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思善事,行善行,自己最终也必然因此而受惠

稻盛和夫:思善事,行善行,自己最终也必然因此而受惠

当我们俯视时代长河时就会发现,所有人的荣盛兴衰,都取决于其自身的心态。

01

一个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不断地遭遇到各种各样的灾难与困苦。

我自身就曾经有过非常痛苦的经历。想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却陷入了世人的猛烈责难和诽谤之中,整日整夜地沉浸在忧伤苦闷之中,受尽煎熬。

那个时候,我去向平日里一直敬仰的圆福寺西片担雪禅师进行求教。禅师在听了我的诉说之后,淡淡一笑地答道:“稻盛先生,这些事不正好都是证明你还活着的证据吗?”

说实话,当时我觉得自己正备受煎熬,禅师却轻描淡写地用一句“活着的证据”来应对,听上去实在“没心没肺”,让我觉得有些难以接受。然而老师接下来说的话,却又让我顿时幡然醒悟:

“你现在遭遇的灾难是在消除你过去的罪业,如果你以往的罪业能够就此得到消除,难道这不是一件应该为之高兴的事吗?”

当一个原因导致一个结果发生时,此时此刻这个因早已经不复存在。

也就是说,任何恶果,都是恶因以灾难形式的显现,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消除过去造下的罪业。正因为如此,西片禅师才会教导我应该以此为喜。

02

佛教有“念头造业”的说法,业可以被理解成因缘的“因”,也即是原因。

当我们在进行思考时,同时也就是在生各种因缘。而这些原因的具体显现即为现象,也就是结果。善念产生善果,恶念招致恶果。

就如同这样,我们的念头会如实地作为现象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时刻警惕自己的内心状态。

思善念时,幸福美好的事情会不请自到;而思邪念时,悲惨的遭遇也自然会从天而降。

关于这一点,无论古今东西的看法都大致相同:基督教说:“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中国的《易经》则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说法。

所有这些都表明的是同一个意思:思善事,行善行,自己最终也必然因此而受惠。

03

然而,即便我们说一个人的起思动念是在造因,然而在现实中还是会有非常多的人对此并不认同。

更有许多人会感到疑惑:“为什么那些作恶多端的人会获得成功,大发横财,而那些行善慈悲的人却会备受苦难?这个世界实在是太不公道了。”

事实上,一个念头到它最终实现,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并不是今天产生的一个善念,明天就立刻会得到善果。有时候,如果我们以20年、30年、或者更长的维度来观察,最终还是不会超出这个规律。

至少在我的身边,那些曾经被誉为时代的宠儿,受到世间高度评价的杰出经营者中的许多人,由于急功近利,心怀不善之念,最终都遭受挫折、满身伤痕地悄然退场。而与之相反,那些看似简单朴实,但是却能够兢兢业业、辛勤努力的人,却都能够一直到晚年都确保人生的幸福。

当我们俯视时代长河时就会发现,所有人的荣盛兴衰,都取决于其自身的心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