到答案。

从最早的记载看,河图应该是象征着权利的祥瑞之物,然而能够称为祥瑞之物必然是很稀有、很重要的物品。在远古时期,要么是稀有的天然宝物,要么是制作难度很大的人工宝物,再要么就是凝聚着重要生存和生产经验的物品。关于远古时期人工宝物存在的可能性已经不容质疑,考古发现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中,已经有了雕琢精美的玉器。河图的“图”字带从古字意上讲,有主观难为的含义,许慎《说文解字》中:“图,画计难也”。因此,河图极有可能是凝聚着重要生存和生产经验的人工雕琢的宝物。

在远古时期,人们以渔猎和农耕为生,为了获得更好更多的收获,必须要适应大自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掌握了判断方向的方法,发现了节气变化的规律,进而又总结出能够预判时间和节气的历法。这些技能在远古时期未必是人人都掌握,尤其是当这些技能越多越复杂的时候,必然是掌握在部落首领阶层的少数人范围内,由他们定期给民众授时或颁发指令。而当老的首领退位时,需要将这些重要的技能传授给新首领。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他们极有可能将这些技能画成图,比如刻画在稀有玉器上、龟壳上、动物骨骼上,在禅位授权时交给新的首领。久而久之,这个载有图形的物品就演变为一种权利的象征,即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知识性功能已经消失,仍旧代表着权利和富贵。1985年考发现的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的凌家滩遗址中出土了精美的玉版(图*),上面雕刻着象征着原始历法的八卦图纹,极有可能就是类似河图的一类物品。

文化之旅:河图洛书,真的那么神秘吗?我们需要了解史实真相

至于洛书,应该与“图”无直接关系,也不应该是黑白点的图式。洛书中的“书”字自古至今是书写的意思,是有了文字以后的事情。相比黑白点的图式,汉代西汉著名学者刘歆和东汉史学家班固把洛书与《洪范九畴》联系在一起,或许更接近事实。因为《洪范九畴》就是古人“推天道以明人事”,将远古时期掌握的阴阳、五行、八卦等对自然界的认识用于社会管理的文字表述,是名符其实的“书”。

星转斗移,两千年以前的《易经》和《尚书》所记载的河图和洛书是否还能找到,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不可能是宋人创造的黑白点式图形。科学的推论使我们更有理由相信:远古时代的河图应该是古人刻在龟甲上用以记录天象历法的图形,而洛书则是古人推天文至人事而用文字写成的治世宝典。

虽然黑白点式的河图洛书不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真正的河图洛书,但它们之间并非没有联系。黑白点洛书推自黑白点河图,黑白点河图来自《易经》的五行和八卦,而五行八卦源自远古先民观天象制历法的实践总结。可以说:黑白点式的河图洛书所包含的信息同样来自于古老的中华远古文明。

在黑白点式的河图洛书出现后的一千多年间,人们不停地对它进行了研究和解读,似乎那就是一个打开中华远古文明的密码。黑白点式的河图洛书是术数化的易经,虽然它不是真正的河图洛书,但其中仍包含着远古祖先观天察地所获得的智慧和经验,凝聚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实际上,河图洛书已经成为中华远古文明的一个象征,而黑白点式的河图洛书也已成为中华远古文明的一种象征性符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